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陶文钊主编;牛军副主编本卷主要选编了1958-1972年这十余年来的美国对华政策文件,其中只有中美大使级会谈的部分包括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以来与大使级会谈有关的文件。上册主要涉及自1954年起的中美大使级会谈期间和1958、1962年两次台海危机期间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地区的政策演变过程,清楚地反映了几届美国政府将中国视为在亚洲的主要敌人和对手,在中美关系涉及的各个领域里,全面和中国对抗。本册还包括美国对西藏、香港的政策、以及对中苏关系演变的估计。下册主要涉及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领域,包括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政策、对老挝的干涉政策、越南战争中的对华政策因素、对华政策大讨论和尼克松政府打开中美关系,从整体上反映了美中关系从对抗到接触的变化过程。
-
和平之愿马约生、钱澄《和平之愿:20世纪冲突与化解》是《和平档案》丛书中的一册,《和平档案》丛书一套四本,和平,在本质上与暴力、冲突和战争都是完全对立的,是消除了暴力、冲突和战争后的结果,所以谈论和平就必然会涉及到暴力、冲突和战争。本丛书以档案命题,显然是要说明这几《和平之愿:20世纪冲突与化解》重点在披露史料。作为“档案”,一则内容多叙述,少议论,注意叙事的周全;二则每本配有100多张图,绘画、照片兼顾,既有史料价值,又有艺术价值,图文并茂,这样就更像“档案”。
-
美国问题研究倪世雄, 刘永涛主编《美国问题研究(第5辑)》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等教育和学术单位的国际问题专家、学者撰文而成。全文分为四编:中美关系与亚太安全、美国政府及国会政治、“反恐战争”和美国安全、美国宗教及文化思潮。通过选择不同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方法,作者们对美国问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国会领袖外交抉择,日本对美游说活动、中美关系互动与两岸和解、美国亚太安全战略走向、当前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美国新孤立主义思潮、纽约协和神学院与中国基督教会等侧面对现当代美国做出了认真的解读和诠释。《美国问题研究(第5辑)》适合美国问题和国际事务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对美国和国际关系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牛军 主编国际冷战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包括美国和前苏联等各有关国家大量解密与开放历史档案文献的基础上的,本套书就是在利用这些最新的档案资料作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的北京大学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本书着重讲述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直接对抗、妥协的情况,涉及的内容有:冷战的机理与概观、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的遏制战略、苏联的对外政策、美苏对第三世界的政策、美苏军备控制与裁军、中美苏三角关系。本书讲义包括的主要是美国这与苏联之间的关系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因为冷战的历史从起源到结束,都主要是美国与苏联两个超大国之间的关系的历史。贯穿所有前述重大问题之始终的,便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有关政策和它们之间关系的互动。不过,这本讲义力图与其他的论著有所区别,并适应专题教学的需要,其编写的主旨不是一般地叙述冷战中美国与苏联之间关系的演变化历史,也不是一般地分析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当然更不是面面俱到的。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力图勾画冷战的宏观图景。其次是在宏观图景下,突出强调从冷战兴起到最终结束的过程中,美国与苏联各自的安全战略、对外政策等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发展与演变。
-
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杨奎松主编国际冷战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包括美国和前苏联等各有关国家大量解密与开放历史档案文献的基础上的,本套书就是在利用这些最新的档案资料作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的北京大学国际冷战史专题讲义。《冷战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着重于讲述冷战背景下中国对外政策形成和变动的情况,涉及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朝鲜战争与冷战在亚洲的兴起、台海危机与中美之间的冲突、中国外交的革命化进程、中国联美反苏的战略出台、建立反对苏联霸权的国际统一战线、80年代中国外交的变化。
-
布什的困境郝雨凡, 赵全胜主编随着布什二任的开始,令后四年的美国外交政策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布什主义”还会走多远?还会将世界搞成什么样子?美国单边主义会收敛还是会继续?“先发制人”的安全战略下一个目标会是谁?“布什主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台湾地区和平前景如何?鉴于此,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联手合作,分析过去四年布什外交政策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剖析影响美国外交政策调整和未来走向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的方式,推测未来四年美国外交政策的可能变化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战后西欧社会党与共产党比较研究韩灵著《战后西欧社会党与共产党比较研究:以法意为个案》选取法国、意大利这两个具有充分典型性的个案国家,对战后西欧社会党与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政策主张和力量与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并对导致两大左翼政党的异同及其演变的经济社会性根源进行了考察。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书的在研究拓展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
从“特殊关系”走向“自然关系”张颖 著英国是二战以来美国在世界上最重要的盟友,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英国占有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重要地位,美英关系素有“特殊关系”之称。但是。这种“特殊关系”并不是始终不变的。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英国外交战略的调整。美国对英国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60年代初,尽管苏伊士运河危机使美英关系产生裂痕,但是美英之间仍可以说是“特殊关系”。然而,到了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美国没能阻止英国从东苏伊士的撤出、英镑贬值、英国没能向越南派兵、英国最终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以及英国日益转向欧洲,美英“特殊关系”已大大削弱。逐渐转变为“自然关系”。美国对英国政策也实现了由原来的将英国视为其最重要乃至唯一的盟友到将其看做众多盟友中的一个的重大转变。这导致了英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的明显下降和美英“特殊关系”的相对淡化。
-
文明的力量胡志勇 著本书以冷战后印度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战略为重点,较详细地分析了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演变的缘由与国际大环境之间的关系;论证了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南亚政策调整;重点研究并分析了印度国家安全战略演变的内容及其影响;并全面阐述了冷战后印度与世界主要大国及其邻国之间的外交战略调整等问题。本书是一本研究印度崛起较为全面的专著。
-
钓鱼岛正名鞠德源著作者依据我国历代以来所拥有的“钓鱼台列屿”史料,特别是中国各朝代及西方各国,包括日本所绘海图,雄辩证明“钓鱼台列屿”的主权归属,廓清了中国台湾东北附属岛屿与历史上中国的藩属国琉球(1875年后被日本吞并)及日本之间的海权沿革,更指明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借美国归还冲绳管辖权之际,欲乘机“接爱”我钓鱼岛列屿这一可笑伎俩背后的强盗逻辑:侵华窃土、“放弃”窃土、窃土再占。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今天人们一般所称的“钓鱼岛”或“钓鱼岛列屿”是指包括了钓鱼屿、橄榄山、黄尾屿、赤尾屿在内的“钓鱼台列屿”中的钓鱼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