军事历史/纪实
-
广东省基层妇联工作实用读本广东省妇女联合会为进一步增强基层妇联干部对妇联组织及工作职能的了解,给她们提供规范性、制度性指引,提升其履职和服务妇女群众的能力,广东省妇女联合会精心编写了本书。本书内容主要有:*总书记关于妇女事业的重要讲话精神、妇女工作基本知识、妇女思想引领、妇女发展的“三个行动”“两个项目”、家庭工作、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广东省妇女儿童发展领域及主要目标、基层妇联组织建设、推荐学习文献和文件等。本书对基层妇联干部尽快找准工作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认真做好妇联工作有极大作用。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韩同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基于2015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创新研究”(2015ZDIXM035)的研究成果,具体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大意义,论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施路径与机制构建。同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机制创新研究》通过设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调查,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手段,创新性构建江苏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和路径。
-
农户生计改善视域下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评价研究陈胜东,孔凡斌《农户生计改善视域下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评价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以赣南原中央苏区13个县为研究对象,从农户家庭生计资本角度,通过比较移民农户在实施移民搬迁前后家庭生计资本的变化情况,来反映区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根据移民农户对现阶段移民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调查情况,寻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移民农户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不同需求,提出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具体措施。
-
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王开莉《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以信仰为逻辑起点,在探讨信仰内涵、起源、本质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与特征,并与宗教信仰的比较中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而科学信仰的塑造关键在于教育。因此,《当代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着力点,以问题为导向,用学理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出了教育主客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良好但不够坚定,尤其是信仰态度与信仰行为并不完全一致,并且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深度地剖析了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尝试着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提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策略。
-
古代政治神话结构研究梁青《古代政治神话结构研究:聚焦中国纬书神话与日本记纪神话/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书系》分别从神话角色和情节方面展开比较分析,并探讨潜藏其中的权力运作问题。神话的角色和情节是构成神话的核心要素,这里我们关心的是谁来做和做什么的问题,偶尔也涉及对谁做的问题。在上篇中,主要对神话角色的身份和功能进行论述。行为的主体是谁,决定了整个叙事的中心,角色的身份和功能始终都是决定叙事走向的关键因素。该部分中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神话角色的界定与分类问题,二是每一类神的地位与功能问题。在下篇中,主要着眼于神话情节与神性系统。角色进行了怎样的行为,是神话叙事的主要内容,而神性系统制约了其行为方式。该部分同样探讨两个问题:一是神性产生和运转的机制问题,二是神性在具体神身上的表达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关乎神话的政治功能是如何实现的问题。后《古代政治神话结构研究:聚焦中国纬书神话与日本记纪神话/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书系》将论述的关心点投向政治神话中的权力运作问题,去探讨神话的角色与情节交织成的话语是以怎样的方式与权力走到一起,政治神话何以成为政治神话。
-
《反杜林论》哲学编阐释王宏波,郑冬芳,周永红恩格斯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不同,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不一致,甚至是对立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反杜林论》体现的思想是“恩格斯主义”而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编”阐释》认为,这样的看法是站不住脚的。要理解恩格斯的哲学思想,理解他与马克思的一致性,既要从两人合作为之奋斗的事业中看两人的一致性;又必须认真研读原典,读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因此,该书选择《反杜林论》文本,从文本记录的恩格斯思想的轨迹,回到恩格斯撰写《反杜林论》的语境中,认真研究其思想的脉络,对于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关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该书是对《反杜林论》“哲学编”的阐释,哲学编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还体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
-
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雷冬文会党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社会史研究中既具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一个重大问题,《儒家文化与近代会党》对从晚清至民国时期会党与儒家文化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考察,依次论述了儒家家庭道德规范对近代会党组织规范的影响、儒家重义轻利的道德规范对会党处理义利关系的影响、儒家忠君观对近代会党忠君观的影响、儒家政治道德规范对近代会党政权的影响,还以近代洪门为例,论述了儒家民本思想和“仁爱”规范对近代会党组织性质的影响。
-
长安文化视野下的杜甫研究张倩《长安文化视野下的杜甫研究》主要考察杜诗与长安文化的关系。第一章概述了长安文化在唐诗发展中的意义,第二章总论长安文化与杜诗的关系,第三至第五章具体论述不同时期长安文化的内涵及其对杜诗产生的影响,以展现长安文化精神在杜诗发展中的意义。
-
中非科技发展合作的战略背景研究张永宏,王涛《中非科技发展合作的战略背景研究》旨在总体上呈现中非科技合作的历程、现状,以及美国、欧洲、日本、印度等对非洲开展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特点、走向;并联系南北关系、南南合作、“中非合作论坛”综合分析中非科技合作的战略价值,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非科技发展合作的战略背景研究》有助于系统把握中非科技合作的基本面貌,为政策制定者、合作主体提供参考资讯,并进一步丰富非洲问题研究内涵和国际科技合作实践案例。
-
网络政治文化理论构建与现实王树亮《网络政治文化理论构建与现实》是在本人原博士论文“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建设研究”和所主持的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理论构建研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虽然经过两次数据更新和较大幅度的完善,但诚惶诚恐、惴惴不安之感,还是萦绕心头。互联网进入我国的短暂历史与其无处不在的现实证明,网络化生活已经成为现在和未来的必然趋势。网络不仅是技术方面的革新,而且还会触及思维观念的革命。网络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理论的前沿问题之一,与网络主权理论、网络政治参与、网络问政、网络监督及“互联网+政务”等,共同构筑起网络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并具有其独立的理论连续性和创新性。网络政治文化植根于政治文化的理论基点,但在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及研究范式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与“现实”政治文化的巨大差异,不应将其视为现实政治文化的网络化转场,也不能将其泛化为网络文化的范畴,而应立足于发生学的视角,将其定位于网络政治实践和消费网络涉政信息的心理产物。相比显性的网络舆论、网络监督、网络结社、网络暴力、网络审判及网络政治参与等现象而言,网络政治文化更具“隐匿”特征,更具基础性、深层性和持续性的功能,这也就彰显了其独特的理论解释力和说服力。因此,网络政治文化是理解网络政治行为的一条路径,是分析网络政治现象的一种视角,是营造积极健康网络生态环境的“软”措施。随着网络嵌入现实生活的快速推进,网络政治文化必将成为网络政治学和政治发展理论的焦点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