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公共政策学桑春红 著《公共政策学》根据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写而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公共政策的学科框架,认识公共政策的基本研究领域,掌握公共政策的主体理论与方法,厘清公共政策过程的发展脉络,达到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理性观察与认识的目的。 《公共政策学》的内容体系框架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公共政策理论部分。首先是对公共政策本身的理解,包括公共政策的概念、分类、功能、特点等内容;然后是对公共政策系统和公共政策环境的分析;1后是对公共政策工具的阐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分析。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是从政策问题开始到政策问题解决为止,即从政策问题的提出与确认、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执行、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调控,到公共政策终结这样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本书结构清晰、论证严谨、分析深入,并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了学术界1新研究动态、1新学术观点、1新案例。 《公共政策学》可作为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公共政策学核心课程教材使用,尤其适合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政治学、社会工作等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MPA学员及公共政策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
新时代的公共治理与公众参与曹帅 等 著公众参与是公共治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不少文献论述了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但公众如何参与到公共治理中及以何种形式参与,一直是公共治理中的难题。本书从理论与案例方面,论证了公众如何参与公共管理,既有专家决策与公众参与的关联研究,也有以具体城市为案例的政民互动研究,更有公共交通管理评价及共享单车治理的具体事件研究。极大丰富了公众如何参与公共治理研究的话题,为公众参与公共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
政府治理评论 第4卷黄其松,张红春 著《政府治理评论》致力于推动政府治理理论和实践研究,以解决中国各区域及各级政府的治理问题为己任,着力搭建政府治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交流平台。该连续性出版物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坚持学术导向,强调科学方法,突出原创品格,提倡建设性的学术对话。本卷包括五个专题:(一)大数据与政府治理专题(二)公共治理理论专栏(三)公共政策专栏(四)地方政府治理实践专栏(五)书评
-
中国公共政策评论岳经纶,朱亚鹏 著《中国公共政策评论》是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定期出版的一份专业性学术出版物,每年出版两卷。本刊的编辑方针是:推广政策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关注中国公共与社会问题的解决为依归,既重视理论发展,又关注实际问题,集学术性、应用性和批判性于一体,探索中国的公共政策理论和规律,推动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升公共政策的品质和公共治理的质量。本书为第15卷。本卷共收11篇文章,内容涵盖“理论前沿”“医疗卫生研究”“养老保险与服务研究”“社会治理与政策”等主题。
-
农村社区化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徐顽强 著《农村社区化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围绕农村社区化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一主题,从概念剖析、理论渊源、历史进程上系统梳理和反思农村社区化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间的相依相赖、互生共促关系,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再界定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客体及机制,立足湖北省农村社区化实践工作的实际,借鉴国内外农村社区化的经验,提出当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宏观战略和具体措施。
-
京津冀政务信息共享模式及推进策略研究陈兰杰,唐潇潇,崔鹏举 著《京津冀政务信息共享模式及推进策略研究》首先从顶层设计理论出发,在研究国内外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资产为中心的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其次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区域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现实困境和障碍;最后对京津冀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模式、共享政策和推进机制展开了深入分析。
-
公共政策执行张昕,李泉 著为什么许多公共政策会失败或没有成效?国内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因为在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如何有效执行!作为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本书站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学科前沿,整合政策执行研究的各种学说,结合当代中国的改革实践,提出集权化、分权化和多中心的政策执行框架体系。此外,本书进一步阐明政策执行的各个层面—服务供给、治理网络、政策工具和绩效评估。
-
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杜志淳,张明军,李汉卿 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九大报告更对健全我国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确立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渐增多,亟须加强对社会公共安全问题的研究,这也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新时代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第12辑)》着重对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及风险预警和防范运作一般规律进行研究,内容涉及群体性事件治理、突发公共事件媒体传播与政策过程、环境危机事件的新特点等,同时对国家治理变革机制、城市治理机制创新、城市社区自治体系建构等治理领域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美国、日本等的新社会风险、劳资冲突等问题展开论述。《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第12辑)》充分展示了我国学术界关于社会公共安全领域运行规律及其防治策略研究的丰硕成果,为公共安全学科研究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
公共伦理学袁祖社,董辉 著
?公共伦理学,亦称公共管理伦理、行政伦理,是一门交叉性、应用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公共领域处理公共事务的道德规律的科学。从理论上讲,它是行政哲学和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实践上讲,它是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和管理文明的重要内容。该书是供本科学生实用的专业课教材,是作者在教学讲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的教学成果的呈现,有大量的原创性内容。全书共分二十章,前十四章侧重理论阐述和研究,后六章则主要是案例研究和剖析,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阐述了公共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现实内涵,显著增加了教材的生动性、针对性,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公共危机管理蔺雪春,李希红,朱婧 编《公共危机管理(第2版)》是在2013年《公共危机管理:简明原理与实务》的基础上大幅改修而成的。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发展阶段,加快推进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大力推动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浪潮中,由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迫切,前版教材售罄,编者在不断总结前版教材使用经验和反思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决定编写第二版。谨供公共管理类、政治学类、法学类、社会学类等相关专业学生和实务工作人员学习参考,不断提高危机事件处理或应急管理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公共危机管理(第2版)》内容,修改为九章(九讲),可以根据需要安排32个至48个不同的理论与实训学习课时: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的体制机制;第三章,突发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准备;第四章,突发危机事件的监测和预警;第五章,突发危机事件的处置和救援(及应急指南);第六章,突发危机事件的善后恢复和重建;第七章,媒体管理和舆情管理;第八章,政府形象管理和危机公关;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国际比较。其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应急预案编写、应急指挥和应急响应、公民应急指南、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会、危机事件调查评估等内容安排一定的实验实训课时,锻炼和增强学习者应急管理的实践能力。《公共危机管理(第2版)》在编写特点上仍坚持第一版的“精”“全”“透”“实”四字,力求实现理论与实务并重,历史与现实相益,法规与策略互补,重点与难点同克。一日“精”,求重点突出。教材不是长篇累牍的理论介绍与探讨,而是简明扼要地说清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要框架、主要环节、操作流程等基本知识、实际内容,重点增强危机管理学习者的知识掌握和应急能力。二日“全”,求系统完整。教材设计包括理论知识、深度阅读、法律介绍、实务举要、案例思考、现场直击等内容,并对国外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和理论研究发展做了介绍。三日“透”,求反思提升。通过解析当前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态势,让人从现状中有所反思和提升。因此各章节内容中既有案例和现场直击,也有经验教训总结,这些内容还可用相应视频的形式配合讲授,从而增加生动性和立体化。四日“实”,求实际管用。每章内容都突出危机事件处置的实务技巧、法律规范的讲解与训练,并提出实际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策略。既使公共危机管理有章可循,又注重实际处理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