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纪实
-
志愿军战事珍闻全记录胡海波著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支由百万中华儿女组成的志愿军部队,以无畏的气概奔向了朝鲜战场。他们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并肩作战,经历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战争,终于打败了对手——“武装到牙齿”的美利坚军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曾说:“多年来欧美人很蔑视中国人,但当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半岛和打着联合国军旗帜的美军作战时,他们鄙视的目光跟着消失了。”就连美国官方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场战争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然而那个血与火的战争神话却值得我们再次回味……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邓礼峰主编;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本书完整地记述了新中国军事建设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系统地反映了军事斗争的变幻风云,全面地展示了国防现代化建设和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生动地书写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胜利之师的风采,真实地记述了建国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若干重大事件,并实事求是地予以评述和反思,较深刻地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历史规律。回眸55个春秋,我们仿佛又听到那铿锵的前进脚步声:新中国军事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高级军事机关的演变,诸军兵种的发展,战略方针的制定,建军总方针的提出,九次精简整编的情况,军事训练,军校建设,政治建设,后勤建设,法制建设,支援国家建设保卫边海防作战,国防工业的发展,武器装备的研制,援外作战,维和行为,军事斗争,等等。该书不仅记述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有高度概括的经验启示;既记述了激烈残酷真枪真弹的战斗情况,又阐述了高 敌一筹的斗争艺术和战略战术。 忆峥嵘岁月,颂钢铁长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史要》,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读书令人振奋,给人启迪!
-
世纪战争(意)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Luciano Garibadi)著;曲艳娜翻译20世纪也许会因其技术革新、伟大的社会进步以及改变世界的革命而被人们所铭记。但不可否认,20世纪充满了无休止的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以及几百次的战火冲突,为这部用鲜血,牺牲以及绝望所写成的历史增添了阴森的色彩。从备受折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争太凡尔登而进行的致命毒气战,到对欧洲城市所进行的地毯式轰炸,;从阵阵气油弹引发的大火到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的沙漠;从抡起大砍刀进行的人间肉捕战到洲际间核武器进攻所产生的毁灭性威胁,人们将科学技术与能源物资用于对人类的彻底毁灭之中。然而,尽管如此,面对人们预测的世界未来的暗淡前景,在世纪之末,人类却生存下来了。本书展示了人类在一个世纪之中所犯下的巨大的、可怕的错误。它不仅能够起到对人类的警诫作用,还会引起全世界的共鸣。这足以让人刻骨铭心。由四代曾参加世界性战争的战地摄影家拍摄的触目惊心的照片更加能说明这一点。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以一些可怕的文献向读者展示了勇气与恐怖,被摧毁的尊严与英雄般的自我牺牲,兴奋及高尚,这些文献不仅将历史事件生动地再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对战争的起因与后果做了入木三分的分析。《世纪战争》是一部简洁、明晰、插图精美的编年史,记述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全世界燃起的各种战火,同时它也是对人类已走之路及未来之路的一个见证。
-
红领章陈怀国,陶纯著《红领章》以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的军营为背景,以几位男女军人的成长、恋爱,婚姻和家庭为主线,竭力表现一代军人动人的青春岁月和生命历程。当我们回顾过去时,红领章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它既是那个年代军营和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代人青春和理想的代名词。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走进军营成了一代青年人生的最高理想。红领章也是一种精神的象征。70年代的社会是动荡的、复杂的。内忧外患,和平而不宁静,战争随时有可能来临,军人们无时无刻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他们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了必胜的信念。青春气息、浪漫情怀、英雄主义在军人身上是那样地浑然一体。红领章也是一个时代留给我们的纪念品。当我们怀念和回忆那个时代,它总是能生动地把许多美好的东西再现出来。曾经拥有过红领章的人在怀念着红领章,许多没有机会走进军营的人也在怀念着红领章,至今仍有着深厚的军人情结。人们怀念红领章所代表的那种与人民血肉相连 的亲切感,那种火一样燃烧的激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品格。
-
一野战事珍闻全记录孙文广著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带我们走进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尽管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血与火的往事仍历历在目,在字里行间寻觅先辈们走过的足迹,隐约中仿佛又听见了熟悉的冲锋号、隆隆作响的枪炮声……查阅世界战争史,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支部队经历过这样一场在物质实力上任何方面都占劣势的战争,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经历了。在彭德怀、贺龙、张宗逊、王震、许光达、杨得志等一批名帅名将的指挥下,这支部队纵横驰骋,势如破竹。先把胡宗南赶到秦岭之中惶惶度日,继而挥戈向西,全部消灭马步芳和马鸿逵,然后又高唱战歌大步挺进新疆……他们翻越积雪一两米深的天山山脉,跨过飞沙走石的火焰山,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新疆那些不曾留有人类脚印的地方,他们把自己的脚印留下了。有军事家评论,红军的万里长征是一个奇迹,第一野战军的这次行军又是一个奇迹!半个世纪已经过去,历史的场景也渐渐模糊。但50年前的征战岁月,至今我们仍然记忆犹新:他们在冬天里光着脚,在饿的时候啃树皮,他们拖着瘦弱的身体翻雪山、过沙漠,他们把五星红旗插上帕米尔高原,他们战风沙屯垦戍边,他们征南北剿匪平叛……那一幕幕或悲壮或宏阔的场面,为大西北的雪域高原增添了几多壮烈,几多神秘!现在,且让我们回顾这些壮丽的场面,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起来追寻第一野战军发展的历程。
-
三野战事珍闻全记录贾文祥著数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带我们走进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尽管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血与火的往事仍历历在目,在字里行间寻觅先辈们走过的足迹,隐约中仿佛又听见了熟悉的冲锋号、隆隆作响的枪炮声……
-
二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王钟华著第二野战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而中原野战军的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它的前身又是赫赫有名的八路军第129师。这支后来成为解放战争五大主力之一的部队,在蒋介石向共产党人发起挑战之际,恰好处于解放区的前沿——晋冀鲁豫地区。历史风云际会,二野首当其冲,最先投入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自此之后,直到全国解放,这支英雄的部队始终在前沿地区驰骋纵横,独当一面。正是这支部队,首先与国民党军鏖战上党、平汉,给了蒋介石当头一棒;全面内战爆发后,刘邓大军在陇海路南北先后9次与国民党军较量,9战9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1947年6月,刘邓胸怀全局,勇挑重担,义无反顾挥师强渡黄河,实行中央突破,鏖战鲁西南,一举歼敌9个半旅,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国民党重兵重围,内无粮草弹药补给,无后方、无后援、无友军配合,而且北方士兵不惯于南方山地,军队数量装备明显劣于敌军等等不利条件下,这支部队却进退不乱方寸,攻守均有条理,与国民党逐鹿中原,改变了全国战场的格局;在装备和人员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以“有我无敌”的气概,与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黄维兵团展开搏杀,打赢了淮海战役关键也是最艰苦的一场战役。此后,这支声名显赫的部队横渡长江,挺进西南,解放西藏,一直把五星红旗插到世界屋脊上。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第二野战军歼敌221.8万多人。四年战争中,第二野战军从晋冀鲁豫到中原、华东、西南,被称为四战之军。历史证明,二野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功不可没,为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算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中国近卫军方南江著当编辑写了多年内容提要,今天回头看,挺蠢,真写傻了。进入假话、空话、套话时代,越是真话截越像假话,何况因文学市场日见渗淡,编辑有时也难免有一点儿虚张声势。《中国近卫军(最新修订版)》的内容全写在封面上了,不多,也不少。读者若信的话,就放松着读一读全书。作于作者,倒想说一两句,方南江是一位职业军人。父辈也是。后来他晋升将军。但文坛并不知道武警部队还有一位写小说的将军,其实,上世纪80年代,方南江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那是1980年,当时的小说奖含金量真高。之后方南江又写过一些中短篇,反响不错,然后就神秘地消失了,方南江再次出现时,已是新世纪之初的2004年春天,一个干干净净的看似很年轻的田人,悄悄坐在鲁迅文学院作家班最后一排,方南江是作为一个旁听生来听生听每一位老师讲课的,他不仅记住了每一位老师的讲话内容,还记住了每一位作家同学,只是一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他。几个月后,《中国近卫军》送出了出版社。这是方南江第一部长篇小说,但决不是最后一部。因为,《中国近卫军》受到了军内外文学同仁们由衷的赞扬和鼓励,《长篇小说选刊》(创刊号)、《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橄榄绿》四家杂志几乎同时转载和选载,这在当代文坛是少见的,这既是方南江的荣誉,也是品质文学的荣誉。
-
楚河汉界马晓丽著《楚河汉界》出自一个不甚知名的部队作家之手。然而读过此书,许多人都会被小说触及的现实深刻性所震撼,也会被小说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理想和激情所感染。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将毫无愧色地进入当代军事文学的力作之列,也是近年来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之一。《楚河汉界》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小说,是一部关注大局的小说。它的表层主要是写部队的现实生活,但实际上,它几乎触及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几十年来一直面临的,一直在不断探索解决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比如什么是我们追求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精神的假冒伪劣,什么是一个人、一个集体的战斗力的评判标准,什么是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什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等等。小说的可贵之处,是从不同的人生侧面,把英雄主义、正义事业的宏大性、生活的复杂性与艺术的丰富性完美地统一起来。它敢于触及现实生活中的尖锐问题,但它不像有些小说,一写到腐败就遮蔽了清正,写到不公正就动摇了理想信念,写到委琐小人就失去了英雄崇高。《楚河汉界》它在认真反思社会与人的问题时,自始至终贯穿着英雄主义和崇高理想的主旋律,贯穿着为党、国家和人民献身的浩然正气,自始至终屹立着一个和几个性格各异的英雄,尽管他们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同时,它又是一部将时代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融合得很妥帖的小说,是性格表现非常丰富、结构语言很有魅力的小说,是从思想精神到艺术表现颇具感染力的小说,也可以说是一部值得国家公务员拨冗一读的文学作品。小说的突出长处是思想精神的深刻性。它主要表现的是坚持实事求是与弄虚作假的冲突,这种冲突造成两代军人的荣辱沉浮,折射出军队和国家利益的成败进退,它以心灵对立的形式迷漫在小说的各个地方,形成小说内在的极大张力。这种张力表现为几乎所有人物都面临着实事求是与某种利害之间的精神抉择,由此表现出一个个性格各异、鲜明的人物形象。老将军周汉在历史上屈服压力不敢说出团长重伤自杀的真相,致使战友油娃子被人诬陷谋害团长惨遭杀害,而他自己则一生不安;南征为了前途,始终抑制个性,甚至把已经怀孕的女友转嫁给弟弟东进;魏明坤怀着来自底层的艰辛与自卑,在顽强努力中又把竞争取胜的希望寄于同事的单纯和失误上;而主人公周东进因如实说出了自己指挥上的一次失误,放弃立功受奖,却导致周围关系的冷漠,在年龄到线与提升机遇同时来临之际,团里又出现一死一伤的违规事故,是如实上报,还是将其虚报为英雄事迹,自己和全团的前途可能会南辕北辙。小说深入揭示了人物在不同利益和价值选择上思想精神的尖锐对立,以及造成不同选择的种种原因。几场重要的人物间及人物内心的冲突,被渲染、铺展得动人心魄。小说着力塑造的几个人物的形象也都令人难忘,其突出的特点是把性格的多样性和同一性统一起来,把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集体的理想和英雄性统一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精神的升华,作品也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同时,在不同的性格表现中,也描写到主流文化与民间“义”文化的对照,写出了主流文化的进步性和生命力。引人注目的是,小说的一系列矛盾冲突是置于两个经历地位悬殊的社会阶层中展开的,通过两个阶层人物的命运变化,也反映出以效率、才能作为评价标准的新的价值观。小说中所有这些令人激动的人物、故事、思想,都是在极富艺术表现力的形式中完成的。小说在叙述和描写中充满着一种激情,让人似能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学中“发愤”著书的影响,其中东进桌上的跪式兵马俑,南征劝说东进时的几近声泪俱下,东进在重重压力下的“放弃”和重又坚持,都令人心动不已。小说在结构上对叙述视角转换的运用非常自如,情节的连续与中断恰到好处,多个人物线索与东进的主线交叉互动,在一个个叠印中衔接又收拢。故事始终是在叙述人物的不断转换中,在独立故事的一次次中断中向前推进。不断的转换、中断和连续,造成了阅读中的“心旌摇荡”,欲罢不能。其中的转换不仅出现在人物的叙述上,而且还包括一种明显的现实与超现实的对照,这就是周汉在昏迷中与冥界中死去战友的对话神游。这种表现方式是小说的一大艺术特点,它使人物隐秘的心灵得以敞开,使一些人生挫折蒙上神秘色彩,使小说的现实主义平添了几分复杂的多样性。同时,周汉与冥界人物大段的对话,毫无枯燥之感,反而是情节推进的精彩段落。小说语言的生活化气息和时代特点也相当突出,有一些很传神的流行语为描写增加了不少生动性。作者对两个阶层人物的生活也都比较熟悉,一些场面描写在生活中有似曾相见之感。结尾一节,周汉与油娃子在冥界对弈,他们共同为东进担忧:面对现实中的楚河汉界,东进将何去何从,他能够渡过激流汹涌的心灵之河吗?小说对此未做正面回答,却令人久久回味。
-
亮剑都梁著简介李云龙是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搏斗的名将。他的人生信条是: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在战争与和平的时空转换中他的命运注定要充满悲欢离合——无论是政治生涯还是婚姻、爱情……作者用冷静凝重的笔触,刻画了李云龙和他的战友们极其鲜明的性格和十分传奇的故事,读来令你手不释卷,掩卷不能不深思、落泪……作者简介《亮剑》是一篇新派作家退伍军人都梁的处女作,开创全新概念战争小说之先河——“市场化风格的战争故事”,一经推出就博得了广大读者的称赞,成为当代最畅销小说之一。书摘第一章李家坡战斗开始之前,李云龙正在水腰子兵工厂和后勤部长张万和软磨硬泡。李云龙中等个子,长得很均匀,就是脑袋略显大了些,用他自己的话解释,是小时候练武,师傅老让他练头功练得狠了些,净拿脑袋往石碑上撞,一来二去就把脑袋撞大了。李云龙已和张部长纠缠了两个多小时了,不为别的,就是想多弄点边区造手榴弹。这是八路军太行兵工厂的土产。平心而论,李云龙一点儿也不认为这种土造手榴弹有什么好,比起日军的那种柠檬式手榴弹差得太远啦,边区造的铸铁弹体质量太差,爆炸后有时只炸成两半,弹片的杀伤效果极糟糕,这种玩艺儿在战斗中常耽误事。可话又说回来了,就这种边区造也不可能敞开了供应部队,用李云龙的话说:能拔脓就是好膏药,有总比没有强。后勤部长张万和是李云龙的大别山老乡,在红军时期就是老熟人了。所以说话也随便惯了,似乎彼此不骂几句就太见外啦。张部长说:你狗日的就不像个当兵的,是他娘的商人,心算是黑到家了,我已经多给了你们独立团十箱了,还他娘的贪心不足。我早听别人说后勤部长张万和其实不是大别山人,早先是从山西这边逃荒过去的,我还不信,这回可真信啦,是他娘的抠,这又不是金元宝,你存着想下崽咋的?操,你要不给,老子今天就不走了,你小子还得管饭。这狗日的哪像个团长?无赖嘛,都像你们团这么软磨硬泡,我这后勤部长就别干啦。行吧,我再给你十箱,得了,你还先别道谢,老子不白给,你得拿东西来换。李云龙眉开眼笑地说:咱穷光蛋一个,连老婆都没有,真要有老婆,就拿老婆跟你换50箱手榴弹。张部长哼了一声挖苦道:啧,啧,你那老婆还不知道在哪个丈母娘肚子里呢,你狗日的还提前预支啦。再说了,什么金枝玉叶能值十箱手榴弹?美得你吧,老子别的不要,再打仗时,你得给老子弄把日本指挥刀来。李云龙一听便放了心,大包大揽地说:我当是什么宝贝,小菜一碟嘛,刀好办,冈村宁次的刀咱弄不来,弄把佐官的还不难。这样吧。你再给十箱,我顺手再给你弄个日本娘们儿来……去你娘的吧……李云龙哪里知道,他正和张部长纠缠时,日军山崎大队正稀里糊涂地朝八路军太行根据地门户——一线天走来。日军山崎大队长像那个年代大多数日本男人一样,个子矮矮的、罗圈腿、身材壮实、脖子和脑袋差不多粗细,猛一看像一颗大号的猎枪子弹。他的脸上带着日本军官惯有的神态:冷酷和坚毅。他是个随时准备为天皇陛下献身的武士,从来没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当回事的人,自然就更不会拿别人的生命当回事。所以,这次扫荡,山崎大队没有找到八路军的主力,可漳水、沁河两岸的老百姓可倒了霉,山崎大队一路烧杀,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