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与均等化研究白秀银 著《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与均等化研究》共六章,第一章导论,是对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异与均等化的背景、意义等进行简要论述;第二章是概述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异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介绍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历史演进,从历史脉络上梳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四章是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异现状,分别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等选取代表性城市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异与均等化;第五章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环境因素和人文素质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区域差异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双向影响;第六章是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均等化的策略与实现机制探究。《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与均等化研究》内容全面、结构清晰,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情况,尤其是对主要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差异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和概述。书中融入笔者多年来的科研成果,参考运用了相当多的文献资料,力求内容详实,理论方面深入浅出,可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需求。
-
中国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贺志峰本书研究了我国志愿服务制度环境变迁及其对地方志愿服务场域的作用机制,以及地方志愿服务场域的形成与演进过程。在宏观国家层面,学雷锋活动及雷锋精神是我国志愿服务直接的文化—认知来源;我国志愿服务政策法规的制定呈现出从部门探索、地方探索到中央顶层设计的变迁特征;我国志愿服务形成了以志愿服务联合会为中心的伞状治理结构;重大事件是形塑我国志愿服务场域的重要机制。在中观地方层面,全国文明城市评比表彰是一种中央激励地方执行志愿服务政策的机制;慈善万人行为中山布留下了丰富的志愿文化遗产;“互联网 +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积分入学、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具体策略。在微观志愿者层面,志愿者接受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管理,有助于保持其持续提供服务。
-
北京两区建设下境外仲裁机构准入的法治保障研究张建本书是作者北京社科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是基于北京市“两区”建设背景下,对境外仲裁机构准入的法治保障展开研究,对其理论基础、制度困境以及完善进路等方面予以探讨。全书以北京“两区”建设放开境外机构准入的政策创新为视角,重点探讨了境外仲裁机构在我国仲裁的理论基础、制度架构、实践展望,并通过遴选境外仲裁机构在内地仲裁的司法审查典型案件进行了分析梳理,对我国《仲裁法》司法解释的起草与《仲裁法》的修订提出了相应的思路建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书稿理论性较强,具有填补相关领域空白的理论意义,对实践中仲裁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澳门特辑边兰春 顾朝林《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澳门特辑》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致力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领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们期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人居环境专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能够在这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汇中外之长”,成百家之言。
-
农村留守儿童日常文化生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卢俊勇书稿分为五章,章概念阐释,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意义、现状、对策和展望。第二章本质探究,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中重新理解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对他们的正常社会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三章社区改造,包括家庭、邻里、同辈群体和社会传媒等四大层面。第四章学校重建,包括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人员、小班化和家校合作等五大层面。第五章教师培养,包括农村教师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农村教师应该发挥的角色与功能、农村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以及农村专家教师的培养。书稿深入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本质及其关系,提出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都能够切实有效地优化农村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促进他们正常社会化,达成个性与社会性的有机平衡,实现潜能开发化的同时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
治理能力现代化王伟 主编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政府改革发展为主导的现代化过程,是走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本书以1978年以来政府改革的生动实践为基础,以政府改革理论的基本内容为主线,从治理体制、治理机制、治理工具、治理制度等范畴入手,分别从政府职能、政府机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政府权力配置与运行、政府责任、政府间关系、政府能力、政府行为、政府绩效评估、政府理论、政府法治、政府文化12个方面梳理了中国政府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总结其发展的动因和经验,厘清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问题,将中国政府的改革与发展置于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探寻中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并为提升中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理论思考和实践建议。
-
浙江省社会组织发展蓝皮书郁建兴、江宇《浙江省社会组织发展蓝皮书(2016—2020)》系统描绘“十三五”时期浙江省社会组织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灿烂图景,呈现社会组织发展领域的浙江模板。通过细致勾勒浙江省培育发展、监管规范和平台建设的政策框架,分门别类归纳现有政策支持体系的足与不足,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同时梳理了行业协会商会、应急救援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在社会治理中已取得的实践经验,为浙江省社会组织如何更好地参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提供鲜活的案例。 \n
-
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吴军 齐骥 著本这是一本聚焦创意阶层与城市发展的著作。深刻理解城市,准确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是开展一切城市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书设置四个专题,十二章节,具体如下:首先,专题聚焦创意阶层,重点阐述创意阶层的涵义、类型以及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其次,本专题集中探讨了城市发展的场景模型,通过场景营造提升城市生活质量来吸引集聚创意阶层。再次,本专题聚焦城市创新,包括自我表达场景与城市创新、场景凤鸣与城市文化创新以及北上广深城市创新能力的比较。后,从消费角度探讨了城市文化生活圈构建、青年社区消费场景需求以及城市夜间文化消费等。本书不求面面俱到,只求在关键领域选择重要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带领读者从新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当今和未来的城市发展。
-
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哲学研究马彦涛 著本书将国家治理能力界定在中国治理体系之下,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从国家治理能力的理论溯源、内涵界定,以及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核心、实现机制和未来走向五个方面进行了基础性探讨,提出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理想状态是“善治”、现实状态是“良治”、时代目标是现代化,并进一步论证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具体条件,以期构建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深化对中国国家治理理论的研究,拓宽国家治理能力的学科视野。
-
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的财政支出责任研究李超 著加快推动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是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手段。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如何科学划分政府和市场关系,厘清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充分发挥财政的综合调控作用,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发展,为创新驱动提供支撑,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奠定基础,就成为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的财政支出责任研究》系统阐述了知识产权中财政支出的基本原理,明确了知识产权财政支出的运行机理,并提出了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支出责任的具体建议。从内容结构来看,首先,《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的财政支出责任研究》介绍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相关理论,在追溯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内容,构建了财政支出责任的理论框架与分析范式,并对政府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的事权进行了分析。其次,系统梳理了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现状、事权履行主体与运行机制、支出责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量工具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明确了财政支出的作用机制。再次,对美国、日本、韩国、印度这几个典型国家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财政支出责任进行了介绍与借鉴。最后,提出了优化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财政支出责任路径,并就完善财政支出责任的思路和措施提供了创新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