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国关十人谈王逸舟,庄俊举本书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逸舟和《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共同主编的文集,主要收录了国际关系领域重要学者、老师关于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和前景看法的访谈记录,共十篇。主要涉及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世界史与国际关系、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学科发展和研究问题。
-
多视角观察美国怀成波《多视角观察美国》一书是作者在外长驻20余年任新华社驻外记者时期撰写的手记随笔汇编,记述了大量作者海外生活的大量个人散文随笔和社会观察、事件记录等新闻素材。点滴之间尽显作者的独到见解和敏锐洞察力。本书以美国作为世界大国在世界各个角落投下的实力背景为脉络,从非洲、中东、北美、中国等不同地域视角观察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和世界对美国超级大国的反影响力。该文集系作者多年观察与研究成果的系统整理,文章短小精湛,主题脉络鲜明突出,集中体现了作者对纷繁复杂的美国对外关系核心和热点问题的精辟见解,为读者认识和回顾20世纪最后30年的美国外交政策,透视美国外交政策本质和特点提供了一手材料。
-
人、国家与战争(美)肯尼思·华尔兹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肯尼思·华尔兹的代表作,也是国际政治学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战争的根源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考察了西方文明史中主要思想家的观点。通过深入探究经典政治哲学家(如圣奥古斯丁、霍布斯、康德和卢梭)以及现代心理学家与人类学家的著作,他从中发现了他们试图对国家间的战争所做的解释,以及实现和平的解决方案的相关观点。在书中,作者围绕“战争的主要根源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作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著名的战争根源的三个意象——人类行为,国家内部结构,国际无政府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战争、实现和平的对策。
-
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门洪华本书稿的主要内容是对中国international战略的若干课题进行梳理与介绍。本书的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中国道路的战略设计问题。中国道路既不同于传统的苏联模式,也不同西方的发展道路,中国道路是在国家治理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得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道路,对于理解中国外交政策和international定位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了中国在外交领域秉持的观念和承担的责任。在和平共处的大原则下,中国为世界贡献了新文明观、新正义观等思想资源,并主张构建新型international关系,为世界秩序变革提出了新的方案。第三和第四部分都对一些具体问题展开了论述,包括如何面对逆 global化、如何应对 global治理危机、如何处理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等内容。
-
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李家成 著《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1989-2009)》作者李家成认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面临中国崛起、朝鲜问题、台湾问题三大挑战。作者通过分析美国对以上挑战的应对策略,提出以均势求霸权是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实质。美国将自身战略定位为“离岸平衡手”,试图通过制衡地区霸权挑战国、控制地区内结盟大国来实现护持东亚霸权的战略目标。美国这一东亚新均势战略是霸权国的“分而治之”和盟国的“跟着强者走”的结合使然。据此提出中国面对美国此番东亚战略所应采取“致人而不致于人”“不战而屈人之兵”“因利而制权”。
-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刘笑阳本书是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丛书之一,是一部关于中国海洋战略方面的学术专著。本书的写作,从以下两个核心问题出发,即:作为历史上的海洋强国的中国,为什么在世界历史转型期中,有悖历史潮流,选择闭关锁国?中国应当在新的世界转型期遵循时代召唤,塑造符合自身特色的海洋强国战略?为回答这两个问题,作者搭建了相应的研究框架。首先,本书以国家摄取海洋战略价值形成相应海洋需求为理论原点,以涉海国家海洋需求与能力互动关系为核心假设,以涉海国家客观环境(包括历史趋势、地缘结构和秩序进程)和主观定位为干预因素,以涉海国家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手段为介入变量,采用历史研究和共时比较等多重研究方法,将自1415年的地理大发现至今的人类海洋史进行了分期,并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内,海洋国家、海洋性濒海国家和大陆性濒海国家这三种类型的涉海国家的海洋战略,又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的海洋经略兴衰演进,提出特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定位将会影响国家对海洋的需求和能力,而对海洋的需求和能力的匹配程度,将会成为影响一国海洋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国家的海洋活动,必须在一个全局性的合理的战略框架的指导下才能实现优化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
联合国与和平行动张贵洪本书为纪念联合国开展维和行动七十周年而出版,主要收录了联合国维和行动改革与国际合作研讨会论文以及第三届联合国研究青年论坛获奖论文。本书围绕联合国和平行动展开相关研究,内容涉及可持续和平、联合国维和行动改革、平民保护、国际人道法、妇女与和平安全、武力使用规范、过渡与退出机制、联合国与非盟和平安全伙伴关系、联合国与欧盟维和合作、东亚维和合作等。这些研究反映了联合国和平行动以及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若干重大课题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
核危机控制王永红本书主要研究了核危机控制的内涵、基本要素、控制活动、影响因素;核危机控制目标的确定依据及主要内容;核危机控制原则的确立依据、基本内容和运用方法;核危机控制机制的作用、框架、建立及运行;核危机控制手段的类型、作用及运用;国际组织和大国在核危机控制中的作用;最后,分析了古巴导弹危机、伊朗核危机和利比亚核危机等典型核危机控制。 本书可为核危机控制、国际危机管理以及国际关系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不战而止兵冯潇然威慑理论是对威慑概念进行界定和对威慑运行规律进行总结的理论。在威慑理论研究中,如何实现有效威慑是研究重点之一。本书在深入剖析威慑概念的基础上,梳理总结影响有效威慑的诸多因素,并以案例分析加以验证;最后还探讨了影响威慑有效性因素在国际关系现状中新的应用。 本书主要解答了如下几个问题:如何界定威慑概念?威慑的理论和思想渊源是什么?如何理解威慑的大致过程和内在逻辑?对于不同类型的威慑,如核威慑和常规威慑,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具体哪些因素决定了核威慑和常规威慑的有效实现?如何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影响威慑有效性的因素?有哪些典型案例可以证明那些威慑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威慑有效性研究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何启发?
-
第二辑川大南亚所《南亚智库研究(第二辑)》本书是“南亚智库概览”系列丛书的第二期成果,集中介绍了南亚7国16家较为重要的智库,其中印度5家,巴基斯坦3家,斯里兰卡3家,阿富汗2家,马尔代夫、不丹和尼泊尔三国各1家。本书结构清晰,资料翔实,完整地展示了这些智库的机构概况和研究特色,可供从事南亚研究的学术机构和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对南亚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