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尖锐对话刘晓明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希望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身处外交最前线的刘晓明担任驻英大使11年期间,经常亮相英国电视电台,接受主持人现场直播采访,以西方民众熟悉的方式和听得懂的语言讲中国故事。他不畏惧挑战、不回避问题,与主持人唇枪舌战、激烈交锋,批驳谬论、澄清事实、激浊扬清,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本书收录他接受170次媒体采访中32次接受英美电视电台采访实录,共分“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如何认识中国”“香港问题”“新冠疫情”“中日关系”5个专题。每个专题都有背景介绍,每个采访都有作者手记,介绍采访背后的故事。刘晓明在书中还分享了他与西方媒体打交道的经验和体会,特别是他的制胜“法宝”和“秘诀”。作为传播时代的“破冰者”,刘晓明在不断探索让世界听到新时代中国声音。
-
云大地区研究卢光盛 编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如何根据各自的禀赋和特性,探求不同的道路,实施各别的政策?这是本辑一条若隐若现的内容主线,由此出发你可以读到:在跨国区域合作的视域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既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也是推动与东盟共同发展的经济外交战略。而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则可以成为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外部技术来源。梳理分析缅军长期形成的功能、角色和利益,可以加深理解缅甸的历史和现实,洞察缅甸时局变化的偶然性和必然性。而对于莫桑比克,内战在根本上无助于提升国家能力,也不利于民族国家建构。对地区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讨,则昭示了非西方地区研究作为国际关系研究重要资源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
外交实践[英] 基思·汉密尔顿,[英] 理查德·兰霍恩 著,陆晓红,陈实 译英国外交史学家基思·汉密尔顿和理查德·兰霍恩撰写的《外交实践》(第二版)系统、详实地分析了从外交初始到20世纪90年代外交的完整发展、演进史。《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一直被选作外交学专业必读课本。新版《外交实践》延续了第1版对外交史的深入分析,更加全面、细致地分析了古代外交与非欧洲外交的渊源,包括对前希腊外交、早期阿拉伯外交以及印度次大陆等国家间相互沟通、交流实践的研究和讨论;对20世纪90年代多边外交和峰会外交的全面分析;对新型、超出国界的外交主体和外交方式,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援助、新公共外交以及电子通信技术下带来的外交新发展的全面分析和阐释。《外交实践:演进、理论与管理》史料翔实,逻辑严密,是一部适合外交专业实践者、研究者与学生的经典著作。此版新增和更新的主题如下: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古代外交与非欧洲外交的渊源,包括对前希腊外交、早期阿拉伯外交、早期中国外交以及印度次大陆国家问外交实践的研究和讨论。对非洲被殖民前的外交和非洲为反抗奴隶贸易所使用的外交方法进行考证。借鉴新学术成果,对冷战期问的多边外交和峰会外交进行了深入分析。专设全新一章,对全球化时代外交的普及和演变、非政府组织及其联盟、跨国公司的影响、发展援助和转型援助、电子通信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及公共外交展开讨论。《外交实践》一书已被公认为外交学领域的核心教材,第二版也必将威为一部适合外交专业学习者和实践者的经典读物。
-
三使漫记张九桓 著这是一本回忆录。张九桓以亲历者的身份,讲述了他在尼泊尔、新加坡、泰国出任大使的一些重要经历。其中记录了他与在国领导人会面“高光时刻”背后的故事,如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首相德乌帕、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泰国国王普密蓬、公主诗琳通、总理塔信等;也记述了作为大使经历和处理重大突发事变,如尼泊尔沙阿王朝的灭亡、在新加坡为1100多名工人追回诈骗损失、泰国政变塔信下台等。 本书集思想性、真实性、趣味性为一体,本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初心,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迪。
-
世界主要国家政治体制与安全体制研究刘胜湘 著本书分上下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安全理论,包括西方传统安全理论、西方非传统安全研究、西方现实主义安全理论、西方自由主义安全理论,以及关于国家安全观,尤其是新安全观的综合性分析和评论。第二部分为国家政治体制与国家安全体制,包括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以色列等国家的政治体制与国家安全体制的关系,即国家安全体制在这些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地位,以及政治体制因素对其国家安全决策体制的影响。
-
日本网络安全问题研究付红红 著日本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国家,自2000年开始正式推行网络安全政策,从初的以应对技术类问题为主、倾向被动防御的信息安全时期,逐步过渡到如今的从国家安全和危机管理角度、侧重积极应对的网络安全时期。如果说此前的日本政府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那么自安倍晋三上台以来,明显开始加速推进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问题在当前日本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既是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的重点,也成为日本实现所谓“国家正常化”和“军事正常化”的重要抓手。本书主体内容分为以下八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章,按照政策侧重点的不同,分阶段梳理日本网络安全建设的历史脉络。第二章,重点考察日本政府和自卫队网络安全战略的理论框架和核心内涵,以及日本网络战理论、网络威慑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三章,着重分析日本政府和自卫队网络安全力量的构成及其内在协调机制。第四章,重点考察日本政府和自卫队出台的重要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第五章,分别论述日本政府和自卫队正在大力推进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国际合作等基础建设举措。第六章,归纳总结日本推进网络安全的突出特点,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第七章,基于研究成果,尝试围绕如何推进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思考和启示。
-
美国与晚清中国崔志海 著本书考察了1894~1911年美国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预备立宪运动、辛亥革命等重大事件的关系,以及美国政府对光宣朝政和清末各项新政的影响,并就晚清中美两国特殊关系的内涵做了分析。作者指出,晚清中美特殊关系体现在:一方面,美国对华执行较其他列强相对友善的政策,认为一个相对繁荣富强的中国有利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两国之间多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美国始终坚持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并不支持中国走上独立发展道路,以自利为目的。这种特殊关系是由中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地理、政治、经济、国土和国际地缘政治等诸多因素形塑和决定的,并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涵。
-
战争与和平法[荷兰] 雨果﹒格劳秀斯 著,马忠法 等 译本书共分三编,主要研究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法规问题。在序言中论述权利和法律的起源。第一编,论述战争是否合乎正义、何种国民、何种国君享有全部主权、国民对于国君的权利和义务。第二编,论述战争的起源,何谓公物、私产及对人的权利、所有权的义务、刑罚的性质。第三编,论述战时的合法行为等。格劳秀斯把国际法从神学桎梏中解放出来,使之植根于近代自然法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法律部门,从而对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问题的处理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论海洋自由》(1608年面世)、 《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面世)、《捕获法》(1864年面世)是姐妹作。
-
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研究胡王云 著本书聚焦气候变化公约框架外广泛存在的一种国家气候合作机制,即“气候俱乐部”,整理了正在运行的113个和已经终止的3个气候俱乐部的相关信息,通过“基础理论—基本假设—逻辑框架-实例验证”的技术路径,评估了现存各类气候俱乐部的有效性强弱,就影响气候俱乐部有效性的两个核心假设自变量——俱乐部产品规则和外部网络关系进行了因果链分析和验证,并运用社会统计分析方法计算气候俱乐部外部镶嵌程度,尝试对传统国际政治关系学研究方法进行拓展。最后就如何优化气候俱乐部的功能以及中国如何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通过气候俱乐部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分析总结,期望对中国的气候政策制定提供有用的参考。
-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赵雅婷 著人文交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与政治安全合作和经贸合作并列的三大对外政策支柱之一。有效的人文交流可显著改善双边关系,促进民心相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后,赋予人文交流更加重要的意义。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中非交往全面提速,中非合作全面深化。与当前火热的中非政治往来、经贸关系相比,中非间的人文交流相对滞后,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中非人文交流主要由中国政府牵头,自上而下的开展。民间人文交流则更加零散,多伴生于经济活动中。受新冠疫情冲击,国际航班缩减、跨境旅行受限,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诸多活动亦受负面影响。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虽存在诸多问题与发展障碍,但从长远看,积极推进人文交流是中非关系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本书在国际关系领域内结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对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概念、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此后按照组织类,即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民众类,即知识界和华人华侨的大致划分,对中非民间人文交流进行全面梳理,并总结与参考国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以期为中非民间人文交流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与可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