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西部民族走廊研究:文明、宗教与族群关系

西部民族走廊研究:文明、宗教与族群关系

作者:苏发祥 主编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2-01

ISBN:9787507741506

定价:¥7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西部民族走廊从北到南包括河西走廊、河湟走廊、陇南走廊、藏彝走廊和岭南走廊的东部。但走廊不仅仅是个地理单元,更多还是一个动态的学术区域。如此,西部民族走廊还应包括两条古道,即河西走廊的延伸、玉门关以西的丝绸之路和西安以东的唐蕃古道。自古以来,这些走廊和古道便是中西交往、各种物和文化流动及各民族互动的主要场域。 河西走廊、河湟走廊、陇南走廊可通称为西北民族走廊,其中,河西走廊曾经在中外交通史上声明显赫,它从日月山以下,祁连山以南,一直延伸到青海湟中的河湟走廊及其延长线,这条走廊一直可以延伸到卓尼,通过甘南走廊和西民族走廊,即张曦博士所言之藏羌彝走廊相连。这也是古羌族从西北向西南迁移的重要路线。河西走廊和河湟走廊主体部分只祁连一山之隔,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河西走廊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咽喉要道,汉代末期佛教从西域传来,至此进行了大规模的翻译工作,至今武威仍留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塔,中原文化亦伴随着汉代的屯军大规模进入河西,文明中外的马踏飞燕即出土于此地的雷台汉墓。除了东西向的交通之外,自从元代之后,藏传佛教开始自南向北穿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和张掖两地向蒙古大漠传播,并因此塑造了亚洲内陆最为重要的宗教共同体。如今,除了河西四镇之外,河西走廊南端自东向西分列着藏、裕固、蒙古和哈萨克四个民族各自的自治县,要理解这一格局又必须得结合对祁连山以南的河湟走廊才行。河湟走廊内部的文化混杂方式截然不同,自号称青海咽喉的丹噶尔古城以下,是中国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由于历史上的国家建制、战争和贸易等原因导致的民族迁徙使得等河湟走廊更多部落社会的特征。但由于宗教组织的强大影响力,各个民族往往结成更大规模的宗教共同体,诸如塔尔寺和佑宁寺这样的藏传佛教寺庙在明代以后扮演着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的角色。
作者简介
暂缺《西部民族走廊研究:文明、宗教与族群关系》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理论探索
关于西北民族走廊的思考
关于“西北民族走廊”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巴菲尔德的西北边疆观及其限度
——《危险的边疆》译后的一些思考
走向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对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建设的思考
藏羌彝走廊的研究路径
没有围墙的城市
——关于承德地景的历史分析及从结构中解放历史的尝试
如何对话于美国新清史
关于安多知识分子的考察与思考
文化教育
试论河州话的形成
论藏族房屋建筑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论玉树十项重点建筑体现民族风格的重要性
被误解的文化传统——论藏族“赔命价”的内涵
邛崃羌族安置区内教育状况调查
论地方性知识与民族地区校本课程
当代藏族大学生对藏传佛教的看法与态度调查研究
西部民族走廊研究:文明、宗教与族群关系
华锐婚礼中的民歌
土族的“班斯纳得那”研究
对构建西藏公共图书馆布局与服务体系的一些思考
宗教信仰
萨班凉州行与萨迦派的传播
西北民族地区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秩序
——以河湟地区丹噶尔藏人猫蛊神信仰为例
多元宗教文化与和谐区域社会
宗教冲突、贸易冲突抑或族群冲突?
——19世纪末黄河上游一个藏族村落驱逐洋教士的过程分
青海隆务河流域六月会中的宗教仪式与族群认同
——以同仁县尕沙日与日合德村为例
民和三川土族道教醮仪的人类学分析
——以W家村为例
班丹拉姆护法神的历史及其现状调查研究
论“圣地解说”
——以阿尼玛卿山神为例
吉祥天女在青藏高原多民族民间信仰中的流变
族群关系
民间层次上的回汉文化对话
——宁南山区拱北信仰的人类学分析
多元宗教·族群演变·文化变迁
——以卡力岗人为个案
吐蕃音义与藏族族源
一一藏族文化发展的多元历程
由汉变藏
——四川松潘藏寨族群身份变迁研究
甘南汉藏走廊与回藏贸易
“二龙戏珠”的文化象征
——河湟民族走廊多元文化整合的隐喻
民族学视野中的西北城镇回族多坊一区社会
——以甘肃省临夏市八坊回族聚居区为例
论安多地区民族关系发展式及形成的历史基础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