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
-
血腥奥马哈[英] 约瑟夫·巴尔科斯基 著,李晓泉 译奥马哈登陆是诺曼底登陆战役中激烈一役,D日是诺曼底战役的打响之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盟军在奥马哈滩头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仅阵亡者就达2500人,因此又称“血腥奥马哈”。本书以参与者的口述为依据,通过严谨的历史研究和语言重建,忠实再现了盟军在奥马哈海滩上战斗的每一分钟。本书以当事人的口吻讲述那场影响他们终生、难以磨灭的可怕经历,在这本书里,读者能看到老兵们回忆自己在驾驶轰炸机穿过厚厚的云层时的自言自语、在交通工具上的幽闭恐惧、海滩上战火的无情……
-
西线之战对峙、转折,1941—1943,盟军反击(英)詹姆斯·霍兰德《西线之战(卷二)》为非虚构类图书,它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从1941年到1943年的战事进程。叙事角度较新颖,不仅覆盖了常见的政治和军事领袖的表现,更是将容易忽略的普通百姓和一线士兵的回忆萃取出有代表性的案例。从经济、科技和战争资源全方位剖析了参战国各方的情况,以详实的数据让读者理解历史进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西线之战(卷二)》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美国参战:美国虽然要到珍珠港事件之后才正式对德国宣战,但早已和英国形成事实上的同盟,积极派遣海军帮助英国维持大西洋西半部分的航运安全,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美军驱逐舰被德军击沉的严重事件,德美两国关系破裂已经表面化。美国在宣战前完成了军事工业的动员,使得其压倒性的物质优势正在转变为战场上的胜势。此时的德军在北非粉碎了英军的攻势,再次取得战场主动权。 第二部分为东线影响:德军于此期间在东线取得了令人炫目的胜利,在北非推进到尼罗河三角洲,可战场上的辉煌并未能掩盖纳粹的败相,盟军的工业产能已经开始全面爆发,海上的护航体系得以完善,而德国内部无论是人力资源还是物质资源都已经捉襟见肘,双方的态势即将扭转。 第三部分为盟军反击:盟军的反击还是先从打破北非的危局开始,在经过精心准备后发动了火炬行动,这不但解除了埃及的危险,也让初上战场的美国陆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四部分为粉碎狼群:德国潜艇最后在大西洋西岸又辉煌了一次,给美国人好好上了一课,但这种战术上的胜利已经无法改变整个战争的态势,在新技术和新战术的围剿下,德军潜艇开始走上灭亡的不归路,盟军完全控制了大西洋。这也预示着德国丧失了获胜的希望。盟军在欧洲大陆也在瓦解德军的势力,文中详细介绍了自由法国运动和维希法国分子之间的博弈。 《西线之战(卷二)》是一本能令人深刻认识“西线总体战”的历史书,它精彩刻画了各国如何通过多层面的角力争取战争胜利的过程。此外,诸多历史真相并非是广为流传的那样非黑即白,作者用海量的数据作了逻辑分明的论证,给读者留下了重新思考的空间。
-
西线之战闪电战,1939—1941,纳粹狂飙(英)詹姆斯·霍兰德《西线之战(卷一)》为非虚构类图书,它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从1939年到1941年的战事进程。叙事角度较新颖,不仅覆盖了常见的政治和军事领袖的表现,更是将容易忽略的普通百姓和一线士兵的回忆萃取出有代表性的案例。从经济、科技和战争资源全方位剖析了参战国各方的情况,以详实的数据让读者理解历史进展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西线之战(卷一)》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波兰战争到全面爆发的过程,描绘了大战爆发时,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交战各方的战前备战细节。以全新的角度解释了一直被诟病的盟军的“绥靖政策”和“静坐战争”,包括对张伯伦这个有争议的角色的出色挖掘,还原其积极备战的贡献以及推动丘吉尔担任新首相的行为。第二部分,讲述了德国入侵北欧到法国战败的过程,作者对这段广为流传的历史加入了有趣的角度,解释了法军在军事装备和数量明显占优的情况下为何会如此快速地输掉了战争。第三部分,英国在失去了最重要的盟友的情况下,如何独自抵抗住了德军的空袭以及海上的潜艇猎杀。第四部分,讲述德国进攻南欧地区,占领了希腊。作者对美国的备战工作以及英美的合作始末描述得非常详尽,诠释了美国如何从一个军备落后国家迅速转变为军事强国的根源。 《西线之战(卷一)》是一本能令人深刻认识“西线总体战”的历史书,它精彩刻画了各国如何通过多层面的角力争取战争胜利的过程。此外,诸多历史真相并非是广为流传的那样非黑即白,作者用海量的数据作了逻辑分明的论证,给读者留下了重新思考的空间。
-
红色方案[英] 罗伯特·福尔奇克 著,姚军 译◎1940年6月传奇式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后,仍有大量英军部队与法国盟友并肩抗击德军。在阿布维尔发动一次猛烈反攻,接着又在索姆河沿线顽强防守后,英军被迫从勒阿弗尔、瑟堡、布雷斯特和圣纳泽尔再次撤退。法国垂死挣扎的同时,政治家和军人却在争论该做什么——到底是逃往英国或北非,还是寻求停战。 ◎本书焦点是“红色方案”和1940年6月的海军和空军的行动,详细介绍了法国战役结束前三周的情况,并解释了这段时期对战争余下阶段英法关系的影响。 ◎本书还从军事、政治与人性的角度讲述了1940年6月法国的崩溃,以及意外缴获的军事装备、燃油和工业资源如何增强了第三帝国打击下一个对手苏联的能力。
-
复合体尼克·图尔斯(Nick Turse) 著《复合体》探讨了mei国的军事-工业-娱乐复合体无处不在又潜藏于大众视线外的结构系统,这种系统对人们生活的渗透程度和影响力令人震撼。从苹果公司iPod 播放器到星巴克,再到奥克利眼镜,史学家尼克·图尔斯考察了五角大楼与支撑mei国人基础生活的公司和产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调查了军事入侵平民世界的显著范围:比如五角大楼和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合作推出宣传军队的影片,军方为招募新兵针对儿童和年轻人设计的视频游戏和“My space”的交友策略等。作者列举了很多事例和数据,同时提出了有说服力的观点,本书将刷新我们对mei国军事体系的认知。
-
步兵崛起廉震 著本书以先秦时期数次影响深远的战争为线索,从社会性质、国家制度、经济结构、军队规模、募兵方式,以及武器、战术等诸方面入手,以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为依据,详细讲述了商亡西周立国到秦朝统一近千年时间内步兵从战场配角演变为不可撼动的战场主角的历史进程。
-
美国防空识别区的历史和法理研究曹群 著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设立防空识别区(ADIZ)的国家,虽然ADIZ领域尚无“公约”,且美国现行ADIZ规则亦非他国皆奉行的“共同规范”,但是美国ADIZ实践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美国ADIZ均有不少解析错谬,甚至美军专家对其本国ADIZ制度亦存些许误读。为辨析误读和厘清事实,本书全面梳理了70年来美国ADIZ的历次修订,从历史维度上尽量还原美国ADIZ规则的演变进程及其背后隐含的美国空防实践基本逻辑。本书长于美国ADIZ相关法条和政府文件的考据解析,而短于大局观和战略视野,在国际法理论上亦无甚独见,其研究较之前人或有创新,皆仰赖考据解析所得之史实。美国ADIZ规则各版条文之错漏和技术上的“低级失误”确非罕见,虽经历次修订得以更正许多,但目前仍存改善空间,不少模糊之处尚待澄清。
-
作战指挥德国国防部部队局 著,小小冰人 译《作战指挥:二战德国陆军实战指南》是二战期间德国陆军指挥官必学手册,是军事史上的重要学说表述之一。 本书以克劳塞维茨、毛奇、泽克特的传统为蓝本,表述了德国从事战争的方式,将一战中出现的武器(例如坦克、卡车、装甲车、飞机)有效纳入德国机动作战和战术灵活性的传统,毫无遗漏地收录了战事过程中指挥官职能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指挥、进攻、防御、坦克战、化学战、后勤等)。从数个士兵的侦查行动、警戒工作,到整个部队的行军、进攻、追击和防御,再到空军、骑兵、装甲战车等的行动准则,甚至还包括化学战与其他特殊条件下的战斗。这些内容也使本书在出版70多年后,依然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
伊朗前传[英] 卡韦赫·法鲁赫(Kaveh Farrokh) 著,高万博,李达 译古代伊朗人创建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波斯帝国,对东、西方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西方世界的历史记忆中,波斯帝国一直是令欧洲人感到敬畏与恐惧的东方强权。阿契美尼德王朝与希腊-马其顿争雄,帕提亚王朝与罗马帝国鏖战,萨珊王朝则是拜占庭帝国的劲敌。从古典时代到中世纪早期,波斯人一直站在东西方对决的风口浪尖,直到被阿拉伯人取代。本书从军事史角度叙述波斯这个千年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分析波斯人博采众家之长的战争艺术,也涉及波斯的政治、文化、外交等领域,探讨了伊朗保持强盛与对抗西方的秘密。
-
英国驱逐舰[美] 诺曼·弗里德曼 著,[美] A.D.贝克三世 绘,唐越 译19世纪晚期,自航鱼雷横空出世,皇家海军猛然意识到,英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严重威胁,这是自特拉法加海战以来数十年未有的大变局。一种相对廉价的武器竟然可以让世界上规模*大、耗资*巨的舰队遭受灭顶之灾,这在皇家海军的经验范围内实属没有。毫无悬念,英国的老对手们在这项新技术上投入巨资,以期一举颠覆延续多年的海上力量格局。 作为回应,皇家海军很快就采用了这项新技术,但是英国人更专注于开发对鱼雷艇的反制手段。鱼雷猎舰、鱼雷炮舰、鱼雷艇驱逐舰都是皇家海军取得的新成果,它们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夺走了鱼雷艇身上的技术和战术光环,使其黯然失色。在鱼雷艇驱逐舰被简称为“驱逐舰”的同时,这一新舰种在各国海军中开花结果,并且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没有任何一支海军像皇家海军那样迅捷和激进。 本书是对早期英国驱逐舰的详细研究,结合了技术进步史、战术发展史与部署演变史。和诺曼·弗里德曼的其他著作一样,书中不仅仅梳理关键技术的发展进程,更揭示一系列变化的内在逻辑与合理性。就本书而言,那就是:驱逐舰是因何,又如何一步一步发展成二战时的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