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纪实
-
国际关系史研究辑刊论文目录姚百慧学术辑刊,又作“学术集刊”,特指除期刊、报纸之外,近年来被国内学界和社会公众广泛接纳的一类介乎期刊与图书之间的汇集学术论文的新出版方式。辑刊在形式上具有相对稳定统一的题目,以分册形式按周期定期出版,并有年、卷、期标识序号和正式书号。辑刊在内容上聚焦某一专门研究领域,有特定的研究领域、研究共同体和明确的学科/主题取向。学术辑刊之异军突起,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文化现象之一。这些辑刊虽风格不同,但其中论文不乏精品,且往往因以书的形式出版,其利用不像期刊论文那么方便。基于这种现象,《国际关系史研究辑刊论文目录》特收录近年来学术辑刊中有关国际关系史研究的论文目录,以方便同人检索利用。《国际关系史研究辑刊论文目录》共收录95种辑刊、829册。每种刊都尽可能地从创刊开始收录(见附录一“征引辑刊目录”)。全书共收论文条目约7000条,每条书目下收入论文名、作者、辑刊名、辑刊期号、起止页码等内容。其中“论文名”按辑刊原文照录,绝大部分为中文,少量为英文、日文等其他语种。“作者”栏收作者、译者、校对者、编者等各种责任人,亦按辑刊原文。辑刊期刊号如有连续的总卷,则按总卷;如无总卷,按分年卷计算。如: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中国视野/叶自成/北大国际论丛,2006.58-70(叶自成:《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中国视野》,《北大国际论丛》2006年卷,第58-70页);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中国/俞沂暄/复旦国际关系评论,2.302-322(俞沂暄:《国际政治研究中的中国》,《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第2期,第302-322页)。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非洲外交研究王盈本文是国内首部对战后日本非洲外交进行系统性研究的专著。非洲是中国外交的支点,本文尝试对战后日非关系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探讨日本对非洲外交的行为模式,并尝试以“国家身份”理论对其行为逻辑进行阐释。本研究发现,作为外交政策深受外部因素影响的国家,随着国际局势的演变,战后日本的对非外交经历了酝酿、形成、调整的变化过程。战后日本非洲意识的酝酿与行为模式的形成是从多边国际会议开启的,旧金山和会、万隆会议、苏伊士运河危机会议、联合国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为日本的非洲外交提供了舞台,而这些场合也充分体现了自视“名誉白人”的日本在非洲问题上的摇摆性和功利性。随着国内经济的腾飞,日本开始重视对外援助在日非关系中的重要作用,而援助也构成了日本对非关系的基本形式,而“名誉白人”的独特身份认同也使日本的对非援助不同于其对亚洲的援助,而更接近欧美国家。冷战时期,日本在非洲*重要的双边关系是和白人统治下的南非,而对日南关系的考察,充分体现了日本非洲外交的结构性困境。
-
太平洋岛国研究陈德正《太平洋岛国研究》是由聊城大学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探讨太平洋岛国历史与现实诸问题,重点研究太平洋岛国的历史文化、政情政制、对外关系、经贸旅游以及区域一体化。《太平洋岛国研究(第四辑)》主要关注“一带一路”视域下太平洋岛国同中国的关系,太平洋岛屿地区和岛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
-
全球治理引论王明国全球治理是当前世界政治的重要特征,也是国际关系学科的新兴领域。本书综合分析全球治理的渊源、全球化与全球治理、全球治理的主要理论观点、全球治理的主体和模式、主要代表人物、不同国际行为体的全球治理战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全球治理的未来发展等核心内容。尤其重视系统分析新时期中国参与和深入重塑全球治理的基本理念、基本路径和重要影响等关键内容。 本书的读者主要面向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及国际关系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本书力图使读者知晓关于全球治理的基本概念,明确全球化的基本形势;理解关于全球治理和国际制度的基本理论,夯实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掌握全球治理中的中国视角和中国实践,具备从中国视角、中国智慧方面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全面提升观察、分析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能力。
-
新时期上海合作组织戚振宏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2006年3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本中心拥有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研究中心的地位。中心主要由中国国内学术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组成,同时聘请部分政府官员参加。中心秘书处设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负责国家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心的宗旨在于以中心为平台整合中国国内智力资源,加强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理论、战略、对策与动态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相应的国家研究中心一道,组成上海合作组织论坛,并通过论坛携手各成员国专家学者,开展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发挥论坛上海合作组织智囊团的作用。中心每年根据形势发展和现实需要举办多项学术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形势报告会等。中心成立以来,已出版三部《上海合作组织研究报告》。2018年11月,中心正式出版了国内首部上合组织蓝皮书《上海合作组织:回眸与前瞻(2001-2018)》。中心定期派遣代表团出席上海合作组织论坛会议,为上合组织的发展贡献中方专家的智慧和方案。2008年5月,中心作为上海合作组织论坛轮值主席首次主办论坛第三次会议,时任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出席会议并讲话。2013年4月,中心再次作为轮值主席主办论坛第八次会议。2019年4月,中心作为轮值主席主办论坛第十四次会议,来自八个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50余名代表与会,会议一致通过了会议纪要。
-
中日关系管窥与见证张香山 著本书作者张香山是中国资深的日本问题专家,是20世纪后半叶中日关系发展和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人。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感知:?新中国对日方针政策的制定?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进程?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来之不易?两国关系的曲折发展与巨大变化?中日友好 “掘井人”的眼光与贡献领悟和理解作者对发展中日关系的信念:?中日关系发展要顺应时代潮流?两国世世代代友好要靠不懈的努力
-
中东欧蓝皮书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赵刚,林温霜,董希骁《中东欧蓝皮书:中东欧国家发展报告(2018-2019)》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组织力量编写、以中东欧16国为主要关注对象的一本年度发展报告。报告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中东欧地区近一年中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全貌,同时重点关注该地区在此期间发生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力求为国内各行业读者提供一份内容丰富、信息可靠、视角独特的综合报告,以满足中国与中东欧地区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发展合作关系的迫切需求。
-
中国电视法治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演变袁侃暂缺简介...
-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70年李其瑞,邱昭继,王金霞,王进,张振华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法治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经验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进程进行了一次客观记录和理论总结,为怎样客观、准确、清晰地记录新中国走向法治的历史进程,怎样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怎样描述在我国法治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的深刻变化,以及怎样从中国的法治实践好故事当中提炼出好的话语和概念等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的范本。
-
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学习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党员教育培训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为了便于广大党员以及各级党组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我们特编写了这本《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学习手册》。本书分为党章、党的组织法规、党的领导法规、党的自身建设法规、党的监督保障法规五个部分,收录了党员常用的党内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每一部分根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重要性、关联性以及时间排序。为了能够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掌握党的重要规定,学习贯彻党内法规的制定精神,我们在部分重要的党内法规下收录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答记者问作为学习辅导。此外,我们还收录了宪法、刑法、公务员法读者应知应会的法律法规,供读者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