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纪实
-
仪式与教育杨巧暂缺简介...
-
资本逻辑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孙要良本书重点以马克思的庞大的《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依托文本,以资本逻辑逻辑为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传统概念、范畴、原理,赋予这探索了自然力异化与资本逻辑的关系;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异化与资本逻辑的关系;自由时间的发展、自由时间的异化与资本逻辑的关系;人口生产、生命规训也与自资本逻辑的关系;机器体系与资本逻辑的关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方法。在每一个问题的分析时,著者都力求指出他们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性倾向,力求实现政治经济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效融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政治经济学的肥沃土壤中获得充分养料,也使政治经济学获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锐器。
-
话语政治日常生活(奥)露丝·沃达克《话语、政治、日常生活》采取跨学科的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欧洲议会的详细的民族志学研究,以及对欧洲日常政治与美国电视剧《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的比较,为读者提供了有关政治家的日常生活,以及有关政治家在政治组织的“后台”所实际从事活动的一手资料。《话语、政治、日常生活》也回答了欧洲人所广泛讨论的对政治和非政治化的失望现象。
-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王雁红《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理论、实际运作与风险控制》诠释了各国政府采用公共服务合同外包这一治理工具的理论依据与现实理由,分析了英美等国家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关注焦点与主要特征,以及中国地方政府实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的内在逻辑机理、实施过程、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避和控制风险的具体策略,可供政府工作人员、从事公共管理研究的学者参考。
-
辽宁省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研究郑吉友暂缺简介...
-
人民警察的时代担当江宪法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公安改革、如何更理智地维稳、如何发挥派出所的职能与进一步发展以及如何做好消防安全和管好交通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既具有实践价值同时又具备了典型的示范意义。
-
公共危机管理学学科前沿研究报告于鹏,范世炜,祝哲《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前沿报告》。集研究性、资料性、权成性、前沿性和代表性为一体,以年度中国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为主线,力图系统、全面地反映公共管理新理论前沿和重大实践成果,图景式地勾勒中国公共管理理论成长足迹和实践创新经验,为理论工作者提供一份视野宽广、脉络清晰的思想“沙盘”;为实务工作者提供一份实用有效,生动活泼的经验总结;为学习研究者提供一份简明清晰、取舍得当的选题指南。丛书共10本,分别针对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政策、行政管理、政治学、政府绩效管理、城市管理学、电子政务、公共经济学、社会保障、公共危机管理等重点领域,客观记录年度新理论前沿和重大实践成果,并展望学科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
中国社会救助水平研究程杰,王德文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视为最后一道“社会安全网”。 中国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了“8+1”的基本框架,即八个基本社会救助项目加上一个广泛参与的社会力量。本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政策工具,利用详实的数据全面地评估社会救助体系的财政支出水平,从财政投入强度角度观察中国社会救助水平,对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出具体政策建议。 \n\n
-
印尼美达村华人郑一省印尼美达村华人是《东南亚华人聚落研究丛书》的一本著作。主要描述与分析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棉兰市近郊的一个华人村庄,即美达村的兴起与发展的著作。美达村的村民(华人)是因20世纪60年代“九三零事件”被迫从印尼的亚齐地区前往今苏北省棉兰市近郊的一个“烟寮”(晾晒烟叶场所)聚集,在此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将一个荒芜之地建设成为一个多功能且欣欣向荣的村庄。这个村庄80%是客家籍华人,还有一部分是福建籍、湖北籍以及一些印尼人(主要是华人的妻子或印尼打工者)。该书主要叙述美达村华人如何从亚齐被赶至苏北省棉兰市郊,如何在当地华人的资助下在荒芜的烟寮中生存,又如何重建自己的家园?如何从一无所有到现在过上富裕的生活?又如何坚守自己的家园,如何与周边的其他民族和谐相处?这本书虽然是分析与探讨美达村华人的迁移、奋斗和建立自己家园的过程,其实是以这个美达村华人聚落为个案来探讨印尼华人的迁移史、苦难史和奋斗史,因为美达村华人社会就是一个缩影。
-
党政统合与乡村治理周少来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绿色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在坚持党政统合、多方协同的治理原则下,探索创新出一条秦巴山区脱贫振兴的乡村治理之路,推动其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实现了山区县域乡村治理的升级再造。 \n本书认为,南江县推动绿色发展和乡村治理的主要经验,集中体现在:确立先脱贫攻坚再乡村振兴的目标逻辑;坚持下好改善基础设施“先手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双向均衡流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经验,不仅对同属秦巴山区的80个县域具有重大的启发示范意义,对全国广大山区县域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治理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