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跨世纪国际关系格局与中国对策苏格主编本书的主要议题是“9·11”事件以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及其影响。如何估量“9·11”事件的影响,准确在分析国际关系变化的特点和预测相关国际问题的未来走向和趋势,并据此提出适合我国根本国家利益的对应措施,为我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未雨绸缪,确立面向未来的发展纲要和外交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结合运用了国际关系学的一些科学研究方法。我们分析国际问题的基本立场,可以说就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我们党要永远作最广大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代表,这就是我们研究问题最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
中亚之鹰的外交战略(哈)卡·托卡耶夫著;赛力克·纳雷索夫译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九,位于欧亚大陆长廓的中心位置。自独立以来,在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的领导下,自愿放弃核武器,以无核国家身份加入国际组织并签署相关条约,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其外交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本书回顾了一个新生国家拓展国际空间的历程,详细介绍了哈萨克斯坦与世界各大国、周边国家及国际组织关系的现状与构想,透露出一个中亚大国的宏观外交战略。
-
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美)罗伯特·O.基欧汉(Robert O.Keohane)编;郭树勇译《新现实主义及其批判》是迄今为止国际关系理论批语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由新自由主义国际政治学大师、杜克大学教授罗伯特·O。基欧汉主编,共11章。辑录了国际关系理论史上“第三次论战”期间,肯尼思·华尔兹、基欧汉、约翰·拉和、理查德·阿什利、罗伯特·科克斯、罗伯特·吉尔平等著名理论家最重要的文本,展示了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理论流派的学术精粹,集中探讨了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如何建设国际政治理论学科?科学有效的国际关系理论模型如何构建?权力、利益与国际体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力量与国家行动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等内容。<
-
国际传播与媒体研究蔡帼芬本书对国外特别是美国传媒业的发展变迁,内容形式,最新动态进行了较国全面的剖析,且将研究课题以中英文双语形式同时推出,颇有自己的特色。
-
2001年外交学院科学周论文集暂缺作者本书收录了五十余篇论文,紧扣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以“9·11事件”及其影响、APEC上海会议与当前世界经济走势、世贸组织法律制度与中国、全球化与素质教育等为主题。
-
国际关系学概论张季良主编本书公分8章,内容包括:绪论,国际关系行为体,国际战略和外交略策,国际关系中的竞争、合作与冲突,国际关系的体系和结构,国际关系的动力和环境,国际关系的控制机制,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
-
冷战与革命(挪)文安立(Odd Arne Westad)著;陈之宏,陈兼译《冷战与革命》介绍了冷战是几乎涵盖了整个20世纪下半叶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冷战国际关系史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的热门课题。这种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冷战的结束拉开了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使得学者们有可能打破冷战环境和思维定势的束缚,从一种“后冷战”的历史高度出发,对于冷战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另一方面,随着80年代后中国伴随改革开放而对有关历史档案资料的逐步开放,以及苏联解体后俄国和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解密,学者们得以第一次获得了通过“多边档案研究”的方式,对冷战时代的国际关系进行更为全面的探讨。所有这一切,导致了被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路易斯.盖迪斯(John Lewis Gaddis)称之为“冷战史新研究”(Zhe New Cold Way History)的一种新的国际学术潮流的兴起。挪威学者文安立(OddAm.Westad)于1993年出版的《冷战与革命——苏美冲突与中国内战的起源》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一本在国际上受人注目、引起很大反响的专著。
-
中日关系金熙德 著本书主要研究的是中日之间的关系,对中日关系的特点和趋势、中日关系的研究方法进行讲述。本书所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追本溯源:逻辑与历史的起点、新的起点:“72年体制”的内涵、而立之年:复交30年的回顾、世纪之交:双边框架的调整、2002年:复交30周年的思考、21世纪:中日关系的展望。
-
海峡两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暂缺简介...
-
跨世纪的思考辛旗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