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政府绩效评估200问杨洪 主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抓紧研究政府绩效评估,探讨其在我国的发展,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绩效评估是引导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导向、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2007年2月,温总理在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今年要在全国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抓紧建立政府绩效评价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深圳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罕见的奇迹,但同时也在全国较早地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当前,深圳市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转折关头,人民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必然要求政府首先加快实现自身的转型。以政府绩效评估为手段,强化政府职责机制,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政府转型和改进政府管理方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深圳市积极探索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形式和途径,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府绩效评估PLS模型、动态化标杆管理、公共效率测度等新思维和新方法,并成功地将信息网络技术与政府绩效评估结合起来,建成“深圳市政府绩效评估系统”,基本实现了绩效评估在线化、实时化、动态化。杨洪同志主编的这本《政府绩效评估200问》,较为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论、实务知识、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深圳市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面所做的探索,内容活泼、形式新颖、通俗易懂,既可以作为了解政府绩效评估有关知识的入门之篇,又能为政府部门开展绩效评估提供有益的借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前瞻性。希望这本书能为大家的工作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来关心、研究和探讨这方面的问题,促进政府绩效评估在理论和实践上更加深入地发展。
-
危机、安全与公共治理李瑞昌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政权、一个社会都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但是,转化成为危机的风险并不多,这就得益于各层次的良好制度运行和公职人员恪尽职守地工作。有效应对危机成为树立政府形象和确保政府信任的主要途径,保证安全也不仅是政府提供管理服务到位的小问题,而且是发展模式选择的大问题。 本书正是从危机应对与安全建设、上海治理实证研究、政策创新、域外新观等部分对危机、安全与公共治理进行了研究。
-
现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概论张沛、潘峰《现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概论》从宏观管理层面对现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以及与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急规划、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运作平台、管理工作过程、保障资源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和深入的阐述,涵盖了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所有管理要素、环节和工作内容,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内容。书中提出了许多新的应急管理思想、概念、模式、流程和方法,可作为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工作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编写按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既要保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要突出“能力为本的原则”。为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在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总结和梳理,并广泛听取了社会工作理论界、实务界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以期能够尽量符合中国的实际。但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加之我们是第一次编写这样的教材,时间紧、任务急,所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方读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利于我们继续修改和完善。
-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组 编写按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既要保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要突出“能力为本的原则”。为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在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总结和梳理,并广泛听取了社会工作理论界、实务界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以期能够尽量符合中国的实际。但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加之我们是第一次编写这样的教材,时间紧、任务急,所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方读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利于我们继续修改和完善。
-
奋斗的历程赵晶夫 主编新的一年如约而至,今天,我们的市政联动团队欢聚一堂,共同品尝市政联动计划的累累硕果,憧憬南京市政规划的美好未来。回顾过去,市政联动计划这朵绚丽的花朵经过广大市政人的精心培育、深情呵护,已经绽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在2007年市政联动计划拉开帷幕之际,我们要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完善的机制、更加密切的协作,围绕服务的主线,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市政联动计划,为实现南京道路交通快捷化、公用设施优质化、邮电通讯信息化、住宅设施舒适化、排水防洪标准化和城市环境生态化作出更大的贡献。联动八方力量,引领城市建设市政规划贯穿于社会各个环节,要做好联动计划,就必须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合理整合社会资源。联动计划以多样的规划选题、灵活的参与方式吸引着研究机构、市政单位、职能部门的多方加盟,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专业的协作团队。在此基础上,我们实现了五大联动:规划局各处室、分局之间的联动,和谐统一、井然有序,达到了市政规划的全面化和细致化;规划局与研究机构的联动,注重科技、联系实际,确保市政规划管理的前沿化和科学化;规划局与各市政单位的联动,信息共享、沟通快捷,实现了市政规划管理的紧密化和统筹化;规划局与职能部门的联动,方向明确、目标一致,保障市政规划管理的规范化和一体化;参与人员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联动,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实现了市政规划管理的多元化和梯队化。此外,联动计划的成果认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虚心接受专家的评估,以经济、合理、先进、可行的成果引领着南京的城市建设。增强创新能力,铸造联动品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联动计划的生命力所在。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政规划作为城市规划当然的重要环节,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精品市政、功能市政、服务市政、和谐市政”的目标,谋市政大局,议市政大事,实现市政联动计划的整体跨越和突破。市政规划的编制不但要实现市政规划地域上的无缝拼接,还要使设计理念和编制内容更具前瞻性和可行性。这就进一步要求联动团队要勇于创新,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指导市政建设的精品之作。弘扬奉献精神,打造优秀团队团结奉献精神既是职业道德的理性浓缩,也是民族精神和国民素质的具体体现,更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因为它充分反映了职业道德服务社会、造福社会和发展社会的功能。团队精神睿智而深远,如《孟子》所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团队精神质朴而真诚,如老百姓口中流传:“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精神锋锐而隽永,如《周易》所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团队精神闪烁着高贵的情操与远大的目标;团队精神流溢着高瞻远瞩的智慧。联动计划犹如海上行舟,需要联动舵手的正确指挥,更需要联动船员的团结协作。联动计划的团队精神就是精诚团结、目标一致、协同共进。正是具备这种精神,我们的联动队员才能坦然面对工作中带来的思想上、技术上的压力;才能把联动计划视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要手段和迫切要求;才能将平凡的职业劳动赋予不平凡的意义;才能在本职工作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忆往昔,联动计划是一种拼搏;看今朝,联动计划是一种喜悦;望未来,联动计划是一种期盼!2007年市政联动计划的号角已鸣响,东风吹起,我们的联动船队即将远航!“联动队员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协作的团队精神、先进的创新理念、顽强的拼搏精神投身到这一洪流中去!”正是:千帆竞发东风助,风鹏正举竞风流!
-
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卢映川、万鹏飞、等《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公共服务相关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和实践案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现行公共服务组织管理模式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力求在下述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一是理清公共服务的基本概念,对其主要内容和构成体系进行比较明晰的界定。二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公共服务的分类管理架构,将公共服务划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类,并对现阶段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进行界定,强化政府的公共财政保障责任,促进基本服务的公平和均等享有。这是《创新公共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研究的核心所在,做出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使政府在现阶段改善公共服务的努力方向、目标和责任更为明确,避免为超越国情和发展水平、不切实际的要求和呼声所左右。三是吸收国内外有关公共服务改革的研究成果,对公共服务的具体组织管理方式和投入机制进行探讨,拓展可选择的服务管理和政策模式。四是立足实践,对公共服务的宏观管理从规划、标准、治理等多方面提出具体安排,勾画出操作框架和行动路线。
-
公共管理求索叶子荣《公共管理求索2007(总第2辑)》是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届“文渊学术论坛”之结晶。全书涉及“和谐社会建设”、“政府及公共服务”、“公共教育”、“社会保障”、“公共住房”等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共计24篇论文。所选文章是在收到的近百篇稿件中,经指导老师推荐和论文编委会严格筛选后的优秀成果,既有理论探索,又有实证研究;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研究,较好地体现了学院师生目前学术科研的状况,展示出了年轻公共管理学院的精神风貌。
-
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与方法唐承沛 著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期,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加上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随时随地都存在爆发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可能性。因此,不论是从领域、频度,还是从规模、组织等维度来看,现阶段我国都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多发期。目前,在国家级理论界已就应急管理理论与应用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而突发公共事件突出特点是大多发生在基层和地方,作为占我国城市总数比重很高的中小城市,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还处于破题阶段。本书以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国情出发,运用应急管理等相关理论成果,借鉴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经验,就构建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以及方法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在导言部分,对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内容进行了论述,阐述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应用比较管理学的方法,研究分析发达国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成功经验。重点研究应急管理最为成熟的美国,分析其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同时,选取应对自然灾害经验丰富的日本和应对人为事件成就突出的俄罗斯,分析其核心机构和协调机制。通过对三个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解析,总结出对我国中小城市建立处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系统的有益启示。第三,通过对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领域研究的历史、代表人物及典型成果的梳理,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论证我国当前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危期。从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等方面剖析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揭示了我国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分析、比较、评价我国几种典型城市应急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应构建全面整合的中小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第四,对构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组织结构体系进行研究,提出了九条构建原则,综合应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和博弈论思想,进行组织上下级之间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和博弈分析,并研究了它们之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构建了博弈模型和委托一代理模型。用绩效评估理论分析了建立应急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目标、主体及评估指标,运用AHP多层次模糊综合评测法,建立了应急管理组织的绩效评估模型,并以宿州市为例,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第五,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对完整的应急管理过程分突变前的控制管理(准备、预警)、突变过程的管理(应急、管控)、突变持续阶段的管理和突变过程后新的系统平衡的管理(善后)四个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中小城市突发公共事件时间序列应急管理原则。第六,以宿州市等为代表的中小城市为背景,利用本文提出的分析模型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进行类型分析和实例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同时对模型进行验证。
-
社会工作实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 编著按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及《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大纲》的要求,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既要保持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国情,同时要突出“能力为本的原则”。为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写组在借鉴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经验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总结和梳理,并广泛听取了社会工作理论界、实务界以及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以期能够尽量符合中国的实际。但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水平还比较低,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和能力体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完成,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和探索,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加之我们是第一次编写这样的教材,时间紧、任务急,所以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方读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利于我们继续修改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