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国学三部曲·国学探疑

国学三部曲·国学探疑

作者:宋定国 著

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ISBN:9787565612893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宋定国编著的《国学探疑》所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涉及“国学”中的难点、热点,均依据最新的考古发掘材料和翔实的文献,有理有据地进行了探释:或矫正,或修补,或重新厘定;凡有确凿而翔实的资料可以佐证的,则大胆提出,不乏独到见解,而尚缺乏确凿、翔实的资料佐证的,则留作疑案,决不臆测和妄断。
作者简介
暂缺《国学三部曲·国学探疑》作者简介
目录
一“国学”释义1.“国学”一词何时提出2.原有释义及其缺陷3.重新释义“国学”二“国学”之源4.为什么要探究“国学”的源头5.中华文明之源头三“国学”之萌发6.探究“国学”萌发的依据7.探究“国学”萌发须先探究一般文化的萌发8.物质文化的萌发与人类的起源同步9.中国物质文化萌发的具体年代尚不能确定10.物质文化及其萌发11.形神文化及其萌发12.一般精神文化与学术文化13.一般精神文化的萌发14.“国学”的萌发四“国学”之源头著作15.“国学”源头著作至迟形成于殷周之际16.当列为“国学”之源的主要典籍17.《易》乃中国学术之总源而绝不止是儒家经典18.所谓《五经》也都不止是儒家经典五“国学”:之基本形态19.“国学”基本形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0.“国学”基本形态产生的特殊文化环境21.“诸子百家”是“国学”的基本形态六诸子百家22.以往对“诸子百家”之划分欠妥23.中国古代学术分类的历史性缺陷24.不宜随意给诸子“定出身”、“划成分”(一)阴阳家25.关于阴阳家起源等方面的误解26.班固未提及阴阳家与医官渊源关系27.阴阳观念是构成“国学”大厦的基本砖瓦(二)道家28.究竟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29.以前关于道家思想渊源之论述多欠妥30.道家思想主要源于《易》,《老子》率先涉足“本根”问题31.首先使“道”升华为哲学基本范畴的是《老子》而非《易传》32.现在还不能全面评价老子其入其书及其学33.《列子》一书反映了列御寇的基本思想34.《庄子》是迄今中国第一个提出“本根”概念的作品35.对庄子其人其书目前也不宜全面评价36.“老庄”和“道家”并非一回事37.道家在养生学方面建树卓越38.道家非道教,老子也决非“太上老君”(三)儒家39.儒家与道家有着师承关系40.《论语》乃儒学的奠基之作41.人道主义乃《论语》主旨42.孟子与孔子学说之根本差异43.综合创新是《荀子》的突出特点44.儒家的分化和孔子空担的毁誉45.儒学非教,孔子也决非教主(四)墨家46.墨家是个有着特殊贡献的学派47.墨子是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的和平主义者(五)法家48.对班固就法家起源之概说历代多有非议49.韩非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的发明者和导师(六)名家50.惠施和公孙龙为君王等政治家提供了思辨指南(七)杂家51.班固关于杂家起源之说似嫌敷衍偏狭52.“杂家”只能从相对的意义上予以评判53.胡适关于杂家的说法大错54.吕不韦实为钱、色、权交易之典范(八)小说家55.班固将小说家排斥在“九流”之外欠周56.“小说”往往比正史更能反映社会现实(九)诗赋家57.诗、赋一家,只是体裁和表现手法有别58.荀子实为赋体文学的奠基者(十)纵横家59.遭变用权受命而不受辞的纵横家60.纵横家之政治家外交家本质(十一)兵家61.反战是兵家的首要思想62.兵家的反战思想基于人本主义(十二)农家63.农家的基本思想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十三)医家64.医家和中医学产生于同疾病抗争的实践65.正确看待“巫医不分”66.中医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67.先秦中医学在分科医疗上的成就68.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十四)算家69.中国算学及其代表作远远走在了世界前列(十五)天文家70.中国古代天学的辉煌成就71.独具特色的夏历72.先秦天文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著作(十六)地学家73.中国古代地学的代表作(十七)水家74.中国水学不仅起源很早而且很发达75.先秦著名水家及水利工程(十八)堪舆家76.堪舆(风水)学起源于对居住环境利害关系的探索77.堪舆家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十九)数术家78.“数术”与“术数”并非一回事79.宜缜密区分“术数”中的科学和迷信80.“神秘文化”的面纱终将被一一揭开(二十)其他学派81.其他实用学派纷繁复杂82.如何看待“百家”之说七“国学”之“流”83.应在什么意义上区分“国学”之“源”与“流”(一)“汉承秦制”与“黄老之学”84.怎样看待“汉承秦制”85.怎样看待“无为而治”86.“黄老之学”到底属于什么性质87.《黄帝四经》真是黄帝的著作吗88.《淮南子》的性质及其所给予的昭示89.《白虎通义》是对“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的伸展(二)《论衡》90.《论衡》所体现的“国学”方向91.王充何以能写出《论衡》(三)佛教92.佛教到底何时传入中国93.佛教何以能在中国立足和发展94.怎样看待佛教的中国化(四)道教95.道教产生的缘由96.老子何以被道教神化97.不能把“道教”与“道家”混为一谈98.正确认识道教在“国学”发展史上的地位99.如何理解鲁迅名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五)玄学100.玄学“玄”吗101.玄学何以促成“儒”、“玄”、“佛”、“道”相融达(六)“佛老”与“儒释道”102.“佛老”究为何意103.将“儒、释、道”并提妥帖吗(七)宋明理学104.韩愈“道统说”是“君学”发展至高潮的前奏105.如何看待“道学”106.宋明理学乃“君学”发展之顶峰(八)清代朴学107.应如何看待清代朴学八科举制度与“国学”108.科举制度在“国学”发展中的作用九清末民初的“类百家争鸣”109.清末民初出的“类百家争鸣”110.多变的时势造就多变的人格和思想111.“新文化运动”对“国学”的影响112.“打倒孔家店”对“国学”的影响十复兴“国学”113.“国学”要不要复兴114.“中华复兴”就是“复兴国学”吗115.“复兴国学”就是“复兴儒学”吗116.“复兴国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