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外军政治性工作研究李丛禾 主编我国外军政治性工作研究领域现有的著作主要有《外军政治工作概论》(刘刚等1988年)、《中外军队政治性工作比较》(章德峰主编2000年)、《西方国家军队政治工作透析》(房忠贤等2001年)等,最近几年出版的有《外军政治性工作文献专题导读》(李丛禾2015年)、《外军政治性工作》(李庄前2017年)、《外国军队政治工作研究》(吴志忠2018年)等几部。这些著作大多比较老旧,从参考文献看,基本都是根据2015年以前的资料所写,且多数以介绍美军政治性工作为主,对其他外军政治性工作涉猎较少,与新时代我军练兵备战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为更加贴近我军备战打仗需求,进一步突出外国军队政治性工作特色,本书以外军政治性工作最新发展为基础,以外军政治性工作系列教研成果为依托,系统研究介绍美、俄、印、日等周边主要国家和地区军队政情和政治性工作,以国别和地区为主要形式区分各章内容,正文包括美军政治性工作、俄军政治性工作、印军政治性工作、日本自卫队政治性工作等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外军政治性工作的功能定位、发展沿革、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中间各章具体呈现美、俄、印、日本等国军队的编制体制、发展沿革、主要内容、简要评析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结语部分总结提炼外军政治性工作主要特点及思考启示。 本书可作为有关单位的外军研究参考资料使用,也可供军事爱好者阅读。
-
中国—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交流合作报告韩萌,姜峰,顾虹飞 著中东欧国家是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新兴力量,拥有良好的创新技术与优质的科技人才储备。当前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无论在人才引进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明显不足。为了深入挖掘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对接的潜力,在满足中国科技创新合作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效率,本书系统总结了中东欧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特点以及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现状,并通过构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交流潜力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改进的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交流的潜力与障碍因素进行量化剖析,为明确双方的人才交流趋势提供了合理的数据支持。同时,本书在结合中东欧国家创新绩效水平、优势产业禀赋以及实证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科学划分了中国对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引进的区位选择框架,并以现存风险阻力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释放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科技人才协同的潜力提供了合理可行的决策保障。
-
全球卫生与国际关系秦倩 编《复旦国际关系评论》系列出版物。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主办,主编皆为国际关系各个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出版1-2辑,已经在我社出版到29辑,本辑为第30辑,专题为:“全球卫生与国际关系”。传染病控制及其背后的全球卫生治理主要涉及“低级政治”领域,各国在这一议题上的合作空间较为广阔,国际法在这一领域也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的流行说明了两个问题,第一,全球化带来的高频次人口流动加剧了病毒的传播速率,使得今天全球新发传染病的威胁及其应对方式都已然与过去截然不同;第二,尽管2005年修订的《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对原有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作出了重大的改变,但是COVID-19的肆虐仍然暴露了现有体系存在的重大缺陷。然而,当前我们并未看到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世界卫生组织在面临危及全世界社区健康和福祉的类似威胁时,应当促进全球合作,以维护保护人人享有健康权利的全球责任。因此,COVID-19带给我们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唯有更全面、弹性、灵活的国际法体系才能帮助人们应对全球化时代下的新型传染病。在这一背景下,本辑通过征集相关研究论文,致力于对国际关系与全球卫生治理展开学术探讨。
-
政治的悲剧观[德] 理查德·内德·勒博 著,陈锴 译现实主义与道德水火不容吗?凡是能促进国家利益的行为都是合乎情理的吗?本书从古希腊悲剧的视角,重新诠释了国际关系古典现实主义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的流变。这些古典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以及当代古典现实主义大师汉斯·摩根索。本书认为,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都在经历重大的转型,他们都从古希腊的悲剧中汲取了灵感,探讨国家间的道德、利益和秩序问题。本书认为,现实主义与道德能够相容,国家利益只有符合正义才能得以维护。反观美国,不顾道德与正义的单边行动,会给美国自身利益与世界秩序都造成损害。
-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全球气候治理李昕蕾著国际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了自1990年国际气候谈判启动至今三十余年的全球气候谈判与多边治理进程。本书基于治理嵌构理论,首先从“过程”维度(网络化拓展)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地位变迁、网络化嵌入模式及其网络化程度提升的动因;其次从“结构”维度(权威性聚合)分析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气候治理的权威来源,提升治理性权威的策略选择,特别是随着权威影响的提升,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推进气候治理碎片化格局积极性协调中的潜力;最后探析了国际非政府组织这种嵌构性参与对于后巴黎时代气候治理模式的深远影响以及国际非政府组织参与的内外部局限性。对中国而言,深入理解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嵌构逻辑对我们如何在后巴黎时代积极有为地同多利益攸关方进行互动,从而发挥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嵌构中的协调性和引导性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
中国外交2022年中文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规划司2021年,中国外交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鲜明旗帜,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等一系列新的重大倡议,为动荡变革世界引领正确方向。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隆重纪念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为维护国际秩序凝聚重要共识。推动国际社会团结抗疫,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0亿剂疫苗,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重大贡献。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宝贵动力。坚持国与国相处的人间正道,同一切强权霸凌行径坚决斗争,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振兴,拓展深化全球伙伴关系。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定捍卫国家利益、服务国内发展、践行外交为民,书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
中产阶层噩梦[美]罗伯特·M.福格尔森一直以来,美国城市边缘的大片郊区被人们视为中产阶层的“理想居所”:这里有着优美纯朴的田园风光、造型别致的独栋别墅以及温暖和善的人际氛围,彰显着中产人士的风貌。美国历史学与城市研究教授福格尔森通过清新流畅的文字与准确翔实的数据,将限制性契约在郊区的发展史娓娓道来,并详述其持续影响力,为人们展现出美国郊区鲜为人知的一面,如地块划分商通过在地块施加如种族契约、建筑限制等林林总总的限制性契约,以阻止“不受欢迎的人”与“不受欢迎的活动”的进入……本书揭露出一个世纪前美国郊区的阴暗面以及居住于此的中产阶层所承受的恐惧与梦魇,启迪人们深思。
-
文明互鉴·文明互译王铭玉由天津外国语大学创建的“文明互鉴•文明互译百家谈”微信公众号,短时间内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本书从“文明互鉴•文明互译百家谈”中遴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译、文明传播、文明交流、文明互鉴、话语体系建设等相关文章,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理论,体现中国学者的学术造诣和使命担当,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思考与实践,为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
-
区域国别学学科建构与理论创新罗林2021年新版学科目录将区域国别学设置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新的一级学科,以历史、政治、外语作为区域国别研究学科交叉的三个支撑学科,为国别区域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推动学科建设,本书收集、整理十多年来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的论文,分为区域国别学历史使命、学科建设、理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范式五个栏目,内容涉及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区域研究等各个领域,为国别区域学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 第二十辑徐蓝《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第二十辑》是我国知名国际关系史专家徐蓝教授主编的、由“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与大国关系互动研究”项目资助的国家级基金重大项目。本书为作者近年来在近现代国际关系史领域探索研究的结晶,内容涉及近代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国际组织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