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秦亚青 著在这本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专著中,秦亚青教授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精神,在国际系统理论的框架下,探究了美国在国际武装冲突中立场的选择规律。作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的权力分配,美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登上了世界权力的巅峰。而战后的世界和平状态也因此与美国息息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对武装冲突的态度是影响国际秩序和平与否的关键。本书希望通过定量分析,找出美国支持武装冲突的规律,这对于认知国际行为体影响国际系统权力分配以及探究霸权外交行为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我的非洲情缘李安山 著本书由中国著名非洲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安山先生写作。李安山先生的专业领域包括非洲华人华侨研究、中非关系研究、非洲历史研究。本书对中国的非洲研究进行反思,提出中国在非洲的战略思想,同时对非洲历史与中非合作的关系进行认真思考。李安山先生多次前往非洲调研,书中也有大量实地考察心得。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学者写作了《非洲通史》,李安山先生也是其中的一位作者。在本书里,也有相关的介绍。这是一本学者的个人研究史。偏重于在学术研究中的个人感受。
-
日本扶植汪伪政权研究张展 著,张宪文,朱庆葆 编本书主要围绕日本扶植汪伪政权决策过程,考察了日本高层侵华政策的演变。日本原计划按照自己的设计,扶植取代国民政府的伪政权,以彻底重构中国政治社会生态。但侵华战争陷入困局后,日本为迫切脱身而不得已调整了原有政策,在诱降国民政府的同时,采取旨在分化削弱抗战力量的欺骗性的“谋略工作”,吸引了汪精卫集团的卖国投敌。汪精卫集团被当做日本诱降国民政府以及控制占领区的工具,在日本决策逻辑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日本对汪政策并不稳定,而决定其轨迹的,是日本侵华形势和战略需要的变化。
-
印度对外经济关系研究张秋容,邱倩,苏鑫,赵益民 著为突破经济稳定高增长的结构性瓶颈,建立一种新型联邦体制,莫迪政府开启了以“发展”为导向的经济改革,在国内市场发展壮大具备国际竞争力基础上再实行对外开放。莫迪第一个执政任期内对外经济政策开始回摆,第二个执政任期内保护主义倾向凸显,印度的对外经济政策从开放转向保守。从莫迪执政以来,在印度的对外经济关系中,经济外交成为印度维护国家对外经济权益和经济利益**的亮点。基于此,本书在阐释对外经济关系和经济外交逻辑关系基础上重点研究莫迪政府的经济外交政策,并分析莫迪政府经济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影响,继而提出在全球经济治理视野下加强中印两国经济合作,发展友好的中印经济关系的重要性。
-
中国政治发展进程·2021年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 著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注定了2020年的中国政治发展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积极有效的抗疫工作在世界上树立了新的政治形象。同时,面对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沉着应对,总体部署,充分发挥党的全面领导这一独特政治优势,经济恢复发展形势良好,社会秩序稳定安宁。政治发展呈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势: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全过程民主和协商民主协同发展;政府治理成效显著。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更从战略高度积极谋划中国的未来发展,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分别明确了未来5年中国的发展目标和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大愿景。中国还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切,既延续了中国长期良好的政治发展态势,也展现出未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勃勃生机。
-
关系性逻辑与东亚区域治理秦亚青 等 著本书主要通过以中华文化为基地,以关系性为核心理念,提出关系性逻辑是研究行为体逻辑的重要依据。作者首先阐述了关系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使用关系理论做经验研究,以东亚区域治理为案例,探究了关系理论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本书试图突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垄断,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路。本书清晰梳理了关系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实际操作,经过数年的深入研究和严密的理论框架,本书的研究内容对于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在推进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亚太水资源安全治理与合作李志斐 著水是生命之源。在水资源危机日渐显现的时代背景下,水与权力政治相结合,演变成一种可以影响国家行为与地区内利益分配格局的权力资源。本书将研究范围集中于亚太地区,将中国周边国家作为重点分析对象,系统和深入分析水政治如何影响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和中国周边地区秩序。通过阐释具体的影响性因素,本书试图建构新的资源政治与地区秩序之间的分析框架,创新水资源安全地缘政治效应的相关研究,从复合型安全的视角推动对中国周边战略与地区治理的研究。
-
国际河流争端成案研究孔令杰,张帆 著国际河流争端关系国际和平安全,跨界水合作事关全球可持续发展。司法和仲裁是解决国际河流争端的重要方式,国际判例是国际水法的重要渊源。国际法院等共处理了约20起国际河流争端,争端主题事项包括国际河流的航行和非航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等。本书选取并系统研究了15起重要的国际河流争端成案,注重将国际公法基本理论与国际水法专业领域研究相结合,将国际法实体问题与程序问题研究相结合,将个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在国际河流争端法律解决和国际水法国际判例研究上形成系列创新点。
-
尖锐对话刘晓明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身处外交最前线的刘晓明担任驻英大使11年期间,经常亮相英国电视电台,接受主持人现场直播采访,以西方民众熟悉的方式和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他不畏惧挑战、不回避问题,与主持人唇枪舌战、激烈交锋,批驳谬论、澄清事实、激浊扬清,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本书收录他接受170次媒体采访中32次接受英美电视电台采访实录,共分“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如何认识中国”“香港问题”“新冠疫情”“中日关系”5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背景介绍,每个采访都有作者手记,介绍采访背后的故事。刘晓明在书中还分享了他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和体会,特别是他的制胜“法宝”和“秘诀”。作为传播时代的“破冰者”,刘晓明在不断探索让世界听到新时代中国声音。
-
海丝蓝皮书华侨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许培源本书围绕“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年度进展及重大现实问题,追踪共建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的平台搭建、机制建设、措施出台、项目进展等情况,介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基本情况,与中国合作共建中的机遇和困难,国家、地区和行业层面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对接,以及重大项目落地等。本报告一方面反映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前沿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为企业在海丝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以及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