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空间记忆转型:哲学视域中的松辽文化

空间记忆转型:哲学视域中的松辽文化

作者:田建华 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01

ISBN:9787512113206

定价:¥4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空间记忆转型:哲学视域中的松辽文化》内容介绍: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 均呈现了多彩的状貌,因而要想获得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就必须对其进行分区考察,多作具体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旨在对松辽文化予以哲学透视和反思,通过对其文化结构、文化功能、文化变迁、文化认同等的哲学分析,形成对 于这一区域文化新的解读视域,从而为东北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化的人文经济的发展,以及东北地区 的腾飞提供新的加力平台。 本文对“松辽文化”概念的选取,依据于《中华地域文化大系》一书对文化区域的划分。中华文化对多元文化有 容乃大,和而不同,是“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本文选择了其中一个区域文化即“松辽文化”作为研究对象,希 望能通过分析这段历史风物的变迁,也能令人念念于作为宏观背景的整个中华文化的宏阔气象。之所以选择松辽文化作 为研究对象,还因为作者本身对此文化区域也有一种体验,对松辽文化的切身体验有助于对这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因子做 出更贴切的评价和选择。 当前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正在进行主题为“二次创业”的强省运动,这个运动本身也正是一场文化运动和文化 转型。在这样一个文化开发的时代,文化哲学的任务不仅是回顾和反思,更应是对现时代的回应和前瞻。因而,在哲学 上对松辽文化进行反思,也就是在为东北地区的文化腾飞寻 找理论智慧的支点。 试图从哲学视域对区域文化中的松辽文化进行解读和诠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其产生、演进、困境进行梳 理,考察其文化因子、历史变迁,分析其可持续发展的张力和途径,发掘其价值底蕴,着力于自觉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建 构,着力于现实实践的价值检讨,着力于面向未来,探寻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发展模式,这是本文力求具有特色与有所创 新之处。毕竟文明的进化不可能没有积累和继承,各地区、各民族的现代化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而区域文化及其哲学 研究兴起的旨趣也正在于阐释当代人类困境的根源,在国际性的视野中反思和发现自身发展的态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 的样式。据此,本文的写作分为五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章主要内容:对文化进行定义分析,确定本篇论文的写作基调和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对松辽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予以界定和剖视。本文认为,文化是一个标志着人类在真善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的哲学范畴,是人处理其与客观世界的 多重现实的对象性关系和解决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方式,这种方式表现为、对象化为千态万状的文化现象,具体 地说,是“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和对象化活动中介的有机统一体。松辽文化是以松花江、辽河流域为地域依 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的生活结构和观念体系,亦即在祖国东北松辽大地上 形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总称。松辽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对该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有重要作用,自然、社会、人文作为决定文化区域的三重因 素又综合成松辽地域文化特色。 首先讨论松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地理环境制约着松辽原始人类与自然物质交换的特殊方式或物质文化的类型;地 理环境对于松辽文化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自然地理环境在人与自然的对象化关系中,赋予了松辽文化以地域的或民族 的特色;自然地理环境通过松辽人民的对象化活动,反过来给予松辽民族心理以持久的影响。 其次讨论松辽文化的时代性演进。远在旧石器时代,松辽地区就已经有了人类的开刨性劳动。新石器时代,松辽地 区文化更加蓬勃发展,形成交相辉映、多姿多彩的繁荣局面。由远古至先秦是松辽文化的萌芽和孕育阶段。隋、唐、 辽、宋、金、元、清各朝代,是历史上松辽各族文化空前发达的时期。松辽文化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文化形态,其地位 因晚清国势江河日下而渐失往日宏丽风貌和夺目光彩。在此期间松辽文化走向式微。 第二章主要内容:对松辽文化的各种文化因子,如学术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俗总体差异,衣食住行等特征的分 布进行分析,从而对其文化进行结构分析。既着眼于自然环境,更观照社会生活和人文传统之别。 松辽文化中的内隐文化是松辽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价值观念、民族意识、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伦理道 德规范、审美心理与传统文化精神、宗教信仰等,是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松辽文化中的外显文化是松辽人民在社会生 产和生活实践中受内隐文化支配而创造的、以行为或一定形式表现的感性的文化现象。延伸文化是松辽地区各民族把自 己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识对象化到物质产品和民间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扩展了的文化形式,以及随着族群或民族中的部 分成员脱离原民族地域群体而仍然保持和发展着的那些跨越 时空的文化形式。 松辽文化的心理结构,是在松辽地域内共同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文化长 期积淀于松辽地区各民族心理结构深层的价值系统和心理定势。它是相对围定的、内在于人的一种心理范式和内隐文化 模式,是文化认同的心理基础和价值标准,是松辽文化同其他文化相区别的内在模式。 对于松辽地区各民族来说,他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松辽地域最深层的内隐文化,影响和熏陶 着他们的社会生活,在整个松辽地域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 形成松辽文化传统。 第三章主要内容:通过对松辽文化基本特质的分析,阐述其在整个中华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并将松辽文化本真的多 元一体格局予以呈现。本章涉及的内容有松辽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松辽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作为文化保 障的多元一体的文化政策所带来的和而不同、刚健自强的文 化机制等。 松辽传统文化不是中原文化的衍生或地方变种。多民族的文化荟萃是松辽文化的鲜明特征,松辽文化具有博采众 长、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松辽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为民族团结提供r借鉴,松辽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松辽文物遗迹是开拓历史文化旅游的 独特资源。 松辽文化直接影响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到夏、商、周三代古典文明的素质与特点。至于 秦汉以后,松辽民族所起的作用更为突出,甚至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主宰着中国的命运,决定着中国的发展方向。 松辽文化是一种地区性文化,同时又具有世界性品格,在中华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建构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主要内容:松辽文化并非凝固的空问存在而是因时演变的,其变迁更多地蕴涵着社会、人文因素,这一变迁 同时也是不断剔除枝叶,走向主干的过程,也是成就自己的过程。本章涉及对松辽文化历史演进的梳理。文化区的互 动,构成中国历史的重要内容,并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无尽的源泉。进入全球化时代,松辽文 化也要直面日益广泛的文化交往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文化交流、传播、变迁、转型,以及文化认同问题等。松辽文化的 变迁首先是因个别文化因子的变异引起的。由于松辽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变迁,以及可能导致文化主体 社会生活发生重大改变的因素的影响,引起了某些文化因子的变异,并逐渐引起整个松辽文化结构和形态的改变。 第五章主要内容:松辽文化的觉醒是松辽民众对自身文化的自主意识,包括对松辽文化的特色、对松辽文化的问 题。以及松辽文化的发展的认识。松辽文化的觉醒是在与其他文化的接触中产生的,与文化认同或文化身份的确认相 关。在松辽文化的起源、变迁和发展过程中,作为文化衍生点的文化因子往往由于当时的需要和可能,以及时空条件的 转换而组合为不同的文化,以表达作为文化主体的松辽人民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内心世界的要求。松辽文化的认同问题 是由全球交往及其所带来的冲突引起的,是文化认同的需要促成了松辽文化的觉醒。松辽文化认同的危机主要表现为这 种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原有完整统一的文化个性被撕裂而难以重新整合的困境。 全球化对松辽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松辽文化也直面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全球化造成了文化觉醒与文 化冲突的文化后果,这就使得全球化过程中的松辽文化的整合必须关注文化同质化与文化异质性绵延、文化全球化与文 化个性分裂、文化的主体性诉求,以及文化的发展趋势。只有主体际向度的交往才能使合理交往成为可能,才能使松辽 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本章为松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球化、网络化的思路,重视具体生活情境的思路,以及文 化产业化的思路。 松辽文化可持续发展不仅应顺应文化开发的时代潮流,在观念上创新,在文化产业的战略上创新,还要进行相应的 制度创新。文化转型的实质就是建设一个以个体为本位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现代文化,亦即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每 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文化。 《空间记忆转型:哲学视域中的松辽文化》的作者是田建华。
作者简介
暂缺《空间记忆转型:哲学视域中的松辽文化》作者简介
目录
导言一、问题的提出二、“空间记忆转型”的含义三、文化哲学的解读四、研究对象的状态与定位第一章 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和松辽文化一、哲学视域中的文化二、文化与松辽文化1、松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1.地理环境对松辽原始人类物质文化类型的制约2.地理环境对于松辽文化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3.自然地理环境与松辽文化的地域或民族特色4.自然环境通过人的对象化活动给予松辽民族心理的影响四、松辽文化的时代性演进1.松辽文化的孕育与发展2.松辽文化的兴盛与繁荣3.松辽文化的式微第二章 松辽文化的结构一、松辽文化的形态结构1.松辽文化中的内隐文化2.松辽文化中的外显文化3.松辽文化中的延伸文化二、松辽文化的层次结构1.主流文化与亚文化2.雅文化与俗文化三、松辽文化的心理结构1.松辽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首先反映在其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和艺术风格上2.从自然宗教、儒教、道教、佛教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乃至萨满教,在松辽地域都交错并立着3.松辽文化心理结构是民族性、历史性和时代性的交融合4.松辽地域的特殊历史途径与其文化心理深层结构的互构第三章 历史时空中的松辽文化一、松辽文化的基本特质1.松辽传统文化不是中原文化的衍生或地方变种2.多民族的文化荟萃是松辽文化的鲜明特征3.松辽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二、松辽文化的现代价值1.松辽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借鉴2.松辽文化中的思想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3.松辽文物遗迹是开拓历史文化旅游的独特资源三、松辽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四、松辽文化与世界文化第四章 松辽文化的发展和转型一、松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1.通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得以传承2.通过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得以传承3.通过节庆习俗得以传承的文化二、松辽文化的变迁与整合1.松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2.松辽文化变迁的原因和动力3.外部条件和因素的影响4.松辽文化的现代转型三、松辽文化的觉醒与文化认同1.松辽文化的觉醒和认同2.松辽文化的功能和性格第五章 松辽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张力1.松辽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矛盾2.松辽文化现代整合的困境二、全球化条件下的战略选择1.全球化与网络化的思路2.重视具体生活情境的思路3.文化产业化思路结束语参考文献ABSTRACT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