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台江苗族体育调查研究
作者:曾晓进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ISBN:9787303141593
定价:¥21.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现代化进程中台江苗族体育调查研究》是作者曾晓进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全书分为苗族体育的现实状态与特征——施洞苗族体育田野考察;现代化进程中台江县苗族体育的变迁与发展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曾晓进,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教授,贵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少数民族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贵州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社会体育分会负责人。 2005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主要从事体育人类学、学校体育学领域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加教材编撰2部,专著1部。撰写论文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厅局级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1项,贵州省民委课题1项。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项,贵州省教育厅课题1项,贵州师大博士基金项目1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学术背景
第二节 概念框架
一、现代化及现代进程的理解与界定
二、苗族与苗族体育研究概况
三、前人的研究
(一)非体育学科领域
(二)体育学科领域
(三)苗族体育研究趋势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目的、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总体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三、研究范式
(一)“质的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质的研究”界定和特征
(二)“质的研究”适合的议题
(四)研究的观点与视角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地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地点
(一)选择研究地点
(二)进人田野研究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一)田野调查
(二)实地调查
(三)文献资料分析
(四)比较研究
三、信度与效度
(一)倍度的处理
(二)效度的处理
四、研究的伦理与政治
第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的变迁——台江县个案研究
第一节 文化变迁与苗族体育结构划分
一、文化变迁
二、变迁阶段划分
三、体育结构的划分
(一)体育核心层次
(二)体育中间层次
(三)体育外层次
第二节 传统自由与政府介入期(1949~1965年)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体育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三节 曲折发展时期(1966~1976年)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体育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四节 互动与恢复期(1977~1998年)
一、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五节 交融与快速发展期(1999~2009年)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体育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四章 苗族体育的现实状态与特征——施洞苗族体育田野考察
第一节 施洞镇的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
二、经济状况
第二节 学校中的体育
一、现实的描述
(一)时间与频次
(二)主体与地点
(三)内容与过程
(四)目的与结果
二、现实的解释
(一)当地人的观点
(二)我的见解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一、现实的描述
(一)时间与频次
(二)主体与地点
(三)内容与过程
(四)目的与结果
二、现实的解释
(一)当地人的观点
(二)我的见解
第四节 民俗节日中的体育
一、现实的描述
(一)时间与频次
(二)主体与地点
(三)内容与过程
(四)目的与结果
二、现实的解释
(一)当地人的观点
(二)我的见解
第五节 典型案例考察
一、苗族独木龙舟
二、苗族春节篮球赛
第六节 施洞镇苗族体育特征探析
一、总体特征
二、现实特点
(一)原生态特色与乡土性
(二)传统特色与自发性
(三)民族特色与交融性
(四)娱乐特色与交往性
(五)分散性与集中性相结合
第七节 与县城的比较
一、学校中的体育
二、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三、民俗节日中的体育
第五章 现代化进程中台江县苗族体育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节 变迁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变迁总体特征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二)原生态与功利性并存
(三)民间调适与政府调控并行
(四)独立、互动与交融相伴
(五)集中性与浓缩性共存
二、现实特点
(一)精神思想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物质形态层面
三、变迁原因分析
(一)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体育的变迁
(二)外来文化与苗族体育的互动引起变迁
(三)文化自身的矛盾冲突与分化引起体育变迁
第二节 台江县苗族体育变迁规律
第三节 台江县苗族体育发展对策
第六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台江县苗族体育研究总结
第二节 台江县苗族体育研究与苗族体育发展启示
一、理论启示
二、现实启示
附录 田野调查内容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学术背景
第二节 概念框架
一、现代化及现代进程的理解与界定
二、苗族与苗族体育研究概况
三、前人的研究
(一)非体育学科领域
(二)体育学科领域
(三)苗族体育研究趋势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过程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选题的缘由与研究目的、意义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总体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技术路线
三、研究范式
(一)“质的研究”的发展历程
(二)“质的研究”界定和特征
(二)“质的研究”适合的议题
(四)研究的观点与视角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地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地点
(一)选择研究地点
(二)进人田野研究点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一)田野调查
(二)实地调查
(三)文献资料分析
(四)比较研究
三、信度与效度
(一)倍度的处理
(二)效度的处理
四、研究的伦理与政治
第三章 现代化进程中苗族体育的变迁——台江县个案研究
第一节 文化变迁与苗族体育结构划分
一、文化变迁
二、变迁阶段划分
三、体育结构的划分
(一)体育核心层次
(二)体育中间层次
(三)体育外层次
第二节 传统自由与政府介入期(1949~1965年)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体育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三节 曲折发展时期(1966~1976年)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体育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四节 互动与恢复期(1977~1998年)
一、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五节 交融与快速发展期(1999~2009年)
一、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
(二)经济方面
(三)文化方面
二、体育变迁
(一)物质形态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精神思想层面
三、影响因素
第四章 苗族体育的现实状态与特征——施洞苗族体育田野考察
第一节 施洞镇的基本情况
一、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
二、经济状况
第二节 学校中的体育
一、现实的描述
(一)时间与频次
(二)主体与地点
(三)内容与过程
(四)目的与结果
二、现实的解释
(一)当地人的观点
(二)我的见解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一、现实的描述
(一)时间与频次
(二)主体与地点
(三)内容与过程
(四)目的与结果
二、现实的解释
(一)当地人的观点
(二)我的见解
第四节 民俗节日中的体育
一、现实的描述
(一)时间与频次
(二)主体与地点
(三)内容与过程
(四)目的与结果
二、现实的解释
(一)当地人的观点
(二)我的见解
第五节 典型案例考察
一、苗族独木龙舟
二、苗族春节篮球赛
第六节 施洞镇苗族体育特征探析
一、总体特征
二、现实特点
(一)原生态特色与乡土性
(二)传统特色与自发性
(三)民族特色与交融性
(四)娱乐特色与交往性
(五)分散性与集中性相结合
第七节 与县城的比较
一、学校中的体育
二、日常生活中的体育
三、民俗节日中的体育
第五章 现代化进程中台江县苗族体育的变迁与发展
第一节 变迁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一、变迁总体特征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二)原生态与功利性并存
(三)民间调适与政府调控并行
(四)独立、互动与交融相伴
(五)集中性与浓缩性共存
二、现实特点
(一)精神思想层面
(二)制度行为层面
(三)物质形态层面
三、变迁原因分析
(一)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体育的变迁
(二)外来文化与苗族体育的互动引起变迁
(三)文化自身的矛盾冲突与分化引起体育变迁
第二节 台江县苗族体育变迁规律
第三节 台江县苗族体育发展对策
第六章 研究总结
第一节 现代化进程中台江县苗族体育研究总结
第二节 台江县苗族体育研究与苗族体育发展启示
一、理论启示
二、现实启示
附录 田野调查内容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