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技术
-
水雷总体技术周穗华,张晓兵,蒋培,张文成 著《水雷总体技术》重点介绍和研究水雷及水雷总体技术的发展、水中爆炸威力及其毁伤标准、水雷装药及其安全性保障、水雷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校核、水雷攻击及打击概率分析、水雷反猎及隐身等内容,对水雷发展史、水中爆炸、毁伤标准、强度稳定性校核、声隐身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全书力求系统,但有所侧重。《水雷总体技术》适合水中兵器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适合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阅读。
-
大视场星敏感器星光制导技术及应用王宏力,陆敬辉,崔祥祥 著《大视场星敏感器星光制导技术及应用》是作者及团队近十年来在基于大视场星敏感器的星光制导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加工而成。全书共分为9章。第一章对星光制导、星敏感器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与分析。第2章主要针对星图地面模拟问题展开论述。第3章讨论了星图运动模糊的影响因素、运动模糊的复原方法以及星体质心提取算法。第4章针对导航星选取、导航星表存储方法、视场参数确定方法、全天域导航星表构建以及适用于弹道导弹的导航星选取方法等进行了讨论。第5章针对星敏感器的自主星图识别问题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7种自主星图识别算法。第6章主要分析星敏感器误差源、主要误差因素、误差对星敏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重点介绍了误差标定方法。第7章在分析组合导航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非线性滤波算法在解决飞行器的姿态估计以及导弹姿态运动模型等非线性问题上的应用。第8章介绍了星光制导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思路、系统标定和半实物仿真试验。第9章介绍了星敏感器、星光制导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大视场星敏感器星光制导技术及应用》内容新颖,突出实际和应用,适用于从事星光制导、星敏感器及其相关科研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参考、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使用。
-
现役装备保障特性评估技术柳辉,郝建平,王松山作为装备质量特性重要组成部分的保障特性装备质量评估已成为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客观、准确地评估装备使用与保障特性,对提高装备使用寿命,改进服役装备保障性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役装备保障特性评估技术》以某型火箭炮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使用阶段通用质量评估的基本问题,从理论方法及实际应用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对现役装备使用阶段通用质量特性评估的过程、方法、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该方法对其他各类型装备质量评估具有借鉴价值。《现役装备保障特性评估技术》可作为系统工程、装备维修工程、装备质量管理等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干部阅读。
-
型号装备保障特性试验验证技术徐英,李三群,李星新《型号装备保障特性试验验证技术》主要阐述装备保障特性验证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方法,可以为型号研制、装备试验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也可为研究生的教学提供服务。《型号装备保障特性试验验证技术》首先对装备验证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对装备保障特性要求的分类和典型参数模型进行了描述,同时分析了装备保障特性验证工作系统的功能、组织结构和主要工作流程,以期对装备保障特性验证进行全寿命、多视角的描述。然后.从试验技术和分析技术两个角度分别对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等装备保障特性验证技术进行了阐述,内容涉及环境应力筛选试验、可靠性研制试验、可靠性增长试验、可靠性分析评价方法;基于试验的维修性验证技术、基于分析的维修性验证技术;保障活动演示试验、保障活动分析评价、保障资源评价:测试性验证试验技术、测试性核查、测试性分析评价等具体技术方法和相关示例。最后,对装备保障特性综合参数——装备固有可用度的试验验证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固有可用度试验的运行机理,从试验样本、剖面、风险三个方面,剖析了固有可用度试验与可靠性和维修性试验的关系,重点讨论了固有可用度试验剖面设计,现场样本充足与不足条件可靠性维修性和固有可用度(RMA)综合统计试验方案设计问题。通过某型自行火炮定型阶段的RMA综合试验验证示例证明了试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可行性,明确了RMA综合试验途径的优势,为定型阶段固有可用度试验验证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型号装备保障特性试验验证技术》可作为部队院校武器装备研制、装备试验验证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部队从事武器装备研发、设计、试验与生产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
多品种维修器材库存决策优化技术聂成龙,张建荣《多品种维修器材库存决策优化技术》是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库存决策优化问题的大量研究成果,以及军械工程学院多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装备维修器材库存决策是装备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多品种维修器材库存决策优化技术》以系统科学思想为指导,系统分析维修器材供应保障过程中的多品种维修器材订货和供应两类决策问题,研究建立多品种维修器材的联合订购和整合供应策略、模型与方法,为解决多品种维修器材库存控制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
装备保障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于永利,张柳《装备保障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从装备保障工程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出发,深入研究了装备保障工程的概念内涵、外延,以及基本作用机理和基本问题,构建了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针对保障对象任务系统、保障对象系统的保障特性和保障系统,明确了“三个系统”定性、定量描述,给出了模型和建模方法,给出了具体建模实例,详细分析了这些模型的在装备全寿命过程中的演化,为“三个系统”作用机理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针对“三个系统”作用机理,明确了作用机理的定性、定量描述,给出了瞬时可用度离散时间模型和复杂任务下任务可靠度模型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单部件一般概率分布下瞬时可用度模型、复杂任务下任务可靠度模型和平均任务可靠度模型,运用数学证明和数值计算方法初步分析了作用机理的基本运行规律,即瞬时可用度稳定性规律和[O,T]区间内瞬时可用度波动规律,详细分析了模型全寿命演化。围绕瞬时可用度波动规律,给出了波动的定量描述,通过大量的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波动影响因素,从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两个方面明确了波动产生的机理,即只要故障率或修复率存在时变,系统瞬时可用度必然有波动现象发生。明确了装备保障工程全寿命实践两类基本问题,即稳态问题和动态问题,给出问题的数学描述,并对动态问题进行了实例研究。《装备保障工程基础理论与方法》既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研究生学习教材使用,还可以为从事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材料。
-
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力量编配技术于永利,徐英,张波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力量编配是装备保障方案的重要内容,是保障能力生成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保障有力”的坚实基础。《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力量编配技术》从维修保障力量编配优化问题的整体入手,分析界定了各层次维修力量编配优化问题,选取底层基本维修单元编配问题作为《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力量编配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力量编配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基本维修单元的概念,基本维修单元编配问题界定、定量模型,基本维修单元分类设计方法和数量配备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方法进行了检验。《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力量编配技术》既可以为从事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编组、维修保障系统构建等方面的研究人员与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资料,还可以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的研究生学习维修保障力量编配、维修保障系统构建的教材使用。
-
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张柳,于永利,封会娟《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是论述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的专著,以装备作战单元保障对象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装备保障对象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参数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装备作战单元保障对象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模型、维修任务量模型以及维修任务分配模型,为装备作战单元保障对象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评价、维修任务及其任务量的生成与分配规划奠定基础。《装备作战单元维修保障任务模型与建模方法》既可作为装备保障工程领域研究生学习教材使用,还可以为从事装备保障工程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实践人员提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基础材料。
-
防空探测预警系统与技术黄山良,卜卿,梅发国,王晓璇,郑坚《防空探测预警系统与技术》内容共分10章,其中:第1章主要介绍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面临的威胁和主要功能;第2章介绍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的发展阶段,指出了每个阶段的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的特点和缺陷,并简要介绍了美国的“塞其”系统和“分布式通用地面站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第3章介绍了体系结构的概念和开发过程,讨论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的应具有的基本特点,着重论述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反隐身目标的运作视图和系统视图;第4章论述了探测任务的规划技术和面向任务的雷达管控技术;第5章论述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目标定位和跟踪技术,介绍了多ESM侦察站目标辩识和定位技术、弹道目标数据处理技术、人工观察哨数据处理技术以及基于雷达探测数据的PHD方法和TBD方法等;第6章论述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目标识别和态势生成技术;第7章介绍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电子干扰和抗干扰技术;第8章论述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数据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第9章介绍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的传感器终端及其技术;第10章介绍了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的集成与技术,主要有即插即用技术、信息共享技术、面向服务系统集成技术以及面向数据的系统集成技术等。《防空探测预警系统与技术》对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的演变过程、集成技术以及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各类防空探测预警系统的规划、论证、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防空探测预警系统与技术》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教学参考。
-
军用车载电子装备集成设计概论万谦 编《军用车载电子装备集成设计概论》论述了军用车载电子装备集成的相关理论、方法及技术,主要包括:绪论;集成设计要求及基础理论;集成架构设计;功能集成设计,包括承载平台、信息处理系统、网络通信系统、视音频系统、定位导航与识别、环境保障系统、运维系统、结构与布局等;质量保障设计,包括电磁兼容性、“六性”、行驶稳定性、人-机-环工程、接地和避雷、工艺、标准化等;集成试验验证;军用车载电子装备集成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