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纪实
-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吴海江本书主要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文化的建设问题。
-
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杨海蛟,杨弘本书力求客观梳理和记录2017年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整体状况,在政治学理论研究方面主要从理论、学科、方法、思想等方面梳理新进展;在实践方面主要包括对党和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完善、国家治理新进展等进行梳理和研究,以便政治学学界同仁和学子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繁荣与发展,并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国家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服务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和推进。
-
广州外国人研究报告梁玉成广东是我国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贸易中心。根据近年来的国家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三分之一的外国人集中在广东。随着“”经济发展战略以及亚投行的筹划准备,在粤的外籍人员的数量与多样性都将呈现上升趋势。纵观很多发达国家的移民问题演变,外来移民问题开始都是一个边缘性的社会问题,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数量的上升,终都演变成为了影响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以及等多个领域的关键性社会问题。因此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前沿的广东,需做针对在粤外籍人士群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准备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系统研究在粤外籍人员群体,采用在广州和佛山的出入境大厅普查的方式,采用计算机辅助模式,运用13种语言针对全体在粤外籍人员采集数据,在广州、佛山获取样本2187份。本书在该数据基础上,全方面报告来华在粤外籍人员的总体状况。
-
代议制政府(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完整地构建了以代议制政府为核心的整套理论体系,是约翰·密尔*重要的政治学作品之一。该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代议制政府进行了理论阐释;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代议制政府的设计和操作;第三部分则讨论了与代议制政府相关的地方管理、民族、联邦及附属国等问题。《代议制政府》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代表作品,对英国及其他欧美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
文艺中国开新局陈新华本书以六章34万字的篇幅,生动解读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的历史背景、理论贡献和深远影响,全面描绘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后文艺中国的风云气象,深入揭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重大事件、重大作品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本书坚持“用故事讲思想”,以丰富、生动的故事和恰切的评论,深入浅出阐述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大政方针,是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学习新时代党的文艺政策、了解文艺中国发展态势和运行规律的重要读物。本书还采用融媒体方式,在部分书页中附以相关重要文件和视频的二维码,为读者立体化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提供便利。
-
全球贸易摩擦贺平本书探究以下问题:战后支撑全球自由贸易的政治理念是否动摇;贸易大国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国内博弈有何新动向;国际贸易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背后的权力格局是否正在经历****的调整;贸易领域的利益纷争如何对全球力量平衡以及各国政治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王宗礼,马俊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6辑)》主要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新时代”;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学以成人”;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五重逻辑;重读《资本论》——法律、政治和养老金研究笔记;论*关于文艺方面论述的时代价值;关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所做的哲学反思;——浅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大学生思想特点研究成果评析;在新的历史方位看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人民性”意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40年重要经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多重维度;准确把握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时、度、效;新时代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建构若干问题思考——基于批判理论的视角一;浅论*的社会主义文艺功能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研究述评;文化自信发展路径初探;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年观:历史背景、科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红色基因传承助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互联网 ”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学习模式研究;西部民生问题的现状与困境: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视域;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推进意识形态教育的路径;改革开放40年:国企党建再思考。
-
新中国70年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姜辉,刘少坤,李春林马克思主义一经问世就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列宁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方向和途径。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一次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诞生后170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马克思主义是极其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为了救国救民,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主张和方案,但都归于失败。历经种种磨难和艰难探索,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近14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放射出灿烂光芒、结出丰硕果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不断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历史高度,生动诠释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自觉的价值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
思想史语境中的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张守奎马克思的财产权批判理论既内生于近代西方思想史传统,又不同于主流财产权理论。与主流财产权理论不同,他不是“证成”而是“证否”作为资本的私有财产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产权本身就是反人格的,资本家对私有财产的掌控和垄断对于无产阶级而言“是摧毁而不是培育了人格”。马克思对私有财产的认知和批判,总体上经历了青年时期的思辨哲学视角、过渡时期的社会哲学视角以及成熟时期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不断深入的进程。马克思财产权批判理论的思想特质,在当今资本化时代依然具有时效性。
-
国家战略与上海发展之路王健 等著《国家战略与上海发展之路(1949—2019)》将上海与国家战略的叙述置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变迁的宏观视野中,强调国家战略对上海地方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同时也关注中央决策在上海的具体落实过程中的地方特点,特别是地方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加深对上海当代史发展的认识,加深对国家战略对地方发展的推动和制约的认识,加深对地方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地方发展的主动性、创新性对国家战略推动意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