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教学要点国家教委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编暂缺简介...
-
毛泽东与美国黎永泰著本书是一本描述历史之作,因此它必然有历史之作的特点。这就是它必须如实地反映历史,对于中美关系史上曾经有过的种种事件,对于当事人使用的语言,我们无权更改。历史就是历史,借鉴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今天的中美友好关系。为了客观地反映历史,本书在写作时,主要依据毛泽东的文章、报告、书信、电报、他草拟的文件、制定的政策,有关历史记录,美国人士撰写的书籍、文章、回忆录,美国学者研究中国及毛泽东的文章、著作等。有些具有闻名于世的历史性的描述,本书无权作新的编撰,如实地收录书中。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裴坚章主编暂缺简介...
-
发展中国家与人权刘楠来主编暂缺简介...
-
实力与智慧的较量宫少朋,顾德欣主编《实力与智慧的较量:轰动人类社会的70次外交活动》主编为中国外交学院和国防大学的学者,长期从事国际关系方面的教学与研究,有许多较高造诣的论著。《实力与智慧的较量——轰动人类社会的70次外交活动》主要描述自国家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以来,外交舞台上的悲喜剧。古希腊外交家博学强辩,演说如高屋建瓴,一泄千里;近代常驻使节制度的建立给达官贵人炫耀风采提供了机会,但也充满着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行为;现代外交乘着无线电波和喷气飞机将世界编织成一幅村落图,然而,热战的刀光和冷战的剑影常常使人不寒而栗,说不清哪一天这个地球村会毁于一旦。外交戏剧情节奇特、高潮迭起,但翻捡外交演变史,变化的是方式、策略和手段,不变的是利益、实力和秘密。外交始终以它独有的作用和魅力,上演着令人兴奋和经久不衰的悲喜剧。“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中”。请您在浏览千年来的外交演出中,亲自把握一下历史命运的脉搏。
-
国际关系史王绳祖主编;蒋相泽,王斯德卷主编国际关系史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极为广阔、复杂。但是,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国际社会中一切多层次、多方面的繁杂关系通常集中反映为政治关系。因此,国际关系史是以国家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注意国际经济关系、军事关系以及文化、宗教关系,并使之与国际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而且也不应忽视重要历史人物在国际关系演变中所起的作用。
-
台湾与前苏联交往秘录李健编著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国际局势“危疑震撼”的年代。在错综复杂的变局中,台湾与前苏联在这两个几乎不可能接触的“宿敌”,有过以“合作”为目标的奇妙遭遇。台湾《联合报》于1995年5月21日至25日,全文连载了前台“新闻局长”魏景蒙日记《五平档案》,首次披露了这一段惊人的事实。
-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法)阿兰·佩雷菲特(Alain Peyrefitte)著;王国卿等译二百年前,大英帝国以给乾隆祝寿为名向中国派出了马戛尔尼勋爵率领的庞大使团,分乘五艘船只,浩浩荡荡,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7月底到达天津大沽口外,并于9月14日在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了乾隆皇帝。英国在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之后当时已是西方的第一强国。它在世界各地拥有许多殖民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而中国却一直是东方的第一大国,虽然鼎盛时期已过,但仍统治着疆域辽阔的领土,周围许多国家对这强大的邻邦还得俯首称臣。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英国急于向外扩张,以寻求原料与市场,自然觊觎这块远东的沃土。正是在这种扩张主义的战略下英国派团访华,希望同清政府谈判以改善两国的贸易;并进而建立经常的外交关系。中国方面由于文化背景与政治观念的不同,认为“中央帝国”同异邦的关系只能是宗主国与藩属的关系,异邦只有岁岁来朝、俯首称臣。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进步与西方的科学文明一概不知,而为自己处于“盛世”沾沾自喜。他们认为英国是仰慕中华文明才遣使远涉重洋为皇上祝寿的。这场聋子的对话尚未开始就注定要失败了。学术界争论已久的马戛尔尼觐见时是否下跪的问题并不单纯是一场礼仪之争,而是两种文明的撞击,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法国作家阿兰·佩雷菲特先生就这一主题在1989年5月出版了《停滞的帝国》一书。该书一出版就进入畅销书行列,半年内就售出了20万册。佩雷菲特先生出生于1925年,先后在第五共和国的前三任总统戴高乐、蓬皮杜和德斯坦时代担任过七任部长。1977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0年后又以全部赞成的票数被选入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历史部。1981年任法国最大的报纸《费加罗报》的编辑委员会主席,同时还是国民议会议员与普罗范市的市长,在法国的政界与学术界都颇有影响。佩雷菲特早在50年代就有写一本有关马戛尔尼的书的想法。他在波兰克拉科夫的一家旧书店里偶然购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外交部长恰尔托雷斯基收藏的一套游记,其中就有随马戛尔尼访华的斯当东与巴罗写的有关中国之行的书。法国人对中国的看法长期受到18世纪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如伏尔泰等人的影响,以为中国是一个由开明君主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国家;而英国人写的中国游记使佩雷菲特先生看到了另一个中国,他就想把这个中国介绍给他的同胞。1971年他率领法国议会代表团访华,回国后他出版了《当中国觉醒时……》一书(1973年),到1980年该书出新版本时,仅法文版就售出了150万册。此书被认为是法国非汉学家写的关于中国最有份量的著作,奠定了佩氏作为中国问题专家的地位。为写《停滞的帝国》,作者从1980年至1988年六次访华,参观了马戛尔尼使团走过的主要地方,搜集了12万多页原始资料;他打开了故宫的大门,研究了清朝廷有关接待英使的所有文件。同时他还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南非等地阅读了大量未发表的内部档案。作为此书的附录,他准备出三本资料集:第一本为清室档案,1991年底已全部译成法文,并以《中国人的观点》的书名出版;另外两本分别为英国外交部与东印度公司和天主教会的有关档案,现正在编纂之中。作为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佩氏对马戛尔尼访华一事作出了这样的评论:“如果这两个世界能增加它们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炸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即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闭关锁国只能导致文明与国家的衰退,无力抵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记取这一历史教训也可使我们今天更坚定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都培炎主编内容提要本书较为系统全面地概述了二次大战后直到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基本状况、演变进程和最新的发展态势,具体分析和介绍了当代世界主要力量:美国、西欧、俄罗斯、日本、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概况、经济实力、对外关系的战略,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波黑内战、中东和平、欧洲一体化、发展中国家的出路等重大问题作了探讨。全书见解新颖,史料翔实,重点突出,融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为一体,有助于读者把握当代国际社会变化发展的基本特征、面临的共同问题,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十分适合作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材和文科选用教材。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对外关系陶文钊,杨奎松,王建朗人类又一次站到了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百年,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仍旧前途未卜;放眼未来,下一个百年正带着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迎面而来,没有谁可以置国际与战略问题于不顾而静享太平盛世。对剧变的世界、发展的中国不断作出全面、系统和科学的判断,是国际战略研究的重任。为此,国际略研究基金会愿对中国的战略研究事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这也是我们编辑这套《战略研究丛书》的宗旨。我们这套丛收将从广义的角度来讨论战略问题,范围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族、环境与资源、社会和人文等众多领域,凡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均可列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