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
百问未来中国《环球》杂志 编在新中国60华诞来临之际,《环球》杂志以“中国下一个甲子”为题,通过新华社遍布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外国智库和《环球》杂志的海外作者,在全球范围内征集人们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关注点,梳理出106个问题,并请中国权威专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答。本书收录的问题涉及未来中国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文化创新、社会进步等方方面面,如“中国崛起后会不会称霸世界?”“中美有发生战争的可能吗?”“中国A股会涨到2万点吗?”“中国会向美国发行人民币国债吗?”“中国还会举办奥运会吗?”等等。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期望、关切,甚至疑虑。中国权威专家的真知灼见和权威解读,回答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疑问,大致勾勒出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轮廓,并从不同的侧面回应了那个16世纪以来、今后仍会被屡屡提起的关于大国兴衰的话题。
-
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路线图何增科 主编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中央编译局设立了若干学习贯彻十七大报告重大攻关课题,我带领当代所部分同志申请到“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研究”课题。2008年底我又申请到国家有关部委设立的“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课题。我的同事社会学博士周红云、丁开杰、刘铎等鼓励我申请这一重要课题,共同从事这一研究。在他们的鼓励下,我征得局领导的同意,基于以往的研究申请这一课题并获得了立项资助。鉴于上述的两个课题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我和同事们将这两个课题进行合并研究。期间我们召开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就研究思路、重要概念等问题深入研讨并逐步取得共识,在此基础上分工开展研究。
-
仇富薛涌 著至少我们这代人,没有创造出什么值得后辈阅读的中文。你要是听茅于轼、吴敬琏们用“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能变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类话谈市场经济.你就永远不可能懂市场经济,而且真到了市场经济的国家也会被人家笑话。我给你出个题目,把茅、吴这两句话翻译成英文,看看能否放在任何美国的媒体上。真翻译成英文,肯定是野蛮语言。在文明社会,这样的句子谁能找到呢?那些为这两位辩护的人,许多是出过国的。让他们举个例子吧。总而言之,我们的语言本身已经变得野蛮了。乃至这种话中文里可以有,还有许多人拥护,但英文里不能有。这简直就是处于两种进化阶段的语言。中国的穷并不是仇富所致,而是贫富分化太严重、穷人缺乏保护的结果。这也是亚当·斯密的观点。主流经济学家和自由派至今对此也无法面对。《南方都市报》的编辑枪毙我的稿件,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仇富情绪太危险。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看法。我从来不认为中国传统有严重的仇富倾向。相反,中国自明清以来经济非常市场化,社会对贫富分化的容忍力比其他社会恐怕更大。如今世界的发达地区,香港、新加坡等地贫富分化就属于最大的,社会也很稳定。这说明中国文化中并没有特别的仇富传统。同时,我们再看看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三十几个国家,哪个国家的仇富情绪不威肋、社会稳定?人都是人。中国人未必是更好的人,但也不一定是比人家更坏的人。一个社会贫富分化到了这个地步,换谁当穷人都会仇富。中国的穷人相对还算厚道的。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仇富:当下中国的贫富之争
-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机遇管理周志怀 主编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机遇现在已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要切实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还应客观地界定机遇期的时间段。从时间角度解读,机遇当然是有时间跨度限制的,但两岸关系目前出现的机遇期,恐不能过于狭隘地理解为稍纵即逝,只有数月或一两年的时间。新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机遇应该同两个因素相联系:一是与大陆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相关联。二是同国民党重新执政密切相关。2000年前国民党执政期间,我们抓住机遇,推动“三通”,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了第一次“汪辜会谈”,但我们也因李登辉当局推行分裂分治政策而丧失过一些机遇。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已恢复协商谈判。如果马英九能实现连任,国民党将可在台湾执政8年乃至更长时间。而这样一个时间段恰恰是与大陆2020年前的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是相吻合的。因此,从机遇期的周期性特征考虑,我们如把两岸关系发展的这一波历史机遇界定为8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段应是比较合理的。
-
产业与政治林崇诚 著作为中国论者结合国际关系理论和产业分析方法对两岸关系进行研究的第一部实证性专著,《产业与政治——两岸相互依赖的时代》一书无疑凝结了作者在攻读博士和博士后期间以及多年在产业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表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因此,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在学术理念和分析视角等方面对两岸关系的研究有所启发。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不仅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共同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的聚焦热点之一。长期以来,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论著可谓不胜枚举,但大多限于军事、政治或是历史的分析视域之中。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多年来两岸政治与经济交流已然形成了“主权处于争议,而经济上却处于合作及相互依赖的关系”这一客观格局。实际上,早在1987年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并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及颁布相关经贸政策以后,两岸经贸互动就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2002年以降,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也是台湾贸易顺差的最主要来源。尽管两岸政治与经济交流在特殊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政治趋离、经济趋和”的格局,但是商业行为的迅速增长与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却也使得两岸政治关系的互动与平衡受到了更多因素和变量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或视角。
-
后冲突时代的秩序重塑江涛 著国家重建问题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重建主体是大国或国际组织,客体一般是出现冲突或在战争中被打败的国家,主要包括安全重建、政治重建、经济重建和文化重建四个部分。在诸多历史重要时期,美国反复介入了国家重建行动,具有类似的模式,大致上经历了一个从多边向单边的转变过程,合法性逐步降低。美国主导下的国家重建行动是其维持大国地位、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标国的危机和冲突。
-
中国破茧而出张志翔 编著21世纪的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开放高歌猛进: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社会文化交相辉映,科学发展稳步推进,民族力量空前凝聚,国际影响张力增强……而这一切,则集中体现在了2008年。可以说,2008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世界提供了一部形象而具体、真实而生动、深刻而复杂的中国改革开放新形态的“当代史”。《中国破茧而出》通过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独搏感受和视角,以2008年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热门话题等为切入点,从全球背景下的宏阔视野,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中国的崛起、繁荣和发展,有对盛世中国的见证与感悟,有对改革进程的回顾与总结,更有对中国来发展的定位与思考。通篇洋溢着—个爱国青年的赤子之情。
-
对话美国(美)欧亚伦,(中)山奇 著《对话美国》是迄今为止第一本由中美两同民间人物进行深度对话的书。对话的内容从两国的政治体制到领袖人物,从经济实力到最近的金融危机,从文化传承到各自的信仰、法律、音乐、影视等等,两个草根人物之间的对诵触及到两国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其视视点广泛而深刻,观点敏锐而独特,很多看法看似简单粗粝,但却深切要害,对关心中美的读者深具参考价值。
-
形势与政策李明 主编《形势与政策》(第9版)是由中国农业大学讲授本课程的教师分工合作集体编写的,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青年的政治理论学习读物。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将根据形势变化适当稠整讲授内容,相信大学生朋友结合课堂讲授和专题报告以及其他形势与政策教育途径,能够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也期望能对阅读本书的朋友提供帮助。
-
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编写组 编《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企业版)》秉承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以科学发展为主线,以应对经济危机为背景,紧密结合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针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一实践载体,重点对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阐释和经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