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
-
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变迁齐春风,郑忠,严海建 著本书由上篇“人口与社会结构变迁”、中篇“战时经济生活”及下篇“战时大后方的知识阶层”组成。上篇指出,全面抗战时期的人口迁移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集体移民之一”,约有1000万东部沿海沿江的人口西迁。难民虽以农民占绝对多数,但流亡到大后方的难民则以工商业者、知识界人士、工人等占大多数。中篇指出,日本侵华给中国城乡以极大的摧残,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则采取种种措施,保障抗日战争的供给。日本的侵华战争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使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下篇进一步指出,战时通货膨胀的恶性发展,造成大后方知识阶层生活水平的急剧恶化,空袭与跑警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疾病与死难如影随形,知识界民粹主义倾向急剧扩张,与国民党政权产生疏离,社会民主主义思潮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
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斗争叶成林 著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从分布上看是星散的,从规模上看是微小的。这些星散的、微小的斗争,却造成了日军统治的不稳定,给予日本侵略军一定程度的打击。从总体上观察,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民众性、广泛性,是中国人民抗日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的逻辑顺序是,首先叙述日本以侵略中国为内容的“大陆政策”,其次叙述日军侵华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形成的沦陷区,第三叙述日军在其占领区内的残暴统治即沦陷区内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种种苦难,第四叙述沦陷区人民为了生存所开展的种种抵抗日军侵略与统治的活动,最后对沦陷区人民抗日斗争作一历史定位。
-
台湾人民与抗日战争邵铭煌 著孙中山在清末奔走革命期间,曾向旧金山华侨演说:“一种族与他种族之争,必有国力为之后援,乃能有济。”这句话十分切合于曾经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民。日本帝国主义用枪炮夺取台湾,而台湾人民不甘受异族统治,在岛内兴起武力与非武力抗争,但都被殖民当局扑杀及打压,无功而返,因此捐躯者不在少数。故有志之士,选择远走祖国大陆,相继投入建国行列。迨日本又以武力侵略祖国,台湾志士亦奋起反抗,投身抗战大业,共赴国难,以争取胜利,收复台湾。他们不管置身何处,莫不殚精竭虑,勇往直前。最后,日本降伏,他们实现了光复台湾的愿望。孙中山的远见和志士们的正确抉择,同时获得验证。本书参阅档案,叙述林祖密、林正亨、翁倰明、何非光、李友邦、宋斐如、谢东闵等志士戮力抗战为收复台湾而奋斗不懈的事迹。他们各有表现,命运也不同,惟谢东闵立下“只要日本统治台湾,我就不回台湾!”的誓言,乃其坚毅不屈之志行的共同写照,卓绝不俗,当为后人缅怀喝景仰。
-
抗日战争时期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张纯 著《抗日战争时期战时儿童保育会研究》一书是以抗战时期著名的儿童保教组织——战时儿童保育会为研究对象,对该组织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组织结构、经费来源、保教理论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战时儿童保育会是因抢救抗日战争中失依失教的难童而成立的、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战组织。它的发起人、组织者、领导人绝大多数为妇女,以难童的保育与教育为主要职能,因此它是一个由妇女组织领导下的儿童保教组织。在8年的时间里,该组织共抢救、保育了3万多名难童,为稳定抗战后方做出了一定贡献,更为抗战胜利后国家的建设打下了人才储备的基础。
-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化李仲明 著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思想、文化教育和文学艺术在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文化思想方面,国统区以古喻今,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来诠释抗战时期哲学、历史的方向和出路;解放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热潮中寻找抗日战争的政治、军事道路;沦陷区则有日本“笔部队”的文化侵略和各个伪政权的汉奸卖国理论,毒害沦陷区人民。文化教育方面,国统区的诸多高校内迁西南、西北,弦歌再续,振兴中华;解放区大量进步青年涌入延安,培养了一批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沦陷区日伪政权旨在培养汉奸奴才,却适得其反。文学艺术方面,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歌颂正面战场的抗战,也反映了大后方民众的苦难和官僚政治的弊端;解放区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后,文艺作品从秧歌剧、从京剧的创新到木刻的大众化,生气勃勃;沦陷区在大量进步作家被迫奔赴大后方和解放区后,文艺工作者仍在敌占区以隐喻手法抗日。
-
日本统治时期台湾原住民抗日历史研究傅琪贻 著1895年5月日本戰勝甲午戰爭,要求割讓台灣,經營殖民地。當時台灣70%的面積為「蕃地」,在此鬱篬原始森林內眾多少數民族「蕃人」。1899年伊能嘉矩、粟野傳之亟踏查台灣內部後撰寫《台灣蕃人事情》中,建議從埔里社為界分南北,對北部泰雅族因慓悍且有馘首之風,最為劣等,因此設置特殊機構處置。其實濁水溪以北的泰雅族生活圈內,統治者垂涎欲掠奪的樟檜及砂金等資源豐富。泰雅族為捍衛祖傳的土地,對入侵者採取嚴厲的「出草」以對。然統治者否定其土地權、財產權、文化權等,採取武力征服的「理蕃」政策。泰雅族在清代與漢人有合作契約關係,但是台灣總督府採取封鎖包圍的分化隔離措施,1900年大豹社在與日軍警打戰爭,奪取日軍武器,卻因此而被貼「凶蕃」標籤遭滅社。躲藏「蕃地」的漢人抗日分子,於是轉移,與內山泰雅族合作繼續抵抗。1910至4年間動用日本國庫1,624萬圓,及日俄戰後的軍隊與武器,大肆展開征服之戰。然面對善戰森林游擊戰的泰雅族,日方應用以夷制夷的分裂欺騙使詐的手段,再以「內地觀光」的懷柔政策,讓泰雅族人自願接受「和解」,但這被日方解釋為「投降」。1914年台灣島內平山,漢人與泰雅族被解除武裝,即同時結束武裝抗日的時代。
-
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王真 著本书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而推出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作者以严谨的史学态度、详实的史料、扎实的研究为基础, 重点揭示了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国际地位问题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联,指出了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伟大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在近代走向复兴的起点;书中对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论述,除了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展开外,还从文化、社会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同时,也详述了中国共产党对提升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做出的重要贡献,肯定了中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引领者。
-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经济研究戴建兵,申玉山 著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视华北沦陷区为“完成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对华北实行了残酷的军事殖民和经济掠夺。以满足对日“满”供应,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殖民地经济体系,实现“以战养战”为终极目标,日本制定了一系列所谓“华北产业开发”计划和方案,在日军武力侵略和强力保护下,假“开发”、“建设”之名,行“掠夺”、“压榨”之实, 对华北的财政金融、工矿业、农业、交通电讯业、人口资源等一切战略物资和重要资源,实施长期的、有计划、大规模的竭泽而渔的疯狂劫掠和破坏。战时日本对华北经济的破坏性“开发”给华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难以数计的社会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华北的经济发展环境,大大增加了战后复元和重建的难度。
-
港澳同胞与祖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著港澳同胞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港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决定了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斗争方式。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处于对外宣示中国抗战决心的桥头堡,也是国际友人、海外华侨支援内地抗战的物资中转站。广大港澳同胞心向祖国,与内地同胞同呼吸共命运。在长达14年艰苦抗战的历程中,港澳同胞的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他们通过多种途径,冲破种种阻力,用各种方式展开抗日活动。其中,既有物质层面上的支持,包括踊跃捐款、捐物、献金,又有精神层面上的共担与声援,有的还组织回国服务团,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祖国内地抗战的洪流中。港澳同胞为支援祖国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
秘密战3000年指文烽火工作室 编身在清营心在明的潜伏间谍,红衣主教黎塞留的情报战布局,拿破仑皇帝的保密局战斗,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情报战交锋……让我们看到秘密战的胜负成败已经能够影响一个国家和王朝的兴衰荣辱。
白莲教八百年的潜伏与谋事,从天地会到洪门的发展演变,共济会的阴谋传说与幻影迷雾,骷髅会的权力交迭与影子政府……诸如此类的秘密结社和秘密领域的明争暗斗,依然围绕在我们周围,渗入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英国皇家海军的“40号密室”,苏维埃政权的契卡组织,“恩尼格玛”密码的破译,纳粹德国核计划的被迫终结……一件件秘密战领域的重要事件,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甚至改变了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