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
-
互联网生态论谢新洲 著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或一种产品,它充分渗透到人们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影响到已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内的制度,并不断促使这些制度进行重构以符合互联网发展的规律与速度。在此背景下,互联网建构之下的空间已经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生态系统特征。本书从生态学视角入手,廓清互联网生态基本结构、原理及特征,深入剖析互联网生态演进机理,在此基础上绘制世界互联网生态画像,揭示中国互联网生态的特点,思考建设互联网生态文明的趋势及方法途径,通过剖析当前互联网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试图从互联网生态理论的视角为构建互联网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智慧。
-
中国慈善事业整体性监管体制研究陈为雷著对慈善事业进行整体性监管是我国《慈善法》实施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本书基于大量研究文献、政策法规、调研事实和统计数据,对慈善事业整体性监管体制的概念、理论依据、监管类型、内容与方式以及影响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扩宽和深化了慈善事业监管体制研究。本书还分析了我国慈善事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境外慈善事业监管模式与经验,提出了完善慈善事业整体性监管体制的对策建议,可以为政府决策和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
政民互动、绩效管理与城市治理创新马亮 王程伟 等著本书以大数据时代政民互动、绩效管理和城市治理创新良性运转的现实问题为导向,基于对北京以“接诉即办”为引领的超大城市治理样板的实证研究,深度解析政府多层级、多地区、多部门之间如何有效紧密沟通协作,公民个人、企业如何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提出了优化政民互动、改善绩效管理、推进城市治理创新的对策建议。本书兼具理论性、前沿性、应用性、实操性,对以大数据赋能社会治理创新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论数据要素市场于施洋、王建冬、黄倩倩 著2023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首次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这标志着全国一体化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正式拉开帷幕。本书作者基于长期参与国家数据基础制度顶层设计研究相关经历,对我国从数据大国迈向数据强国的历史进程中构建数据要素的产权、供给、流通、定价、核算、分配、跨境等方面制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就下一步建立全国统一、辐射全球的数据大市场的实施路径进行展望。
-
农村居民生活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制研究滕玉华著本书基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省)农村居民调查数据,首先以节能行为为例考察农村居民“公”领域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农村居民“公”“私”领域节能行为一致性的形成机制;二是探究心理因素对农村居民“公”领域节能行为的联动效应及驱动路径。其次,研究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机理,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层级结构;二是探究农村居民生活自愿亲环境行为引导政策的实现路径。最后,提出引导农村居民生活亲环境行为的政策建议。
-
生物安全情报导论王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和全球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安全课题。本书是一本专门介绍与研究生物安全情报理论的专著,站在广义生物安全研究视角,面向生物安全治理重大需求,构筑生物安全情报理论体系,以期指导生物安全情报工作开展,强化生物安全情报对生物安全治理的支持,推动生物安全治理能力提升。本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生物安全概述、生物安全情报的基本问题、生物安全情报基本理论模型、生物安全情报体系建设理论、基于情报感知的生物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理论,以及情报主导的生物安全治理方法。
-
论证型式的类型化研究杨宁芳 著本书致力于非形式逻辑研究的论证型式类型化,致力于探索论证的型式、类型及其构成(从微观上区分、分析、形构、取舍、依赖和平衡不同的具体论辩情境要素;从宏观上引导、归类、容纳和统摄各异的系统论辩型式序列);探究单个论证型式以及论证型式之间的划分标准、评价标准以及实现论证类型的层次化和系统化。主要阐释了论证型式的基本概念、特点与功能等。主要应用到类型化思维研究法。将类型作为重要的思维形式,遵循类型的逻辑特征,在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推理、建构理论体系,这样的思维活动我们称之为类型化思维。包括关于可废止论证型式的创新研究;关于证据的论证型式的新定位;对解释性论证型式的研究,并提出了协商论证型式,课题还进一步提出了工具性实践推理的论证型式、基于价值的实践推理之论证型式、基于事态的分类论证型式等八种论证型式。
-
决定性瞬间宁海林 著本书从政务短视频传播对个人产生的微观效果以及对社会产生的宏观效果两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深入分析,揭示了政务短视频发挥决定性瞬间作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及其实现路径。
-
柏拉图《第七封书信》《第八封书信》岳海湧 译注归于柏拉图名下的十八封书信中,《第七封书信》和《第八封书信》被学术界认为是真实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两封书信。它们在篇幅上占柏拉图全部书信的一半以上。与国外(主要是欧美的几个国家,诸如德、英、法和美国等)对《柏拉图书信集》(《第七封书信》和《第八封书信》)形成了众多译本和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相比,国内(除了一些——包括希腊哲学史中关于柏拉图的哲学——介绍性的文章外)仅有王晓朝的中译本《柏拉图全集》(柏拉图的十三封书信在该集第四卷,只有不多的注释)和彭磊对柏拉图书信的专题研究著作《哲人与僭主:柏拉图书简研究》(没有对《第七封书信》和《第八封书信》全文翻译)。本书是对柏拉图《第七封书信》和《第八封书信》的翻译、注释和研究的“三位一体”。本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理解和认识柏拉图。
-
儿童劳动的历史考察鲁运庚 著本书主要考察了童工劳动及其规制的历史,并对童工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首先,介绍了前工业社会中儿童劳动的基本情况,指出这一时期的儿童劳动不论是务农还是当学徒、做家佣,都是儿童“适应社会”、维持生计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是儿童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其次,考察了工业革命以后全球主要国家使用童工劳动及其对童工劳动的规制情况。再次,介绍了当前世界各国所存在的童工劳动情况与国际社会为在全球消除童工劳动所采取的行动。最后,结语部分总结提炼了本书的主要观点,附录部分附上了国际劳工组织有关童工劳动的几个主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