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黄丽华 著本书为“红棉论丛”的一种。书稿围绕党中央强调的“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研究,通过“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关系优化”“市域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创新”“社会组织参与市域社会治理”“促进市域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市域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数据赋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六个角度,探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结合广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系统阐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路径和化解风险隐患的途径。
-
风雨归乡人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党工委,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办事处 编华侨城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广大归侨侨眷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在深圳市侨联、南山区侨联、沙河街道党工委和华侨城集团侨联的支持帮助下,邹丹女士走进这一普通而又特殊的群体中,将他们独特的人生故事书写出来,意义非凡。在这一群体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之情,也看到了广大归侨侨眷浓浓的爱国情怀,他们为深圳的改革开放事业、为华侨城集团的建设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他们深爱深圳这片热土,这是他们的根。感谢撰稿人,用文字表达、记录下这一切,16篇文章不多,但把沙河华侨城归侨群体形象有血有肉地塑造出来了,这既是对他们好的心灵慰藉,也将给他人带来启迪。
-
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袁红 著《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进行理论的、历史的、现实的研究,围绕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涵义与标准、主体内容、推进路径三个部分展开研究,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价值目标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领导,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两个“政治建设”互动发展。在两个“政治建设”方向系统的统领下,构建中国共产党、国家与社会和谐互动的新型治理模式,其具体路径包括国家制度建设和党的建设两大方面。《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文献研究、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历史发展中比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在比较中总结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持,为中国共产党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经验借鉴和具体对策。
-
国家治理研究论纲国务院参事室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编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分解落实到具体层面,同时又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本书以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内容为依据,结合当下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发展现状,确定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下优先关注的几大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党的领导与新型政党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政府职能转型、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法治中国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政策创新、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金融风险防控、国家治理现代化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围绕国家治理理论和实践问题,动态研究以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公共事务有效治理、公共利益全面增进的活动和过程。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和前沿性问题,进行兼具专业性、政策性和实践性的政策研究。系统梳理国家治理的理论基础,重点分析国家治理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文化与哲学、国家现代化理论间的关系,从学理视角阐释新时代转型期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性和急迫性。
-
中央党校教授与你谈[国家行政学院] 中央党 校经济学部 著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组织编写了本书。全书紧紧围绕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从战略抉择、逻辑内涵、战略内涵、战略支撑、战略拉力、战略支点、动力源、新优势、空间新布局、社会根基、体制基础等11 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
中国脱贫攻坚的实践与经验陈锡文,韩俊 编本书主要从中国农村扶贫标准、对象识别和退出管理、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扶贫投入、金融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深度贫困地区扶贫、减贫的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估,为中央对脱贫攻坚战进行总结、制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文件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杨善洲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张昌山 编本书紧紧围绕“杨善洲精神究竟是什么,新时代怎样弘扬和践行杨善洲精神”这一主题展开,立足于深刻解读和科学阐述杨善洲精神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深入探究杨善洲精神与新时代践行党的具体建设的内在关系,深化对“杨善洲精神”与新时代“党的初心使命”、与新时代“党的宗旨立场”、与新时代“党的好干部标准要求”、与新时代“干部作风建设”、与新时代“党员干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新时代“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建设”、与新时代“党员干部模范人物示范效应”等七个基本方面内在关系的探究,进而从培育党员领导干部这一特定主体精神品格的要求出发,解答新时代党员领导干部践行杨善洲精神的基本问题。
-
知与行周冬霞 著本书分析了社会工作的特点、意义以及当前现状,针对社会工作中理论多于实践、指导作用不强的实际,结合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在理论分析之外,通过实践建立了一个分类齐全、形式多样、质量很好且适用性较强的社会工作专业案例库,全面讲述社会工作的操作过程及效果评估,具体包括: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权益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关怀,空巢老人心理安抚、外卖配送员城市融入途径、隔代教育心理障碍干预、单亲儿童困境解决等,以有效指导当前社会工作者“照方抓药”,提高社会工作的效率。本书对社会工作者从事社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地点位治理案例汇编中央文明办二局 编本书为中央文明办主持编写的一本吸纳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单位主要工作情况的案例精选,分为“农贸市场篇”“老旧小区篇”“背街小巷篇”“城中村篇”“城郊接合部篇”“主要街道篇”“交通路口篇”“公共广场篇”“景区景点篇”“市辖区乡镇篇”等十个部分,涵盖了各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指导性,有助于各地结合自身特色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做好做实,建设更加清洁美丽、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环境。
-
红线中国政法大学党规研究中心 编近几年来,网络发展迅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形式不断涌现,智能终端的兴起,更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网络行为成为几乎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不可避免的。同时,网络行为是也是党员干部言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此,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中宣发〔2017〕20号),以规范党员干部的网络行为。为了更加使党员干部更加深入学习,并自觉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我们特组织业内专业人士,通过以案说法形式,对以上抽象的规范通过案例的形式详细解读党员干部的哪些网络行为是触犯“红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