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抗战画史(套装共2册)
作者:曹聚仁,舒宗侨 著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ISBN:9787503435331
定价:¥1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编著者曹聚仁、舒宗侨都是在抗战中投笔从戎的战地记者、摄影记者和画报编辑,两人一个用文字,一个用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场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战,可以说这是第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比较全面的史论。八年中他们采集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曹聚仁用新闻纪事体裁写成了本书,舒宗侨提供了自己拍摄的大部分新闻图片,从而有了本书的态度客观、笔调生动和图文并茂。其中,图片部分有抗战前、中、后期各大战役的战地掠影;国共两党及民众的抗日名将的英姿;还有数百幅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照片;近百幅实战地图。全书计50余万文字,总结性地记述了中国抗战的经过。1947年上海“联合画报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新闻出版界的重视,《申报》等报纸杂志纷纷登文时对其评价甚高,将其誉为“画史的先锋”。在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重新编辑出版本书,具有非常之社会意义与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
曹聚仁(1900~1972),字挺岫,浙江浦江人(出生地蒋畈村现划属兰溪)。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毕业。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以散文、杂文创怍立足文坛。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等刊物。1937年抗战开始,从书斋走向战场,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曾采访淞沪战役、台儿庄战役及东南战场,并(应蒋经国所邀,在江西赣州)主持《正气日报》编务。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同时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香港,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参与主编《循环日报》《正午报》。1956年后,曾多次回大陆采访,为两岸高层领导沟通而奔走,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1972年7月病逝于澳门。一生著作途四千万言,生前出版成书约七十余种。 舒宗侨(1913-2007),湖北蒲圻人,著名记者、编辑、新闻学家、摄影家。193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1935-1937年任上海《立报》记者,后担任重庆《中央日报》《扫荡报》编辑和编辑主任,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副数授、四川教育学院教授、美国新闻处画报部主任。1942年在重庆创办《联合画报》周刊,用大量照片介绍抗日战场情况,成为风行战时的时事读物。抗战胜利后,《联合画报》移沪出版,为时政社会月刊。1946-1949年陆续编著出版《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国抗战画史》(与曹聚仁合著)等巨著,其中《中冽抗战画史》尤为珍贵,曾作为东京审判的铁证,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批照片亦选自其中。解放后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救授,1978年后担任《世界新闻事业》主编、《新闻大学》编委,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首届常务理事、中国摄影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摄影史》编委、中国老年摄影学会理枣,上海市老年摄影学会副主席。
目录
上册
再版前言
史实的证明——《中国抗战画史》再版回想
扉语:我们的献词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日本社会、文化与民族性
第二节 明治维新与大陆政策
第三节 日本之内在的矛盾
第四节 甲午以来日本侵略中国之行程
第五节 中日纠纷与国际
第二章 日本侵略战序幕
第一节 日俄战后日本侵略满蒙之阴谋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
第三节 中国诉之于国联
第四节 一·三从淞沪战役(上)
第五节 一·二八淞沪战役(下)
第六节 伪满洲国登场
第七节 长城战役——塘沽停战协定
第八节 阴霾中之华北
第九节 国人之抗战情绪
第十节 西安事变
第十一节 英、美、苏联及德国之远东政策
第三章 抗战第一期(上)(“七七”事变一二十六年十二月)
第一节 暴风雨之前夕
第二节 “七七”卢沟桥事变
第三节 平津失陷
第四节 向“战争”迈进
第五节 淞沪防御战(前期)——“八·一三”战役
第六节 华北防御战(上)
第七节 淞沪防御战(后期)——“八·一三”战役
第八节 华北防御站(下)
第九节 太湖南北地区诸战役
第十节 南京防御战及芜湖、杭州战斗
第十一节 中日战后之国际反应
第十二节 战时朝野动态(一)
第四章 抗战第一期(中)(二十七年一月一五月)
第一节 南京陷落后之新情势
第二节 津浦沿线作战
第三节 鲁南防御战
第四节 陇海沿线作战
第五节 北战场之苦战
第六节 江南战场之演变
第七节 敌伪之政治经济攻势(上)
第五章 抗战第一期(下)(二十七年六月一十一月)
第一节 泥淖中之日本
第二节 武汉会战(上)
第三节 敌海军之沿海活动
第四节 武汉会战(下)
第五节 北战场之游击战
第六节 第一期战争中敌我之战略与战术
第七节 国际暗云之投影
下册
第六章 抗战第二期(一)(二十七年十一月一二十九年四月)
第一节 武汉撤退后之新情势
第二节 南昌随枣诸战役
第三节 长沙第一次会战
第四节 国际风云与日军南进
第五节 桂南粤北诸战役
第六节 敌军在华北之扫荡攻击
第七节 敌伪之政治经济攻势(下)
第七章 抗战第二期(二)(二十九年五月一三十年十二月)
第一节 鄂西、鄂北、鄂中诸战役
第二节 上高会战与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节 浙闽沿海地区诸战役
第四节 粤北及桂南反攻战役
第五节 北战场之两种战斗
第六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第七节 战时朝野动态(二)
第八章 抗战第二期(三)(三十一年一月一三十三年十月)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发生后之军事情势
第二节 第三次长沙会战及浙赣战役
第三节 缅甸防御战
第四节 湘鄂皖诸战役
第五节 “大东亚之梦”与敌后诸战斗
第六节 大陆战场之面面战斗
第七节 太平洋上之曙光
第九章 抗战第二期(四)(三十三年十一月一三十四年九月)
第一节 抗战后期之国际情势
第二节 敌军之暮景
第三节 湘、桂、黔、豫、鄂会战及湘、粤、赣边区诸战斗
第四节 胜利前夕之反攻追击战
第五节 轴心崩溃后之远东局势
第六节 日本帝国之崩溃
第七节 战时朝野动态(三)
第十章 胜利之页
第一节 胜利、受降及复员
第二节 战后之日本与中国
附录 抗战史料述评
搜集、鉴别与编次
抗战将领一览
殉职将领一览
抗战大事记
编后记
再版前言
史实的证明——《中国抗战画史》再版回想
扉语:我们的献词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日本社会、文化与民族性
第二节 明治维新与大陆政策
第三节 日本之内在的矛盾
第四节 甲午以来日本侵略中国之行程
第五节 中日纠纷与国际
第二章 日本侵略战序幕
第一节 日俄战后日本侵略满蒙之阴谋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
第三节 中国诉之于国联
第四节 一·三从淞沪战役(上)
第五节 一·二八淞沪战役(下)
第六节 伪满洲国登场
第七节 长城战役——塘沽停战协定
第八节 阴霾中之华北
第九节 国人之抗战情绪
第十节 西安事变
第十一节 英、美、苏联及德国之远东政策
第三章 抗战第一期(上)(“七七”事变一二十六年十二月)
第一节 暴风雨之前夕
第二节 “七七”卢沟桥事变
第三节 平津失陷
第四节 向“战争”迈进
第五节 淞沪防御战(前期)——“八·一三”战役
第六节 华北防御战(上)
第七节 淞沪防御战(后期)——“八·一三”战役
第八节 华北防御站(下)
第九节 太湖南北地区诸战役
第十节 南京防御战及芜湖、杭州战斗
第十一节 中日战后之国际反应
第十二节 战时朝野动态(一)
第四章 抗战第一期(中)(二十七年一月一五月)
第一节 南京陷落后之新情势
第二节 津浦沿线作战
第三节 鲁南防御战
第四节 陇海沿线作战
第五节 北战场之苦战
第六节 江南战场之演变
第七节 敌伪之政治经济攻势(上)
第五章 抗战第一期(下)(二十七年六月一十一月)
第一节 泥淖中之日本
第二节 武汉会战(上)
第三节 敌海军之沿海活动
第四节 武汉会战(下)
第五节 北战场之游击战
第六节 第一期战争中敌我之战略与战术
第七节 国际暗云之投影
下册
第六章 抗战第二期(一)(二十七年十一月一二十九年四月)
第一节 武汉撤退后之新情势
第二节 南昌随枣诸战役
第三节 长沙第一次会战
第四节 国际风云与日军南进
第五节 桂南粤北诸战役
第六节 敌军在华北之扫荡攻击
第七节 敌伪之政治经济攻势(下)
第七章 抗战第二期(二)(二十九年五月一三十年十二月)
第一节 鄂西、鄂北、鄂中诸战役
第二节 上高会战与第二次长沙会战
第三节 浙闽沿海地区诸战役
第四节 粤北及桂南反攻战役
第五节 北战场之两种战斗
第六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
第七节 战时朝野动态(二)
第八章 抗战第二期(三)(三十一年一月一三十三年十月)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发生后之军事情势
第二节 第三次长沙会战及浙赣战役
第三节 缅甸防御战
第四节 湘鄂皖诸战役
第五节 “大东亚之梦”与敌后诸战斗
第六节 大陆战场之面面战斗
第七节 太平洋上之曙光
第九章 抗战第二期(四)(三十三年十一月一三十四年九月)
第一节 抗战后期之国际情势
第二节 敌军之暮景
第三节 湘、桂、黔、豫、鄂会战及湘、粤、赣边区诸战斗
第四节 胜利前夕之反攻追击战
第五节 轴心崩溃后之远东局势
第六节 日本帝国之崩溃
第七节 战时朝野动态(三)
第十章 胜利之页
第一节 胜利、受降及复员
第二节 战后之日本与中国
附录 抗战史料述评
搜集、鉴别与编次
抗战将领一览
殉职将领一览
抗战大事记
编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