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黔学论集
作者:易闻晓 主编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01
ISBN:9787564320843
定价:¥8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名者拟实,实者藉名,惠施、公孙龙名辩以此。论学则有汉宋之别、程朱之同,若南、北禅宗, 中、西学术,并以地域而异,又洛学、蜀学、徽学之谓,则因一地学术彰名。盖学术必以名显,人文宜有标识,犹木铎以宣号令,霓旌以象威仪。子曰:“必也正名乎!”则名正而言顺,言顺而事成矣。吾国学术, 固以经籍为根基,而拓宇于文史,入微于玄妙,此章太炎论国学之要义也。揆以黔学之实,则国学衍于黔中者也,是为其本,而指黔地经学、小学及其条贯于文、史、哲并艺术之精神,合以民俗风物,相与以彰一地学术之特质是也。或以黔中荒远,禹力不到,奚以学为?昔黄宗羲辑《明儒学案》,不录王门黔.中弟子;孔尚任分天下之诗,而黔阳不及,夫以黔中蠍崢障蔽、道里迢遥、夷族所居、荒服不至是矣。然汉武开三边之策,唐蒙通五尺之道,胖舸名楚威之伐,犍为属华阳之乡。而盛箏学赋于相如,许慎授经于尹珍, 已发黔中学脉。及明移民实边,改土归流,于是屯洪武之师旅,置永乐之布正,来阳明于龙场,启良知于蛮方。迄清莫与俦教授遵义,程恩泽典试黔中,郑珍、莫友芝获闻朴学纲绪,竟成西南巨儒。夫以蛮夷之邦,卒存邹鲁之学,所谓“礼失而求诸野”,又曰“学在四夷”,诚有是矣。若夫尹公之传篆隶,郑子之考轮舆,莫氏之校椠版,并郑、莫子弟郑知同、莫彝孙等家学传承,是黔中经学、小学之实。至于郑诗横绝一代、莫诗足当诗史,则道咸宋诗派翘楚。而同光学人诗之先声也。又黎庶昌援桐城之义法,叙西洋之风情,得与郑、莫鼎足。益以三家姻娅,子弟相从,蔚为晚近之盛,是则黔中文学之实。而王士性《黔志》,及郭子章、黄运昌、谭瑞各撰《黔记》,郑珍、莫友芝《遵义府志》推为天下第一,是乃黔中史学之实。莫氏又与水城桂天相、大定詹怀清、麻江夏同穌、印江严寅亮等,率以书家称名海内,是又黔中艺事之实。
作者简介
暂缺《黔学论集》作者简介
目录
一、贵州历史古迹考
夜郎考
红岩古迹考
二、郑莫黎研究
程恩泽诗宗韩、黄与道咸诗风
郑珍“学人诗”的学韩路向
郑珍为诗取径的主次分轨
程恩泽诗论对郑珍的影响
郑珍诗与山谷诗学的关系
莫友芝为诗路向的体制分殊
浅谈黎庶昌的《续古文辞类纂》
贵州沙滩文化名人黎庶昌人文精神探究
三、民族社会生活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家庭中的女性角色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民间信仰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生计方式及其特点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社会功能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饮食文化的特点
贵州未识别民族人Vl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成因
明清贵州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区域特征
黔东南地区“糯禾改籼稻”的历史考察
清代玉米的引进与推广对贵州石漠化影响
四、民族文化艺术
本土文化的回归与批判
侗戏《金汉列美》的版本比较及意义重勘
凝重美——对苗族服饰的美学猜想
原生态艺术如何应对挑战——以黔东南侗族大歌为例
石门坎“教育神话”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
从难题求婚透视苗族女性的婚恋观
苗族古歌搜集整理与研究三十年述论
布依族酒歌与礼仪交融形态
苗族哭嫁歌及婚姻礼俗初探
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牧歌”——以侗寨村落为例
五、屯堡文化
黔中屯堡文化性质新探
“屯堡文化名片”——地戏起源重新探索
屯堡文本符号化空间的叙事学研究
贵州移民文化形态的留存与变异——“屯堡人”与“穿青人”文化符码比较
中国戏剧起源一探——以黔中屯堡地戏为例
集体仪式传承和变迁的多重动力——当代黔中屯堡地区“抬汪公”活动的田野考察
屯堡方言岛历史文化成因探析
屯堡方言声调系统的共时历时比较
六、本土语言
论毕节方言的词汇构成
贵州毕节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
毕节市彝族、苗族使用的汉语方言语音探析
毕节方言声母与北京语音声母的对应规律研究
汉语方言岛研究综述——兼及贵州汉语方言岛研究的思考
屯堡方言岛地名的比较研究及其文化内涵透视
贵州安顺屯堡方言音系
“二”、“三”在遵义方言中的生动形式
通话进程对贵州方言字调的影响
遵义方言与重庆方言的儿化特色
七、贵州现当代文学
20世纪贵州文学的时间与空间形态
血地上的颤栗——长篇历史小说《大清血地》解读
从《水晶山谷》到《绝地逢生》——贵州作家欧阳黔森生态文学解读
作家的责任与文学的理由——论贵州作家冉正万
长歌曼舞今何在浅刺微讽自长吟——论贵州讽刺诗人罗绍书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贵州新诗30年
诗歌边地的智者之歌
蹇先艾乡土小说新论
论喀斯特自然生境与贵州小说研究
八、抗战大后方文学
抗战时期的贵州文学
抗战时期贵州的文化现象及思考
见证贵州抗战现实的贵州散文
抗战时期的贵州诗歌
抗战文学与传统文化及外国文学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文化成因探析
抗战时期的贵州文学景象
淡泊文人激情人生——谢六逸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
“不是情诗”的情诗——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爱情诗创作研究
“道破一切生的意义”——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精神世界的自我探索
“两个生命在永深的意义下结合”——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诗歌意象构成及审美特征
九、其他
贵州外国文学研究六十年
贵州明清“雅”文学鸟瞰
对贵州遵义沙滩文化保存发展的几点思考
《明诗纪事》的纠补价值与品评标准
儒学在古代贵州地区传播方式初探
传媒时代的本土文化与审美教育——以贵州为例
张道藩历史形象书写及其嬗变
夜郎考
红岩古迹考
二、郑莫黎研究
程恩泽诗宗韩、黄与道咸诗风
郑珍“学人诗”的学韩路向
郑珍为诗取径的主次分轨
程恩泽诗论对郑珍的影响
郑珍诗与山谷诗学的关系
莫友芝为诗路向的体制分殊
浅谈黎庶昌的《续古文辞类纂》
贵州沙滩文化名人黎庶昌人文精神探究
三、民族社会生活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家庭中的女性角色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民间信仰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生计方式及其特点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民族头饰及其社会功能
从竹枝词看清代贵州饮食文化的特点
贵州未识别民族人Vl的分布特点和历史成因
明清贵州水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及区域特征
黔东南地区“糯禾改籼稻”的历史考察
清代玉米的引进与推广对贵州石漠化影响
四、民族文化艺术
本土文化的回归与批判
侗戏《金汉列美》的版本比较及意义重勘
凝重美——对苗族服饰的美学猜想
原生态艺术如何应对挑战——以黔东南侗族大歌为例
石门坎“教育神话”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
从难题求婚透视苗族女性的婚恋观
苗族古歌搜集整理与研究三十年述论
布依族酒歌与礼仪交融形态
苗族哭嫁歌及婚姻礼俗初探
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牧歌”——以侗寨村落为例
五、屯堡文化
黔中屯堡文化性质新探
“屯堡文化名片”——地戏起源重新探索
屯堡文本符号化空间的叙事学研究
贵州移民文化形态的留存与变异——“屯堡人”与“穿青人”文化符码比较
中国戏剧起源一探——以黔中屯堡地戏为例
集体仪式传承和变迁的多重动力——当代黔中屯堡地区“抬汪公”活动的田野考察
屯堡方言岛历史文化成因探析
屯堡方言声调系统的共时历时比较
六、本土语言
论毕节方言的词汇构成
贵州毕节方言语音的内部差异
毕节市彝族、苗族使用的汉语方言语音探析
毕节方言声母与北京语音声母的对应规律研究
汉语方言岛研究综述——兼及贵州汉语方言岛研究的思考
屯堡方言岛地名的比较研究及其文化内涵透视
贵州安顺屯堡方言音系
“二”、“三”在遵义方言中的生动形式
通话进程对贵州方言字调的影响
遵义方言与重庆方言的儿化特色
七、贵州现当代文学
20世纪贵州文学的时间与空间形态
血地上的颤栗——长篇历史小说《大清血地》解读
从《水晶山谷》到《绝地逢生》——贵州作家欧阳黔森生态文学解读
作家的责任与文学的理由——论贵州作家冉正万
长歌曼舞今何在浅刺微讽自长吟——论贵州讽刺诗人罗绍书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贵州新诗30年
诗歌边地的智者之歌
蹇先艾乡土小说新论
论喀斯特自然生境与贵州小说研究
八、抗战大后方文学
抗战时期的贵州文学
抗战时期贵州的文化现象及思考
见证贵州抗战现实的贵州散文
抗战时期的贵州诗歌
抗战文学与传统文化及外国文学
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文化成因探析
抗战时期的贵州文学景象
淡泊文人激情人生——谢六逸抗战时期的文化活动
“不是情诗”的情诗——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爱情诗创作研究
“道破一切生的意义”——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精神世界的自我探索
“两个生命在永深的意义下结合”——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诗歌意象构成及审美特征
九、其他
贵州外国文学研究六十年
贵州明清“雅”文学鸟瞰
对贵州遵义沙滩文化保存发展的几点思考
《明诗纪事》的纠补价值与品评标准
儒学在古代贵州地区传播方式初探
传媒时代的本土文化与审美教育——以贵州为例
张道藩历史形象书写及其嬗变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