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路径与前景高飞 著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期间,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 随后,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他又提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我们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亚洲和世界共同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在中国境内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上海合作组织有力维护了地区的和平稳定,促进了地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和人文交流。构建“平等相待、守望相助、休戚与共、安危共担” 的地区命运共同体是上海合作组织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
民族主义[英] 安东尼·史密斯 著,叶江 译本书是民族主义研究的经典理论著作。2010年出版的第二版列入了蕞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从历史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乃至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广阔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作者首先简要论述了诸如“族群”“民族”等关键概念的不同定义,然后评述当代西方民族主义研究中的主要理论贡献和现存的学术成果,进而全面地考察了有关民族主义概念的理论、意识形态和历史的学术分野和分歧,以及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解释范式。 本书系统地剖析了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及西方理论流派关于此的主要争论,融会各种流派对民族主义的解释的同时展现自己的观点,承前启后,被认为是民族主义研究无法绕过的一本综述性理论著作,也是对民族主义这一跨学科研究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不可错过的经典佳作。
-
大棋局[美]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译作为地缘政治研究的领军人物,布热津斯基在本书中权威地讲述了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中,欧亚各国与美国的战略利益纠纷,对几个关键性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国家和地缘支轴国家在欧亚大陆的地位、发展前景、政策走向以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作了分析和判断,书中有关中美关系的评述篇幅较大,其中的分析发人深省。作者一再强调,发展美中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大多数决策者也主张通过积极和建设性的接触政策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他在本书中的全球战略构想将欧亚大陆视为关键地区,中国也处于美国对欧亚战略中的关键地位。这本书对于热衷于国际问题分析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是一本必读的好书。本书也是地缘政治领域的代表性著作,经过20余年的市场检验,其阅读价值经久不衰。当下世界战略格局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此时本书更能带给读者们很多有参考价值的观点和思考。
-
新时代的中非合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暂缺简介...
-
跨国迁移、流动与身份认同梁茂春,陈文,梁晓晨 著本书作者根据中越古典文献和当代资料,简要梳理了古近代中越两国人口的跨国流动与迁移的历史。同时,基于在中越边境地区广西段所开展的历时数载的实地调查数据和资料,描述当代中越边境人口跨国流动与迁移的基本现状及其影响,分析边境地区跨国无证婚姻移民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并探讨当前中越边境地区边民的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问题。
-
近代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杜平 著由于英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危险时期和危险海域对海上贸易商船进行保护,是英国一项历史悠久的重要国策,最早可追溯至诺曼征服以前。近代以来,随着英国海上贸易重要性的提高,17世纪中期,英国的国家军事力量正式介入对海上贸易的保护,之后直至二战结束,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早期,此时期英国主要的海上贸易保护政策便是护航,而且,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英国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且有效的护航体系;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在这一时期,英国逐步放弃了护航政策,并在20世纪初确立了一个以“争夺制海权”为先决、以“沿战时航线驻扎舰队”为特点的保护政策;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以后,主要是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重拾护航政策。本书主要对前两个时段即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的海上贸易保护政策进行研究;并考虑到国外学界已有成果对第一个时段的偏重,重点对第二个时段的政策进行系统研究。
-
小布什政府对拉美安全政策研究徐帅 著鉴于拉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战略价值,美国始终将该地区视为自家 “后院”和安全屏障,历届美国政府在考虑国家安全问题时都会给予拉美地区特殊关注。“9??11”恐怖袭击彻底颠覆了美国的安全观,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安全政策重点,亦成为美国对拉美安全政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美拉关系的重点快速从经济发展向军事安全调整。本书以新保守主义为理论框架,聚焦安全领域,研究小布什政府对拉美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审视其施政成效,从而为研究美国对拉美安全治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王美平 著本书稿梳理了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政界、军界、知识界、民众的对华认识,重点考察了日本各界对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列强瓜分中国、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与对策,探究该种认识对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影响,阐释日本对华观与侵华政策之间的互动关系;揭示近代日本对华观的流派、特点、规律等。本书稿认为近代日本套用西方原生型及日本型“民族国家”范式作为评价中国的标尺,而不能正确把握中国人民为完成近代社会转型而进行的一系列变革的本质及其进步意义,是导致其在看似正确的对华观基础上而错误地采取一系列侵华行动并最终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认识根源与思想鸦片。本书分为五章,第一章在追溯甲午战争前即洋务运动时期日本对华观的基础上,探析日本对于中国民族危机的认识;第二章考察日本有关封建体制内部进行的清末新政改革是否能够救亡图存、实现近代民族国家的认识;第三章阐释日本有关辛亥革命对于中国建设近代民族国家之作用的认识;第四章探讨日本对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动力——民族主义普遍觉醒的认识;第五章探究日本有关北伐是否能够带来中国统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认识。
-
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进展与评估报告吴白乙,刘作奎 著自“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2012年启动以来,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通过举行多个双边的领导人会晤,提升了合作水平。8年当中,以中欧关系和“一带一路”倡议为代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内容不断丰富,以8届峰会形成的纲要和中期合作规划为具体指南,合作持续走向深入,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作为跨区域合作的典范,“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推动了高层互访交流,建立了众多的合作平台,推动了经贸投资高效发展,基建、农业、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地方合作、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引起广泛关注。本报告梳理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建立以来的成果,助力提振各方信心,推动务实合作走向深入。
-
国家与权力[美] 理查德·拉克曼 著,郦菁,张昕 译在这本研究国家的理论专著中,知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拉克曼将国家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变量,对国家形成和转变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本书回顾了诸多社会学者,如马克斯·韦伯、迈克尔·曼等人有关国家起源,以及有关多种国家形式与政体的相关论述,并且探索了税收、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等国家能力发展的各个方面。本书从国家的历史源头开始,以对国家和国家体系的合理展望结束。在展望未来时,拉赫曼对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进行了分析。这些挑战包括全球化、金融危机和环境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