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当代社会政策研究[十六]林闽钢,关信平社会政策事关人民福祉与美好生活,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共同富裕成为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新动能,社会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更加突显。本书是第十六届中国社会政策国际论坛的参会优秀论文集。第十六届论坛以“共同富裕与社会政策创新”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从事与之相关学科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在我国社会政策创新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专家、学者以及实务界人士参与本次论坛,进行研讨与交流,并提出本次大会的共识。
-
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田静 等 著本书以云南省为例,在研究沿边开放、“一带一路”、跨境经济合作区等理论及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对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人口文化素质、人力资源结构、人力资源产业及行业分布、人力资源优化等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内外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经验,提出了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构想及策略构架,对促进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参考价值。
-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及调度优化杨枫本书探讨城市突发事件情境下应急救援的处理机制,重点讨论应急救援时伤员运送和手术调度的问题,以及应急救援物资的协同调度和检伤、转运与手术协同调度问题。全书共6章,第1章系统讨论城市突发事件特征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章是理论基础,介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车辆路径选择研究、应急手术调度研究、伤员检伤和分类问题、不确定理论、深度学习和启发式群智能算法;第3章重点探讨城市突发事件中伤员的检伤识别与分类;第4章针对伤员转送问题,探讨应急救援车辆的调度及动态路径选择问题的优化;第5章探讨城市突发事件情境下的手术调度问题;第6 章讨论城市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协同调度和检伤、转运与手术协同调度问题。
-
项目制下的县域行政运行及治理吴映雪县域行政作为基层行政,深刻影响着基层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基层治理现代化。本书集中关注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特点、变化及其给基层治理带来的新变化与新问题,重点回答项目制下县域行政是如何运行及展开治理的。本书采用个案研究法,对H县项目运作中县域行政运行的实践样态进行深描,在田野访谈、参与式观察等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总结出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特点、积极效应、限度及其原因,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提出项目制下县域行政运行的优化路径,以期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发展和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借鉴。
-
制度设计与执行李荣亮本书以国家治理能力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党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为着眼点,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着力点,从规范与实证、普遍与特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维度深入探讨和挖掘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因素;从结构和功能的视角阐释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逻辑框架和发展机制,构建“顶层设计能力、制度执行能力、社会动员能力”“三位一体”的国家治理能力结构框架,探索“公共管理、质量管理、预防犯罪”的国家治理能力功能框架。以此探寻国家治理能力提升路径,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共建一带一路研究赵艾本书根据作者2019年以来在相关学术会议(论坛)和相关场合的部分演讲、报告、课题研究成果等内容整理而成,是作者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的系统思考和研究。全书分为“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关于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式现代化”“关于共建‘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关于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关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五章。谨以此书出版纪念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实施全面深化改革10周年和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
-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变迁奉莹著本书系统梳理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脉络,并进行了阶段划分。同时,根据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内容和目标,本书搭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框架,从就业岗位扩展、就业能力提升、就业信息服务、就业服务载体建设、就业权益保护、就业困难援助等方面对我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类政策及其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
-
医改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许树强 金成波 主编本书基于对督导制度理论沿革的梳理以及对我国地方督导模式的分析,辨析和阐释督导评价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运行程序,在此基础上,研究和讨论医改督导评价的方法、实施模式、实践案例及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并对医改督导改革和完善提出了政策性建议,具有很强学术性、针对性和实践指导性。
-
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魏钰明《智能治理与公众认同:城市大脑的社会合法性研究》从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大脑开展的智能治理实践出发,通过对公众认同形成过程的探究,揭示了个人素质、技术嵌入与政府声誉建构行动影响公众主观感知,进而推动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形成的路径,回答了一系列具有现实紧迫性的公共管理问题: 在智能治理日益风行的今天,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公众个体对于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判断? 在政府试图构建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的努力中,又有哪些行动更容易取得预想效果?通过整合社会接受与社会许可的相关概念,提出了城市大脑社会合法性的解释框架,从公众认同的视角,揭示了城市大脑及其应用社会合法性的形成机理。基于对中国智能治理实践案例的深入研究和公众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公众隐私意识与智能治理社会合法性关系新的解释逻辑,强调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机制研究王艺潼由于中国治理规模的庞大以及社会现实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决策者很难通过制定一套细致周密的政策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也使地方政策执行效果千差万别。影响政策执行绩效的机制为何?究竟是执行主体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还是其所处的组织与社会环境更能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本书基于政策类型理论选取四个代表性案例,从执行主体所掌握的资源要素及其所处的环境要素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包括资源条件、组织条件、社会条件在内的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别对四类政策执行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由于中国治理规模的庞大以及社会现实的高度复杂性和异质性,决策者很难通过制定一套细致周密的政策实现对国家的有效治理。为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通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也使地方政策执行效果千差万别。影响政策执行绩效的机制为何?究竟是执行主体所具有的资源禀赋,还是其所处的组织与社会环境更能影响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本书基于政策类型理论选取四个代表性案例,从执行主体所掌握的资源要素及其所处的环境要素两个角度出发,构建包括资源条件、组织条件、社会条件在内的分析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别对四类政策执行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条件变量关联网络对上述机制进行整合性分析,本书提出了“嵌入与融合”这一地方政府高效推动政策执行的重要机制。不仅为公共政策高效执行的实现机制提供了本土化解释,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有机统一。通过构建条件变量关联网络对上述机制进行整合性分析,本书提出了“嵌入与融合”这一地方政府高效推动政策执行的重要机制。不仅为公共政策高效执行的实现机制提供了本土化解释,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