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海丝蓝皮书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许培源本书围绕“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年度进展及重大现实问题,追踪共建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平台搭建、机制建设、措施出台、项目进展等情况,介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基本情况,与中国合作共建中的机遇和困难,国家、地区和行业层面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对接,以及重大项目落地等。本报告一方面反映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前沿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在海丝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
环境外交[美]劳伦斯·E.萨斯坎德(Lawrence E.Susskind),萨利姆·H.阿里(Saleem H.Ali)在过去50年中,与国际环境相关的协议成倍增加。然而,与环境相关的协议的制定领域的成功与失败在哪里?社会和科学共识的作用如何促进这一进程的发展?为什么有些条约更具可执行性,哪些国际关系理论可以更好地促进与国际环境相关的事宜达成协议?本书通过重新强调和案例分析,为“里约 20”可持续发展峰会发表的《我们期望的未来》提供了全面和与时俱进的阐述。本书两位作者完美剖析了国际环境谈判,有效地向读者介绍了旨在保护地球的地缘政治。本书第二版从全球视角,对科学在环境条约制定中的作用进行了更广泛的分析,对环境条约的制定做出了巨大而独特的贡献。
-
中国与尼日利亚的产能合作张春宇,李若杨 著中尼建交51年以来,两国互信、互利、互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一大经济体,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目的地国。加强中尼产能合作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深入,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本书作者围绕中国与尼日利亚产能合作这个主题,在阐述尼日利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尼日利亚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规划,剖析了尼日利亚开展产能合作的宏观基础环境,阐述了中尼产能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双方继续开展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中尼产能合作的总体构想与政策建议。
-
美国问题研究吴心伯 编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策划,该中心是全国高校系统唯一一个美国研究重点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准为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本书从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不平等、美国社会的角度,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
RCEP建设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张励 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在逆全球化浪潮加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归背景下签署并生效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以全面、现代、高质量、互惠的经济合作为目标。通过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致力于推动亚太乃至全球市场发展,并积极在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规则制定中承担责任,与世界各国共同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RCEP通过建设“区域经济逆势增长点”“人民币国际化助推区”“产业对接示范区”“软联通样板区”以及“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的“先行先试区”,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以RCEP为增长点将加速构建“一带一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格局,形成“一带一路”的“供应一需求”循环产业链与全区域经济协议,助推“一带一路”沿线的关税优惠和原产地累积规则落地等。同时,RCEP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挑战,需要RCEP成员国携手应对,共同带领地区经济稳定与复苏。
-
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郑春荣本书为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年会主题即为“动荡欧洲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于201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在同济大学举行。近年来,欧洲面临一系列危机的冲击,包括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暴恐危机、英国脱欧危机,这些危机给德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发展、德国在欧盟的角色与地位,以及德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包括中德关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各篇论文作者为德国研究分会会员,从德国内政、德国的欧洲与外交政策,以及中德关系等几个方面,分析动荡欧洲背景下德国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的表现,以期研判未来德国在欧洲与世界上的定位。
-
非洲研究 总第18卷刘鸿武,李鹏涛《非洲研究》由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办,是刊发非洲研究成果、探讨非洲问题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栏目设置以非洲为中心,以中非关系为出发点,突出中国特色和视角;以非洲领域和问题研究为基本栏目(设有“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非洲经济与发展”“非洲历史、教育与文化”“中非关系”等专栏),平衡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整体把握非洲问题的同时,突出展现非洲国别和区域的差异性;还设有“大使访谈”“非洲研究书评”“调研报告”等特色栏目。
-
云大地区研究卢光盛 编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根据各自的禀赋和特性,探求不同的道路,实施各别的政策?这是本辑一条若隐若现的内容主线,由此出发你可以读到:在跨国区域合作的视域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既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推动与东盟共同发展的经济外交战略。而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则可以成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外部技术来源。梳理分析缅军长期形成的功能、角色和利益,可以加深理解缅甸的历史和现实,洞察缅甸时局变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对于莫桑比克,内战在根本上无助于提升国家能力,也不利于民族国家建构。对地区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则昭示了非西方地区研究作为国际关系研究重要资源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
外交实践[英] 基思·汉密尔顿,[英] 理查德·兰霍恩 著,陆晓红,陈实 译英国外交史学家基思·汉密尔顿和理查德·兰霍恩撰写的《外交实践》(第二版)系统、详实地分析了从外交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外交的完整发展、演进史。《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一直被选作外交学专业必读课本。新版《外交实践》延续了第1版对外交史的深入分析,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古代外交与非欧洲外交的渊源,包括对前希腊外交、早期阿拉伯外交以及印度次大陆等国家间相互沟通、交流实践的研究和讨论;对20世纪90年代多边外交和峰会外交的全面分析;对新型、超出国界的外交主体和外交方式,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援助、新公共外交以及电子通信技术下带来的外交新发展的全面分析和阐释。《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史料翔实,逻辑严密,是一部适合外交专业实践者、研究者与学生的经典著作。此版新增和更新的主题如下: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古代外交与非欧洲外交的渊源,包括对前希腊外交、早期阿拉伯外交、早期中国外交以及印度次大陆国家问外交实践的研究和讨论。对非洲被殖民前的外交和非洲为反抗奴隶贸易所使用的外交方法进行考证。借鉴新学术成果,对冷战期问的多边外交和峰会外交进行了深入分析。专设全新一章,对全球化时代外交的普及和演变、非政府组织及其联盟、跨国公司的影响、发展援助和转型援助、电子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及公共外交展开讨论。《外交实践》一书已被公认为外交学领域的核心教材,第二版也必将威为一部适合外交专业学习者和实践者的经典读物。
-
尖锐对话刘晓明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身处外交最前线的刘晓明担任驻英大使11年期间,经常亮相英国电视电台,接受主持人现场直播采访,以西方民众熟悉的方式和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他不畏惧挑战、不回避问题,与主持人唇枪舌战、激烈交锋,批驳谬论、澄清事实、激浊扬清,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本书收录他接受170次媒体采访中32次接受英美电视电台采访实录,共分“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如何认识中国”“香港问题”“新冠疫情”“中日关系”5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背景介绍,每个采访都有作者手记,介绍采访背后的故事。刘晓明在书中还分享了他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和体会,特别是他的制胜“法宝”和“秘诀”。作为传播时代的“破冰者”,刘晓明在不断探索让世界听到新时代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