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东盟防务外交张燕 著防务外交是一种广义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工具,东盟防务外交的前身是东南亚国家的防务合作。随着非传统安全挑战的凸显、集体身份的强化和东盟一体化的确立,东南亚地区的防务合作面临机制升级,东盟防务外交就是东南亚防务合作机制化、务实化和东盟化的具体表现,说明东盟国家已经在防务合作领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 本书对东盟成员国间、东盟成员国与域外行为体间、东盟与域外行为体间通过多轨合作机制,协调防务政策、从事防务合作的制度化安排进行研究,为支持东盟一体化和中心性,推动中国和东盟的防务合作机制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
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研究胡王云 著本书聚焦气候变化公约框架外广泛存在的一种国家气候合作机制,即“气候俱乐部”,整理了正在运行的113个和已经终止的3个气候俱乐部的相关信息,通过“基础理论—基本假设—逻辑框架-实例验证”的技术路径,评估了现存各类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强弱,就影响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两个核心假设自变量——俱乐部产品规则和外部网络关系进行了因果链分析和验证,并运用社会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气候俱乐部外部镶嵌程度,尝试对传统国际政治关系学研究方法进行拓展。最后就如何优化气候俱乐部的功能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通过气候俱乐部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分析总结,期望对中国的气候政策制定提供有用的参考。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赵雅婷 著人文交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与政治安全合作和经贸合作并列的三大对外政策支柱之一。有效的人文交流可显著改善双边关系,促进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赋予人文交流更加重要的意义。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非交往全面提速,中非合作全面深化。与当前火热的中非政治往来、经贸关系相比,中非间的人文交流相对滞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中非人文交流主要由中国政府牵头,自上而下的开展。民间人文交流则更加零散,多伴生于经济活动中。受新冠疫情冲击,国际航班缩减、跨境旅行受限,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诸多活动亦受负面影响。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虽存在诸多问题与发展障碍,但从长远看,积极推进人文交流是中非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本书在国际关系领域内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此后按照组织类,即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民众类,即知识界和华人华侨的大致划分,对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进行全面梳理,并总结与参考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可行对策。
-
恐怖主义犯罪侦防问题研究田野 著本书从侦防一体化的视角,对恐怖主义犯罪的基本问题及侦查与防控对策进行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剖析恐怖主义犯罪,探讨恐怖主义犯罪侦防的理论依据;对典型国家的恐怖主义犯罪侦防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提出革新侦防观念、深化情报导侦、优化侦查机制、强化防控体系等恐怖主义犯罪侦防机制构建建议。
-
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对外关系研究·第一辑曹亮 著本书以俄罗斯、欧盟和印度为主要行为体,聚焦地区治理机制构建、地区能源和产业合作等方面,从俄罗斯内外两个层面向读者剖析了各主要行为体在此地缘板块中的互动逻辑。从北方海航道、区域人力资本、地区秩序与冰上丝绸之路等方面展示了俄罗斯未来北极战略的基本轮廓;通过美俄印之间的战略博弈与合作逻辑,力图展现大国间的博弈脉络与方向以及当前世界大国博弈的领域、进程及影响。每个部分的文章都极具特色,希望读者能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启迪。
-
云大地区研究卢光盛 编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根据各自的禀赋和特性,探求不同的道路,实施各别的政策?这是本辑一条若隐若现的内容主线,由此出发你可以读到:在跨国区域合作的视域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既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推动与东盟共同发展的经济外交战略。而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则可以成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外部技术来源。梳理分析缅军长期形成的功能、角色和利益,可以加深理解缅甸的历史和现实,洞察缅甸时局变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对于莫桑比克,内战在根本上无助于提升国家能力,也不利于民族国家建构。对地区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则昭示了非西方地区研究作为国际关系研究重要资源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
外交实践[英] 基思·汉密尔顿,[英] 理查德·兰霍恩 著,陆晓红,陈实 译英国外交史学家基思·汉密尔顿和理查德·兰霍恩撰写的《外交实践》(第二版)系统、详实地分析了从外交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外交的完整发展、演进史。《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一直被选作外交学专业必读课本。新版《外交实践》延续了第1版对外交史的深入分析,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古代外交与非欧洲外交的渊源,包括对前希腊外交、早期阿拉伯外交以及印度次大陆等国家间相互沟通、交流实践的研究和讨论;对20世纪90年代多边外交和峰会外交的全面分析;对新型、超出国界的外交主体和外交方式,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援助、新公共外交以及电子通信技术下带来的外交新发展的全面分析和阐释。《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史料翔实,逻辑严密,是一部适合外交专业实践者、研究者与学生的经典著作。此版新增和更新的主题如下: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古代外交与非欧洲外交的渊源,包括对前希腊外交、早期阿拉伯外交、早期中国外交以及印度次大陆国家问外交实践的研究和讨论。对非洲被殖民前的外交和非洲为反抗奴隶贸易所使用的外交方法进行考证。借鉴新学术成果,对冷战期问的多边外交和峰会外交进行了深入分析。专设全新一章,对全球化时代外交的普及和演变、非政府组织及其联盟、跨国公司的影响、发展援助和转型援助、电子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及公共外交展开讨论。《外交实践》一书已被公认为外交学领域的核心教材,第二版也必将威为一部适合外交专业学习者和实践者的经典读物。
-
中国与尼日利亚的产能合作张春宇,李若杨 著中尼建交51年以来,两国互信、互利、互进,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取得重要成果。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和第一大经济体,是非洲经济发展的龙头之一,是中国在非洲的第一大工程承包市场、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贸易伙伴和主要投资目的地国。加强中尼产能合作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两国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两国“一带一路”合作不断深入,两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本书作者围绕中国与尼日利亚产能合作这个主题,在阐述尼日利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研究了尼日利亚宏观经济发展与政策规划,剖析了尼日利亚开展产能合作的宏观基础环境,阐述了中尼产能合作的现状,分析了双方继续开展产能合作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中尼产能合作的总体构想与政策建议。
-
美国问题研究吴心伯 编本书以全面研究美国问题为宗旨,兼顾历史研究与现状评析,注重理论创新与学术深度,对美国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文化、历史、哲学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书由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策划,该中心是全国高校系统唯一一个美国研究重点基地。中心于200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中心又被批准为美国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本书从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不平等、美国社会的角度,对美国社会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
RCEP建设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张励 著《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在逆全球化浪潮加剧、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归背景下签署并生效的巨型自由贸易协定,以全面、现代、高质量、互惠的经济合作为目标。通过RCEP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致力于推动亚太乃至全球市场发展,并积极在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规则制定中承担责任,与世界各国共同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RCEP通过建设“区域经济逆势增长点”“人民币国际化助推区”“产业对接示范区”“软联通样板区”以及“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的“先行先试区”,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中国以RCEP为增长点将加速构建“一带一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格局,形成“一带一路”的“供应一需求”循环产业链与全区域经济协议,助推“一带一路”沿线的关税优惠和原产地累积规则落地等。同时,RCEP也面临着复杂的内外挑战,需要RCEP成员国携手应对,共同带领地区经济稳定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