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参与和民主理论(美)卡罗尔·佩特曼本书作者对其时代的民主理论进行了总结,并归纳了古典的民主理论和当代的民主理论。
-
无政府状态之后(美)伊恩·赫德本书通过对联合国安理会的经验性研究,深刻剖析了国际政治中**与合法性的关系。作者以联合国安理会在制裁利比亚等国际事件中的影响作用为例,阐述了何为合法性,以及合法性如何在世界政治中发挥作用。当一个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用安理会的合法性时,它们通常会重申安理会的地位,以及自己对安理会所做的贡献。他对于安理会如何塑造国际政治,以及合法化的**如何从国家转向国际组织作了深刻的分析。
-
入盟与中东欧政治经济转型殷红本书入选辽宁大学”转型国家经济政治丛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入盟对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的影响”的最终结稿。较比中国及原苏联国家,外部约束在中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入盟或者说“回归欧洲”的目标,自始至终约束和决定了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的进程与发展。本书系统、全面梳理入盟进程对中东欧国家经济和政治体制转型的影响。全书由绪论和七章组成,分别为:绪论:入盟是理解中东欧国家体制转型的独特视角;第一章:入盟是中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的核心特征,第二章:入盟对中东欧国家政治转型的约束与推动,第三章:入盟对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影响:第四章:入盟对中东欧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五章:入盟对中东欧国家产业结构的影响;第六章:结构基金及其对中东欧国家经济转型的影响;第七章:后转型时期中东欧国家转型深化与调整。
-
21世纪初地缘政治变动中的俄印关系李渤,雷丽平本书基于地缘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理论,并借鉴运用社会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等学科理论方法,结合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地缘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的全面考察与概括,以及俄印所处的亚欧大陆内部及边缘地带——南亚、印度洋地区及亚洲东部与太平洋地区地缘安全环境的状况与变化的分析,探讨俄印周边地缘安全环境的现实与变化对现代化转型中的俄印两国关系的影响。
-
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探索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本书精选了我国国际关系学界自1987年至2017年三十年间代表性的理论研究文章,反映了三十年来我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不同侧面。
-
大国崛起与国际和平何银大国崛起绝不仅仅是在物质实力上的崛起,而且还必然是在文化和制度上的崛起。人类社会是由若干实践场域组成,不同实践场域以地域、国家、地区或者文明为界区别开来,让人类文明具有多元性。随着国际体系和国际格局发生转型变化,生成于其他文明实践场域的经验也可能上升为国际规范。“自由和平”与“发展和平”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建立起互补性共生关系,帮助维和行动东道国在制度建设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
福特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的缓和外交研究刘长新缓和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间,美苏两国对军备竞赛、外交立场的基本态度从紧张对立到渐趋合作的过程。在这期间,两国为更好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而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进行谈判与合作。刘长新著的《福特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的缓和外交研究》的研究对象正是福特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对苏联所采取的缓和外交政策。作者在综合运用靠前手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福特任内缓和外交发展、逆转及衰落的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书中既有对缓和外交的宏观探讨,又有对欧洲安全、核裁军、美苏经贸关系等个案的具体分析。
-
科学家与全球治理杨剑科学家在全球治理许多领域都具有特殊影响力。他们依靠专业的可信度和在公众中的道德形象,以知识为基础,以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为目的,凝聚社会共识,推进全球治理机制的建设。 该书以北极治理为案例探索科学与治理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科学家与治理体系中各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揭示了科学家影响全球治理的内在逻辑和机制。知识对治理制度的变迁有着决定性的意义。科学家通过建立以知识为核心的“认知共同体”网络,为治理制度发展提供了价值基础和社会动员力量。本书在研究全球治理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别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次区域层面的治理机制中,梳理出科学家群体发挥治理作用的模式和特征,还原了“从知识到行动”的社会机理。 中国积极参与并带领全球治理是时代的召唤。提升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议程设定能力和话语权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本书从知识和制度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培养、选拔和使用三个环节,探索一套“国家—机构—个人”良性互动的人才输送机制。
-
新时代的全球格局与人类命运贾烈英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贾烈英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作序。全书收录了2016—2017年在北京语言大学给国内外学生所做的“大使看世界”高端系列讲座中的11讲,主讲嘉宾都是我国的资深大使、著名学者和国际公务员。讲座全面地解释了中国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和构建人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具体做法,对于读者理解当前中国的外交方针和中外关系的全貌,丰富国际视野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名家视角丁文阁本书由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文阁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倪海东作序。全书共收录了2015—2017年在北京语言大学给国内外学生所做的“中国道路大讲堂”高端系列讲座中的12讲。主讲嘉宾包括知名学者、智库领导、资深外交官、国际公务员和著名作家。讲座多视角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阐发了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及其对世界的一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