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冷战后印缅关系研究陈建山本书在回顾历史上印缅两国交往过程的基础上,从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角度探讨印缅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的新变化及两国交往相互政策的调整,也分析了双边关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就大国对该地区和印缅双边关系的影响也做出了系统的分析,特别是探讨了印度对缅甸政策的调整和缅甸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两方面相互影响对南亚、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影响,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
比较视野下的政党组织张冬冬本书研究将不同类型的政党进行了划分,并以美国民主党共和党、英国工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中国***为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述。
-
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科学与政治互动董亮《全球气候治理中的科学与政治互动》一书的研究问题是,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国际科学评估与国际气候谈判之间如何互动以及什么因素影响互动的模式?更进一步而言,这种科学与政治的互动对全球气候治理有何影响?本文的切入点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它是国际气候治理中单一、高科学合法性来源。IPCC 作为国际科学机构在国际气候政治中具有行为体属性,是重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它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构成了当今国际气候治理中两大平行框架,分别负责气候变化的国际评估与谈判。本书认为评估与谈判两者的关系体现在:一方面,国际气候评估不仅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了国际气候治理的进程,其所形成的气候治理的规范力也能有效动员气候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社会。另一方面,国际气候谈判也对评估的内容提出相应的要求。因为气候评估直接宏观地影响全球气候的政策制定与利益分配,并在微观上重建气候问题的核心观念与认知,所以科学与政治的互动是理解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维度。
-
联盟的起源(美)斯蒂芬·沃尔特国家为什么结盟以及国家如何选择自己的盟友,这是国际政治理论经常探讨的重要问题。作者认为,国家之所以结盟主要是为了制衡威胁,而不仅仅是制衡权力。威胁主要源于综合实力、地缘的毗邻性、进攻实力和侵略意图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家结盟原因的五个假设并通过考察1955年到1979年中东地区的联盟历史进行了检验。*终得出结论,国家结盟的目的是制衡对自己构成*大威胁的国家,而不一定是实力*强大的国家。
-
走出依附性陷阱田文林本书稿分为问题与主义、困境与危机两个篇章,各篇中既有具体而深入的个案研究,又有精到而专业的理论分析;既聚焦经济危机与全球化等热点问题,又重视历史、文化、制度根源的探究;既注意总结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普遍和共性问题,又能结合个别国家的现实国情与具体历史;既给予第三世界国家以深切同情,为第三世界的自主与发展鼓与呼,又勇于承担中国国际政治学者的责任,积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言献策。本书的主旨即是探讨当前国际背景下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困境与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理论分析与现实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诚如作者所言,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倡导独立自主精神,反对‘洋奴哲学’”,而这正是作者为第三世界国家摆脱困境与危机指出的根本出路。
-
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美)小约瑟夫·奈,(加拿大)戴维·韦尔奇本书简明扼要、深入透彻地介绍了世界政治研究。它熟练地把历史与理论结合起来,评说国际行为体之间的冲突与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解当今国际事务的框架。
-
冷战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俄苏研究韩东涛本书是一项针对国外的俄苏问题的理论性、学术性研究的一项综合性科研项目。
-
外交学杨闯杨闯教授等所著《外交学:理论与实践》是一部系统的外交学教材。这本教材在第一编——《理论篇:外交原则与制度形成》中简明扼要地描述了外交的历史和发展,其中专门阐述了古代东方国家的外交特点,讨论了近现代外交的基本原则、外交惯例与方式,从理论上描绘了一幅外交的整体图像。在第二编——《实务篇:外交实务与业务》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类外交机构和业务,从结构上分析了外交决策和执行、外交交涉与谈判等实际外交活动,同时,也从多边外交视角介绍了联合国系统以及其他一般性的国际多边活动,包含了非常实用的外交实务内容。另外,在这一编中,专门讨论了外交调研问题。对于所有从事外交工作的人员来说,外交调研都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使馆调研又是一线的直接调研,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第三编——《实践篇:当代国际舞台的中国外交》中,突出讲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践活动。本书将新中国外交分为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国到冷战结束,重点突出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路线和方针,总结了新中国外交的基本风格和特点。第二阶段从冷战结束到十八大召开,重点是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各大国的关系,强调了中国提出的和平发展、和谐世界
-
双层互持朱天祥本书通过还原欧盟地区间主义战略的基本逻辑,借助区间影响力与区内主导力两个核心概念,集中探讨了上述两项相互重叠的地区间安排如何交互作用共同服务于欧盟在亚洲地区的战略利益及其在全球层面的外交诉求,进而凸显出欧盟对东亚地区间外交所独有的双层性含义。
-
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徐显芬《未走完的历史和解之路:战后日本的战争赔偿与对外援助》一书要探讨日本在谋求与邻国的邦交正常化过程中是如何处理战争赔偿问题的,阐明赔偿、援助与历史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思考援助这种提供经济利益的方式,是否会促进援助国与受援国间的历史和解这样的问题。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解读相关概念,并梳理已有研究状况,指出日本处理战争赔偿与提供政府援助相挂钩的历史现象。第二章梳理战后日本战争赔偿的总体情况,指出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并且简略概括日本对东南亚各国的赔偿与援助相挂钩的情况。第三章分析日韩间实现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就殖民统治期间遭受损害的赔偿问题的处理方式,它经历了从要求赔偿到请求权处理、再到经济合作的转变过程,并探讨“经济合作”的解决方式与后来日韩间历史问题发生之间的关联性问题。第四章梳理中国放弃对日战争索赔的经过与思考,分析中日两国在邦交正常化过程中对历史问题的处理及其遗留问题,并探讨之后的日本对华援助与中国放弃赔偿之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感情关系。第五章中将努力思考走向历史和解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