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佛陀幸福语录
作者:鲁立智 著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时间:2013-02-01
ISBN:9787546129143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千五百年前,迦毗罗卫城的太子悉达多在明星初现之际,于菩提树下豁然大悟,从此,悉达多被人们称为佛陀,并创立了至今仍然广泛流传的佛教。佛教在汉地流传也有两千多年了,大多数中国人将佛教看做是消极的、神化的、彼岸的宗教。佛教本质上是佛陀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拜佛的宗教,但如此理解佛教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近代,欧阳竟无先生提出,佛教非宗教,非哲学,给佛教作了比较精准的定位,我们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人的一生,是追求幸福的一生,没有人会拒绝幸福,也没有人会放弃幸福。每个人都喜欢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幸福该如何去争取?幸福的定义和追求幸福的方式因人而异,事实上,与外界因素相比,如何理解幸福,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起到了更重大的作用。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并认为它是正确的,这是人类自身的惯性之一,佛教称此为“执著”。并认为,正因为众生的执著,才导致了众生不能从诸苦中解脱。如果你的人生中还有烦恼和痛苦,那么,你的处世态度、思維方式绝不是正确的,至少不是完美的。
作者简介
暂缺《佛陀幸福语录》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篇·怒忍
愤怒伤人伤己
愤怒产生毒素
愤怒令人无恶不作
愤怒,因为心理不平衡
愤怒与外界无关
愤怒是被俯视的
关注对方的好
对方如铁匠
不接纳愤怒恶语的礼物
忍者无敌
忍辱三种境界
忍辱三要
忍辱的利益
诽谤也是一种愤怒
诽谤者是善知识
第二篇·爱欲
欲是系缚
欲求无限
心不满足是苦
所爱无常是苦
欲生攀嫉是苦
执著爱喜是苦
心苦,身亦苦
爱欲致行非法
爱欲除则苦、恶消
无欲则苦乐同
平息爱欲
无欲不是苦行
关于攀比
无明有爱入轮回
乐于无欲
第三篇·愚痴
两种愚痴
愚者的表现
愚者与智者
不与愚痴者为伍
宁毁智者,不赞愚者
恿者的朋友
愚痴与观察
愚者观人,智者观己
愚痴之人不懂见微知著
第四篇·慈悲
慈悲给人安乐
慈悲的原则——众生平等
慈悲的原则——自他互易
慈悲的原则——自利利他
观苦而起悲心
慈悲自己
慈悲是帮助他了解法
慈悲之人欢喜受恶
慈悲受安乐
慈悲与布施
第五篇·和顺畏慎
和顺八事
和顺不是软弱
和顺之人不欲人知其善
和顺之人受人喜爱和信任
和顺之人视一切矛盾由己产生
和顺之人令他人和顺
与人和顺先护口
和顺与批评
人生八戒
十事人不爱
三种祸患
三种轻贱
第六篇·择友
染习
四品友
善、恶友
如何获得善友
三要
四法
五事
七法
不友不如己者
《善生经》的教导
经营你的友谊
第七篇·精进
思想与行动
言说与行动
但观自身行,不观他人过
精进,针对所有品格
不要有所期待
有羞耻者真精进
精进要闻思修(行)结合
精进者转恶为善
精进无间
非一蹴而就
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
精进要抓住要点
第八篇·死亡
正视死亡的存在
以死为苦的原因
在生死中达到涅槃
第九篇·自在
心决定苦乐罪福
欲求心还是清净心
心的特征
安心与智慧
安心与安乐
心安的境界
烦恼从心生,对治靠自己
炼心与护诸根
不要被法束缚
持戒不是束缚
驭心不是消极
不令心放逸
自我反省
将身、心分别对待
驭心必须勤奋
第十篇·信仰
佛陀是人不是神
佛陀行出世间行
迷信——源于畏惧自身的罪恶
迷信——源于无助
自己是最好的皈依处
皈依自己与信仰佛教
认清现在的你
信
有信则除恶近善
修善无所求
信仰,就是让你不再消耗自己
信仰有助于气质的培养
愤怒伤人伤己
愤怒产生毒素
愤怒令人无恶不作
愤怒,因为心理不平衡
愤怒与外界无关
愤怒是被俯视的
关注对方的好
对方如铁匠
不接纳愤怒恶语的礼物
忍者无敌
忍辱三种境界
忍辱三要
忍辱的利益
诽谤也是一种愤怒
诽谤者是善知识
第二篇·爱欲
欲是系缚
欲求无限
心不满足是苦
所爱无常是苦
欲生攀嫉是苦
执著爱喜是苦
心苦,身亦苦
爱欲致行非法
爱欲除则苦、恶消
无欲则苦乐同
平息爱欲
无欲不是苦行
关于攀比
无明有爱入轮回
乐于无欲
第三篇·愚痴
两种愚痴
愚者的表现
愚者与智者
不与愚痴者为伍
宁毁智者,不赞愚者
恿者的朋友
愚痴与观察
愚者观人,智者观己
愚痴之人不懂见微知著
第四篇·慈悲
慈悲给人安乐
慈悲的原则——众生平等
慈悲的原则——自他互易
慈悲的原则——自利利他
观苦而起悲心
慈悲自己
慈悲是帮助他了解法
慈悲之人欢喜受恶
慈悲受安乐
慈悲与布施
第五篇·和顺畏慎
和顺八事
和顺不是软弱
和顺之人不欲人知其善
和顺之人受人喜爱和信任
和顺之人视一切矛盾由己产生
和顺之人令他人和顺
与人和顺先护口
和顺与批评
人生八戒
十事人不爱
三种祸患
三种轻贱
第六篇·择友
染习
四品友
善、恶友
如何获得善友
三要
四法
五事
七法
不友不如己者
《善生经》的教导
经营你的友谊
第七篇·精进
思想与行动
言说与行动
但观自身行,不观他人过
精进,针对所有品格
不要有所期待
有羞耻者真精进
精进要闻思修(行)结合
精进者转恶为善
精进无间
非一蹴而就
不要把自己绷得太紧
精进要抓住要点
第八篇·死亡
正视死亡的存在
以死为苦的原因
在生死中达到涅槃
第九篇·自在
心决定苦乐罪福
欲求心还是清净心
心的特征
安心与智慧
安心与安乐
心安的境界
烦恼从心生,对治靠自己
炼心与护诸根
不要被法束缚
持戒不是束缚
驭心不是消极
不令心放逸
自我反省
将身、心分别对待
驭心必须勤奋
第十篇·信仰
佛陀是人不是神
佛陀行出世间行
迷信——源于畏惧自身的罪恶
迷信——源于无助
自己是最好的皈依处
皈依自己与信仰佛教
认清现在的你
信
有信则除恶近善
修善无所求
信仰,就是让你不再消耗自己
信仰有助于气质的培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