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读物
-
红色的起点叶永烈著本书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六千七百多万党员的世界上党人员数最多的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中国内地每二十个人之中,就有一名共党员。中国共产党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正因为这样,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众所关注的敏感话题。然而,由于遮雾障,多年来竟然没有一部长篇细细描述中共之初!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本《红色的起点》。本书打破这久久的沉寂,成为第一部以三十多万言篇幅真实展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纪实长篇。(本书台湾版书后为《大机密》,香港版书名为《中共之初》。)
-
国民党中常委的最后归宿冯春龙编著中国国民党从1924年一大如开到1949年败退台湾,共产生过80余位中常委。这些人曾是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在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历史已经过去了多年,当年的国民党中常委都已作古,其功过评价自有他论。但其人生的最后归宿却有迥异,值得品味。<
-
洗脑高嵩著一本讲述高崇从普通的中国男孩成为“兄弟连”原型第82师的美国空降兵、经历了9·11的生死婚恋,重返中国从讲《阿甘正传》开始,成为新东方从北京风靡到南京的明星教师的纪实励志图文书。在高崇像阿甘一样成长、成才、成功的经历与感悟中,体味像阿甘一样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和人之间的温情,感受新东方明星老师喜怒哀乐的“集体生活内幕”,亲历让中国人从不会说英语到会学英语、学会英语、活学活用,用英语像汉语一样容易的洗脑过程:学会洗脑之后,你永远识你,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你,会有更多幸福成功和完美生活的可能性。
-
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胡玥,李宪辉著“大毒枭”刘招华是被公安部通缉的特大毒犯,他制造的冰毒曾创下当年的世界之最,曾经当过武警和法警的他自恃聪明绝顶,以为自己具有极强的反侦察能力,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与警方周旋了九年之久,终于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与刘招华、他的亲人、他的同犯面对面的访谈,独家向您讲述世界头号毒枭刘招华的生死谜途!
-
和沙龙做邻居刘洪著拉宾遇刺,亚辛被炸,阿拉法特的死扑朔迷离,下一个又会是谁?以色列总统卡察夫2005年7月4日警告说,由于沙拉撤离计划实施日期日益临近,极端分子可能效仿1995年对前总理拉宾的暗杀活动,对以色列总理沙龙下手。在中东——这片充满战乱的土地上,戈兰高地归属的纷争、隔离墙之痛、报复与反报复频仍,仇恨愈积愈深。耶路撒冷——“和平之城”风声鹤唳、见证了“自杀式爆炸”的血雨腥风。亲历现场、目击死亡,中国记者穿行在巴以冲突的硝烟、枪弹和怒火中。近距离接触沙龙、佩雷斯阿拉法特等巴以政要,透过间接的文字,将历史真实而客观地展现在你眼前,带给你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130余幅精彩插图。上帝给了世界十分美,九分的耶路撒冷,上帝给了世界十分愁,九分就在耶路撒冷。穿过“生死线”,进入拉姆安拉,我的心却不由得一紧!远处传来激烈的枪声,从前面飞速而来的大石头打在被坦克碾碎的路面上,灰尘弥漫,飞沙走石,几块石头差点砸到我们的越野车上,不期然间,冲突就在眼前。没有一种死亡比这种死亡更加惨烈,没有一种现场比这种现场更让人感到恐怖。当一次又一次听到那沉闷的响声,当站在残肢横陈的自杀式爆炸现象,我总有一种震撼和恐惧,我总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一只眼睛眯缝,另一个眼睛半睁,很有点孩子做错事后认错的感觉,显得格外的可爱和真诚。这就是沙龙身为政治家的老道之处了……在以色列,除了“屠夫”、“推土机”外,沙龙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绰号——“老狐狸”。这是令人窒息的时刻,只要爆炸者的手一靠近腰间的爆炸物,纽曼和那名乘客以及旁边的公交汽车,都将为爆炸所天噬,“我们拼命张大嗓门咕,‘这里有恐怖分子’、‘所有人都赶快离开’。”“……千万不能和他们近距离接触,他们随时可能对你们发动攻击。”多米尼兹少校警告,顿了一顿,“不要有任何侥幸心理,不要以为你们是记者能就幸免”。突然枪声响了,随即火连绵成一片。在烟露和火光中,青年倒在血泊中,再也没有能起来……暴力最终没有使阿拉法特屈服,他一直坚守在官邸内。但在僵持中,这座官邸内“孤岛”在南北两翼也被以军炸药摧毁,钢筋连着块状的混凝土从残存的楼顶一直垂到楼下……打车回分社,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我们的归来。司机长久无语,最后在下车时,他说我身上有一股浓重的尸体味道,我还不相信,看着他悲伤又回避的眼神,我把手心伸到鼻前,确实如此……第一次爆炸后,是更疯狂的报复,然后是更猛烈的暴风雨。让人恐惧的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爆炸将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又将有多少人倒在血泊中。我总是告诉自己:活着,真好!真的,你没任何理由不去珍惜你的生命!
-
八千湘女上天山卢一萍 著1949年底,新疆和平解放后,共和国的决策者们命令驻疆二十万官兵铸剑为犁,垦荒屯田,扎根新疆,以改变自汉以降,历代屯垦一代而终的局面,达到长治久安的战略目的。但“没有老婆安不下心,没有儿子扎不下根”,如果官兵们的婚姻问题得不到解决,将影响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因此,决策者们决定征召女兵解决这一问题,他们首先征召了八千湘女。这些女兵大多是知识青年,其中有大学高材生,有国民党将军的女儿,也有大贾巨富的千金。所有人都怀着青春的梦想,行军数月,来到了遥远的边疆。从那时起,她们就开始在这苍茫的大漠戈壁,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也演绎着她们的理想与追求,光荣与梦想。她们孕育了后代,也孕育了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的精神,被誉为“新疆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这部报告文学采用“口述实录”的形式写成。它所报告的湘女的命运其实是八千湘女命运的缩影,是一部进疆湘女的集体回忆录,一份由她们口述的文献,一份历史的证词,是对已被尘封史实的首次全方位揭示,是对被抹杀了的大众记忆的竭力恢复。..为采写此书,作者历时五载,三易其稿,先后到湖南、北京、四川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寻访了上百位湘女。部分章节在报刊发表、连载后,反响强烈,曾获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和昆仑文艺奖。...
-
赶考孙金全著电影《开国大典》第一组画面就如此波澜壮阔: 北国辽阔的旷野,沙尘飞扬,远处是隐约的太行山脉。 毛泽东身着普通的人民解放军棉军装,高大魁伟、气宇轩昂。他迎着寒风,站在军用大卡车上,以独有的深邃目光凝视着远方。 站在毛泽东两旁的,一个是警卫战士李德华,他怀抱一个大座钟,另一个是毛泽东时年8岁的小女儿李讷。这是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亲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往北平进发的历史画面的重现。下面是毛泽东父女俩的历史性对话: "爸爸,我们这是去哪里呀?" "我们去北平!" "去北平干什么呀?" "我们去赶考。" 这是个乍暖还寒的季节,正像大自然的冬天毫无痕迹地过渡到春天一样,没有一点突然。然而,这一天却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它将永载史册。从这一天起,西柏坡--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胜利完成了她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的历史使命,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革命圣地。 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多次迁都,而这次迁都已今非昔比。 从东北野战军派来的一百多辆美国制造的十轮卡车和十几辆吉普车载着毛泽东和他身经百战的战友们,在颠簸中前进。3月23日晚在保定露宿,24日到达河北涿县,在那里换乘由首任北平市长叶剑英安排的火车专列,25日到达北平清华园车站。……
-
大国民夏凡由青年作家夏凡倾情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大国民》正式出版面世。该书以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为素材,讲述了为挽救两名儿童而血洒浙江温州的外来民工李学生,由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大国民”的思想轨迹和人生历程。一年前,农民工李学生因救两名儿童壮烈牺牲,被誉为“感动中国人物”。 《大国民》撇开一般性的新闻报道方式,以文学的笔触和饱满的激情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过意蕴深长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真实可信、可学的平民英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这是一本为“小人物”立传、讲述“小人物”生活和命运的书。李学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物”,也是一个“具有大国风范的伟大国民”,是“当代亿万农民工的杰出代表”。他舍己救人的壮烈举动感动和震撼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体现了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国民的高尚风范。这是一本为“小人物”立传的书。一年前,来自河南的农民工李学生,为挽救两名在铁轨上玩耍的儿童,被疾驰的火车撞飞血洒浙江温州。去年,他被中央电视台列入2005年度感动中国候选人。青年作家夏凡深入李学生的家乡及打工地点,从他的亲人、朋友、同事处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以此为素材,记录下这位名副其实的“小人物”一生的命运坎坷:幼年因家贫辍学,少年丧母,青年丧妻,打工历尽艰辛,中年舍生取义。凤凰卫视曾把李学生评为“风范大国民”,夏凡以文学笔触深入李学生的内心世界,追寻他从“小人物”成长为“大国民”的思想轨迹和人生历程,展现了一个血肉丰满、真实可信的平民英雄形象。
-
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朱振才著《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大案纪实》一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解放思相、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该书集资料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以达到资政、教化之目的。本书收录的史料文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京反间谍机关对外国情报机关及其人员所进行的侦破和打击;二是对国民党情报机关及其人员所进行的侦破和打击。本书收录的《京都第一案》、《戴维斯手枪失踪之谜》、《短命的“绑票集团社”》和《从边境押回的“北京人犯”》等几个案例,表面上看起来是刑事案例,实际上,这些案件,有的使用内线来侦查,有的妄图提供情报,有的与帝国主义间谍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本书共收录了21个反映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斗争情况的案例,是一部立足真实,不事渲染、夸张的史料性书籍,既披露了建国初期北京公安人员侦破、打击外国情报机关及其人员和国民党情报机关及其人员的斗争史实,又讴歌了战斗在首都隐蔽战线上的广大侦查员大智大勇、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本书有助于读者了解建国初期北京反间谍斗争的史貌。
-
红色经典梁衡 著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的最大优势是经得起重复。常被人想起,永不会忘记。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或事业成为经典,好让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让可怕的重复之手拍碎。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阴,不知不觉成了经典。“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中国共产党打天下的经典。1939年陕北公学的一批学生毕业了要上前线,毛泽东去讲话说:“《封神演义》上姜子牙下山,元始天尊送他三样法宝:打神鞭、杏黄旗、四不像。今天我也送你们三样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领导。”毛泽东不经意间脱口说出的话就这样成了红色经典。经典从来不需要刻意制造,也造不出来。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所以经得起重复,一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二是有绝后的效果;三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人们每重复它一次都能从中开发出有用的东西,像一块糖,能经得起人反复咀嚼而味终不淡,这就是经典与平凡的区别。一块黄土,雨一打就碎,而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