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
-
间书(清)朱逢甲《间书》是中国第一本,也是世界第一本间谍研究专书。其独创性的特点,使其在我国古代军事和谍报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在《间书》原文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编译和整理,新增了大量古今中外的著名间谍案例,增强了全书的理论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实战性,是社科文史、军事、谋略爱好者以及商界人士不可多得的宝典。
-
观战笔记朱增泉著而振聋发聩,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伊拉克战争因为是发生在信息时代的新一代战争,而让人看“不懂”,所以诸多专家按传统战争的惯性思维看它“观察误差极大”,许多战争理念已明显落后于时代。作者逐一分析误差所在,并针对美军新战法、信息攻心战、美英“情报门”、战俘等问题对未来战争作出极具胆识、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极富争议的现代及未来战争有独到见解。片断:看懂新一代战争(1)未来战争的操作形态发生在室内的将会更多。巴格达已陷落多日,伊拉克战争行将结束。人们从电视里热热闹闹收看了将近一个月的战况直播,静下心来一想,发现一个问题:伊拉克战争竟是一场“看不懂的战争”,巴格达战役(姑且称之为“战役”)也是一次“看不懂的战役”。电视里天天为人们评述战争进程的军事专家、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包括国外的某些将领、军事评论家和众多媒体,他们对伊拉克战争进程所作的分析大部分失灵,尤其是对巴格达战役所作的种种推断几乎统统失灵。谁都说,美英联军将等待新调的十万援军到达战区后再攻打巴格达。结果,美军第三机步师和陆战一师不等后援,长驱直入,以超乎寻常的推进速度直插到了巴格达城下。谁都说,伊拉克共和国卫队是精锐之师,其战斗力绝不可小视,他们将顽强抗击美英联军。结果,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却溃不成军,“不知去向”。谁都说,巴格达将发生激烈巷战,美军等着大量死人吧,小布什等着议员们围攻吧。结果,美军攻占巴格达却超乎想象地迅速、轻松和顺利,如此等等。这时,人们突然发现自己面前放着一份试卷:你看得懂新一代战争吗?面对这道考题,未免有些尴尬:看不懂,看不大懂,不完全懂。伊拉克的败局谁都能想象得到,但战争过程为什么会打成这样不明白,不太明白,很不明白。伊军败得太快、太惨、太窝囊了;美英联军胜得太快、太轻松,太便宜他们了。伊拉克战争让人有些“看不懂”,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由于伊拉克战争是发生在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人们却仍然按照传统战争的惯性思维去看它,因而“观察误差”极大,觉得它处处有悖战争常理,叫人“看不懂”。有人说“战争是最难说清也最让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战争中也永远会有一些难解之“谜”。但另一方面,从难以预测中去努力寻找和把握战争进程的一般规律,又是任何一种军事理论的必然要求。定义此次伊拉克战争,可以有三种选择:信息战、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时代的战争。“信息战”这个概念,由于信息和信息技术覆盖、渗透到了军事斗争和“非军事战争”、“非战争军事”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因而不同军种、不同学派、不同学者、不同专业都从各自不同的着眼点出发,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争论不息,莫衷一是,难以统一。故有的学者主张采用“信息化战争”这个外延更为宽泛的概念。但用它来定义此次伊拉克战争,又会有些问题。因为最能代表信息化战争特点的美军第一支数字化部队第四机步师,由于“借道”土耳其的方案受阻,也由于战局发展太快,未能赶上伊拉克战争的主要战斗,未能在实战中得以全面检验。这样,如若直接以“信息化战争”冠名伊拉克战争,又有些名不副实。但伊拉克战争无疑反映出了信息化战争的许多基本特点,所以我在这里暂且将它称之为信息化时代的新一代战争。新一代战争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成为电视实况转播节目,成为收视热点,它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是信息化时代的传媒工具带给人类的“新生活”内容之一。在过去,“参战”就意味着告别亲人,奔赴前线,流血牺牲。在今天这个信息化时代,“参战”这个概念也有了更加宽泛的含义。也许,你桌上的电脑就是一件参战装备,你一上网就已到达了千里万里之外的战场,你点击鼠标如同扣响扳机,你发送一个电子邮件就是向敌人发射一发炮弹实施攻击。这一切,早已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而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直至此次伊拉克战争向人们展示得越来越清晰的新一代战争的真实。国外学者将这种趋势称之为“战争的平民化”,并说“战争的平民化是21世纪战争的重要特点”。二世界各国的战地记者、军事评论家们,都对伊拉克战争作了大量报道和评论。不同国别的这些特殊人群,他们所具备的信息化战争知识的高低深浅,从中可以窥见一斑。千万不要小看这方面的“差距”,要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上去看它。因为这方面的整体素质,同一个国家和民族有朝一日接受挑战、经受风浪的整体能力有关。想打赢战争的人,想避免战争的人,都必须努力学会看懂今天的新一代战争。看不懂,则肯定打不赢;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避。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旨在发展,力求和平,不求“百战”。不妨稍作变通,曰:“知己知彼,不战可待”。一旦战争落到头上,也不至于心中发虚,更不至于应对失当,南其辕而北其辙,昏天黑地,不可收拾,要是那样,问题可就大了。有一句话讲了好多年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说这句话自有切肤之痛,挨打的滋味刻骨铭心。怕就怕,喊了10年20年,尚未真正弄明白自己哪些方面落后,怎么个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经济落后、科技落后,这是根本性的落后,好在我们这两方面都在迅速发展,令人欣慰。武器装备落后,上了战场要给你颜色看,这是常理,容易明白。还有一条,观念落后,更加要命。但它又常常容易被人忽视或轻视,这就更加、更加要命了。
-
狗娘养的战争(美)乔治·S.巴顿(George S.Patton)原著;安春海等编译“他有一种非凡而又残酷的推动力。如果他的纵队因遇到敌人的布雷区而不能前时时,巴顿则像在北非的隆美尔一样,亲自穿过停止前进了运输车队和坦克车队,不慌不忙地走过敌人的布雷区,以此来鼓舞他的部队。他坚信,命运之神是不会让他倒下的。”——艾森豪威尔“布雷德利将领导这次登陆(诺曼底登陆),但他是个只着眼于有限目标的将领。我们一旦行动起来,巴顿才是那种有魄力、人创造性、迅速果断、敢于迎着危险上的人。”——马歇尔“巴顿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杰出的战术天才。我至今仍将曾与他对抗看做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难忘的经历。”——德G集团军指挥赫尔曼·巴尔克每一个渴望成功和伟大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书。它告诉你一个人怎样不断战胜自我和环境走向辉煌的人生之巅。大概每个人所说的关于巴顿一生的件事都是真的,这个名字因其主人的军事天才,桀骜不驯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取得的胜利而被人们牢牢铭记。一般人都会认为巴顿粗暴怪僻,张扬自吹,而这种印象事实上掩盖了他的军事本天才,巴顿对于科技的发展一直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能准确地预测新型武运用于作战的作用。巴顿在这本书中对自己二战时远征北非,荡平西西里、横扫欧洲进行了回顾,并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一些看法。书名缘于巴顿将军的口头禅。他习惯于用“狗娘养的”来衷赞和呵斥。对于战争,他在热爱至极的同时又不忍面对它的惨烈,如此矛盾的用调方式和迥异的情感组合到一起,对视觉和心理的撞击力是不小的。中国的读者不会有何接受障碍,只能激发强烈的好奇,至于巴顿将军的在天之灵嘛,让他笑骂一句“狗娘养的”好了。巴顿将军无疑是一个你渴望并值得你与之交流的人。他不仅是将军,也是文人;是一个具有政治、军事、哲学头脑的人;更是一个最具个性和人性的人。这一切使之成为第二世界大战中一颗耀眼的军事明星。
-
蕨类战争潇水著片断:地球是个大火球四十六亿年前的地球是个大火球,红彤彤的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随后它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颓废,像一堆光秃秃的核废料。三十八亿年前,一些陆地慢慢耸出海面(比如中国的华北平原)。到了六亿年前,海洋里慢慢吞吞冒出一点儿生命,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表面发了霉。三亿年前,陆地上冒出了森林。到了两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不料这些披鳞覆甲的大家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小行星撞击给坑苦了,它们在地球上混了一亿多年后绝迹了。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儿开始在天上飞翔,轻描淡写的,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最早的人类,是一位叫露茜的女士,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具体是在埃塞俄比亚中部。她身高一米○○(是个酷女),长相很提神,宽鼻长吻,夜间会吓你一跳。露茜是考古学家给她起的名字。这位人类的祖奶奶并不是孤独的,五十万年后她有了一批邻居。这批邻居男女老幼都有,合计十三口子,游荡在隔壁的国家肯尼亚,死后变成好几百块散碎的骨头,如今被考古学者挖了出来。此外,还有一些落单的“前辈”们,独自游荡非洲,不知是野兽吃了他们,还是他们吃了野兽,总之他们的骨头都不全,有的只有脑袋,或者是零星的大腿,东一块,西一块,散丢在非洲大陆上。这些三百万年前出现的最早人类代表,浪迹江湖,埋骨非洲,开启了石器时代的曙光。人们有理由相信,非洲是地球人的故乡。但我们中国这里,尽管非常恼怒,却怎么挖也挖不出三百万年前的古人遗骸。就算是非常使劲儿地挖,也只挖到了两颗人牙,它们被使用在一百七十万年前(也有人认为是七十万年前),而且也不是现代中国人的始祖(因为他随后灭绝了),地点在云南元谋县。这两颗人牙的主人,不但会使用打制的石器,还会用火,附近有火烤过的骨头,说明他有正餐(不过不应该是人工火)。据专家从牙齿上判断,他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不知道是怎么判断出的,Faint!)总之,这个相貌堂堂、牙齿发达、吃烤肉的家伙,火光曾经照亮了他的山洞,最终又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如今只剩下了两颗门牙,愣愣地放在博物馆里瞪着空气。接着,陕西省南部的蓝田县,也找到了蓝田人。是一小块脑壳骨和三颗牙齿,存在于五六十万年前,跟三门马、大熊猫、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等可爱而古怪的动物生活在一起。随着年代逼近,骨头越来越多:五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则一共有四十多口子、上百块骨头。男的身高一米六二,女的一米五二。他们用火和棒子武装了自己,跟这山洞的原住民——一群激烈的鬣(念“猎”)狗,进行了长达数万年的争夺居住权的战斗。鬣狗反复多次占据了这个山洞。后来洪水淹没了这帮北京人的洞,住在他们楼上的山顶洞人则幸免于难。这八个人最大的特色是臭美,喜欢拿动物骨头做成的针缝制衣服,至于用的线,则是动物韧带和葛麻纤维,衣料是鹿、狐狸、野兔、羚羊的皮。他们脖子上还挂着海贝项链,耳朵上戴着黄绿石耳坠,脑袋上插着鸟骨头、鱼骨头、石珠子。海贝是从几百里外的海边弄来的,稀奇难得,穿成一串儿,挂在手腕上,跟手表一样金贵。并且他们还使用了坟墓,这也是一项创举,时间是在两万年前。他们的脑容量已经跟现代人一样了,难怪这样懂得臭美。但是平时很少唱歌,因为声带尚未进化好,声音嘶哑,唱声儿大了会招来狼。这时人类的数量还是没有大野兽多。随处可以看见巨型野兽在漫游——剑齿象、犀牛、野猪、虎和狼陪伴着我们的祖先,而我们的祖先则和他们互相交换着肉吃。这些猛兽也住在山洞里。有时候,我们在它们的山洞里发现我们人的骨头,就像我们人的山洞里也会发现它们的骨头一样。当运气好的时候,祖先们获得胜利,对它们进行敲骨吸髓的处理和报复,并且把它们的骨头垫在石头上边拿另一块石头猛砸,砸出原始的针、吸管、鱼钩、勺子、笛子、梭子。在这两万多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人类已相当进步,除了会砸击石器、缝制衣服,还发明了伟大绝伦的弓箭,这是当时的远程导弹。当时祖先们看见乌鸦歇在柘树上,把树枝深深地压弯,等乌鸦飞起,树枝猛烈反弹,打得乌鸦呱呱直叫,这个原理帮助人们发明了弓。最初的弓是用来发射石丸的,后来把削尖的木棒(矛)做小,安装上去发射,就是箭。最早的弓箭出土于山西朔县峙峪,距今两万八千年。所有上述这些可爱的古人,都是清一色的O型血,因为他们主要吃肉,使得血型单一。他们使用石斧、弓箭和削尖了的木棒,但是不会种粮食,逍遥于单纯而美好的石器时代。有三分之一的人高高兴兴地活过了二十出头才死,其余只活到十五。
-
第三次海湾战争?阮次山[等]著阮次山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著名专栏作家。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后赴美国深造,获圣约翰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曾出任中国广播公司新闻编制组组长及英文《TAIWANNEWS》副社长兼总编辑。何亮亮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毕业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新闻系,近作有《俄罗斯总统普京传》《汪道涵传》等,作品多次登上畅销榜。陈晓楠1991-1995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英语专业,曾任北京电视台《世界你好》主持人兼制片人,中央电视台《世界经济报道》主持人,现为凤凰卫视《凤凰早班车》,《凤凰午间特快》主播。
-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潇水著片断:对先进文明的袭击和反动现在富国爱打穷国,而古时候穷国爱打富国,在人类短暂的文明史上,穷困潦倒的民族对先进文明的袭击和反动,史不绝书。公元前12世纪,北方蛮族进攻并撕碎了地中海畔希腊半岛上璀璨夺目的迈锡尼文明。王陵雕塑被推倒,珍宝被洗劫一空。在迈锡尼文明的碎片上,希腊人又收拾余烬,随后创立起雅典、斯巴达等二百多个城邦国家。也许是不想再当“地中海病夫”吧,这些城邦人都积极锻炼身体,准备跟外人打架。每四年还“华山论剑”一次,很多男人光着身子从不同城邦跑到一起,搞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交流锻炼经验。当第二届奥运会帷幕降下,光着身子的男希腊人跑完了他们的192.27米短跑(当时赛项仅此一个),用橄榄油把身上的脏汗洗完,亚洲东部又出事了,穷国又来疯咬富国了:显赫已极的周王朝被西边的犬戎攻破,陕西镐京残败不堪,“烽火戏诸侯”文艺联欢会的总指挥周幽王也掉了脑袋,时值公元前770年。曾经被周幽王的烽火戏弄过的诸侯们,也不是个个见死不救,有个精忠报国的郑桓公(诸侯国郑国领导人)就老远跑来看热闹,结果被砖头砸着了,喋血镐京。他的儿子郑武公哭丧着脸,发誓给爹报仇,红着眼睛使劲扁那帮犬戎人的屁股。犬戎人被扁跑之后,镐京算是光复了,但已是满目疮痍,冒着狼烟。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也不敢再待在陕西镐京这儿了,怕犬戎兵再来打。周平王干脆扔掉镐京,离开陕西,到中原去。他在“战斗英雄”郑武公等诸侯勤王部队保护下,向东转移。在他转移的路上,秦襄公从屁股后面追上来了,冲他呵呵地笑。周平王就挥动鞭子一指,说:“寡人身后渭水两岸(陕西)这片地方,任凭你开拓吧,我都不要了。”于是秦襄公嘿嘿笑着点头应承,凑了些壮丁,在陕西打游击,慢慢地从西戎人手里,抢了一星半点地方,草建起一个飘摇无力的小诸侯秦国,不提。周平王咧着嘴,丧家之犬一样向东跑了四百多公里,东幸河南洛阳,开启了大周朝的东周时代——而此前史书上说的“西周”时代(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则结束了。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直到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这三百年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时期,因记载这一时期的《春秋》一书而得名,即是我们遥远美好且不可重复的春秋时代。“战斗英雄”郑武公勤王东迁完毕,过了几年,就在河南新郑高高兴兴地死了。他的儿子,则是春秋早期的第一号强臣,大名鼎鼎的郑庄公,本书开章人物。郑妈妈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这回生得中规中矩,红嘴白牙,一表人才,深得郑妈妈喜爱,想立这孩子当国家继承人。但是郑爸爸(郑武公)不同意。郑武公不愿意废长立幼,照老习惯立了“寤生”。寤生接班以后,是为诸侯郑国领导人郑庄公,都城在河南新政,离周平王的洛阳也很近。在妈妈的央求下,郑庄公把一表人才的二弟派到郑国荥阳(念“行阳”)地区公干。郑二弟虽然乳臭未干,但自视甚高,闲极无聊就有了野心,异想天开要夺他大哥的权。他着手扩大荥阳城围——当时大周朝对城围都有统一限制:普通城邑的城墙边长不超过七百米(一个中学大小,是个土围子);诸侯国都不能超过一千多米边长(普通一所大学的面积);周天子国都则是名牌大学(如清华)边长两千多米。这是商周以来的贯制,怕诸侯势大造反来的。郑二弟不管这一套,他扩张了自己的土围子,又扩充了战车编制,还要求西鄙、北鄙都听他调度,钱粮交他。“鄙”是城外郊区,边鄙农村的意思。自谦说“鄙人”,比如周作人老头子常在作文里自称鄙人,就等于自谦说“俺”,或者“俺农村人”。郑老二种种不忠的举动传到郑国都城,大夫祭足提醒郑庄公说:“一个国家不可以有两个太阳。您弟弟动机不纯啊,想夺权啊。您快趁他反形未彰,尚在萌芽状态,把他叫来批评教育一下吧。”郑庄公不以为然,揪着灰长胡子说:“不用管,等他把事犯大了再收拾他。不义之人,自会了断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听起来正义凛然,实际不是那么堂堂正正。郑庄公有养祸的意思:为了除掉自己的竞争对手——弟弟,先姑息放纵,听凭他可劲儿折腾,等弟弟罪行犯大了,再跑去帮弟弟“解脱”,给他收尸,名正言顺地诛灭他!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后代不断有人临摹,比如蒋介石把看着不顺眼的异类军阀逼反,然后再剿灭收编之。郑老二观望了一下,看看大哥没什么反应,就雄心发酵,修缮兵甲,征发战士,积极准备造大哥的反,又暗中和老妈联络,说大兵杀到,郑妈妈就开门献城,把大哥一举逮捕在酣睡的床上。等郑弟弟彻底坠入错误的深渊,再也蹿不上来了,大哥郑庄公拍案而起,历数二小子谋反之罪,发出二百乘正义之师,鸣鼓而攻老二。不知天高地厚的郑老二跟大哥对了一掌,哇,骨断筋酸——大哥的铁砂掌好厉害,疼死我啦!转身没命地逃,大哥猛追穷寇。老二看看没辙,只好望着天空,哭着鼻子自己了断了。看见弟弟已经含笑九泉了,郑庄公感到了深似太平洋的深深开心:谁让你个裘千丈想冒充我老大裘千仞的,不晓得我铁砂掌的厉害吗?没有人再威胁君位了。开心之余,郑庄公就把老妈也打入了冷宫,谁让你想帮老二杀我呢!郑庄公指天设咒地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意思是这辈子跟您bye-bye了。郑妈妈没有像宫廷斗争失败的节烈皇后那样,把自己的脖子升到冷宫的房梁上去。她认为生命是一个值得维护的奇迹,赖活着还是比好死好。这时候,一个叫颖考叔的年轻人出场了,跑来启发郑庄公。颖考叔手里拎着一只捉来的山鸡,乔模乔样地献给郑庄公说:“山鸡这东西,小时候吃妈妈捉来的虫,大了反过来啄妈妈。最不是玩意儿了!”(这大约是山喜鹊吧。“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不认娘”——这是我们老家的谚语。)郑庄公有点不自在了,觉得自己不孝顺娘,好比就是山鸡,是禽兽一般的东西,满面羞惭。可是,“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话已经说出去了,古人是很重视誓咒的,发的誓都被雷公爷爷录了音,说话不算数要遭雷劈的。怎么办?有点儿卡拉OK的味道。就这样,在这个地下室里诞生了成语“融融泄泄”,可以造句为:宾主之间融融泄泄,就两国关系展开友好讨论。这一次,一介布衣的颖考叔算是露脸了,被郑庄公拜为大夫。(布衣是不经染色的麻布衣服,老百姓穿的)穿上了彩色衣服像一只花蝴蝶的颖考叔,给中国人树立了伦理学榜样:长辈再坏,做儿子的也要孝敬。两千五百年后,到了“以孝治天下”的“我大清”,小孩们念《三字经》都歌颂颖考叔道:“颖考叔,至纯孝。”一个已变为化石的不知埋在哪里的古人,还在被一代代孩子用莫名其妙的口音念来念去,也算是荣幸之至了。
-
世界新军事革命王保存著暂缺简介...
-
作战模拟理论与方法王可定编著国家“九五”重点图书。
-
一个人的战争林白著暂缺简介...
-
美军联合作战崔师增,王勇男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