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其实施机制朱晓青 柳华文本书对作为“联合国人权宪章”中人权两公约之一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进行了国际法角度的介绍和阐述。作者将公约放在国际人权法的大前景下进行了整体考察,并介绍了主要的相关理论以及国际和国内实践,内容涉及公约的产生背景、制定过程、主要宗旨和原则、公约保障的各项基本人权在国际法上的含义和相关法律渊源、公约及其任择议定书规定的国际监督机制以及公约在缔约国的实施等重要问题。原书初版于2003年,此次为法学所庆祝建所60周年的修订再版。
-
南海蓝皮书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海蓝皮书》(2017)主要反映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各个协作平台研究人员对涉南海重大问题所持的基本看法以及对过去一年里有关南海重大问题的发展势态所进行的深度分析和预测。内容分为六个部分:一是中国南海政策:依据策略与成效;二是南海战略评估:问题、形势与未来;三是域外大国和域内国家与地区的南海政策:立场、做法与动向;四是南海区域合作与资源开发:利益、诉求与选择;五是海洋权益:观念、法理与证据;六是中国与南海:战略、规划与举措。共计23篇文章。主要反映了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南海周边安全形势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他们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的不同观点和独特的看法。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文章的作用,传播它们的观点和看法,南京大学党委和南京大学中国南海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委员会决定公开出版《南海蓝皮书》,以飨读者。
-
国家形象蓝皮书张昆,张明新《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是国内系统研究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发展状况的专业性年度报告,由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组织,并汇聚诸多从事国家传播战略相关领域的学界、业界和政府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通力合作而成,2017年3月出版“国家形象蓝皮书”第1本《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6)》。《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自主题报告而下,分别围绕“热点”、“国别与地区”、“专题”、“案例”和“附录”五个焦点话题,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从热点分析、国际视野、专题考察、案例研究和调研附录的层面,就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各种话题,进行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呈现、论述和阐释,分析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全景式、立体化图景,力图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建设与提升给予智力层面的启发或支持。《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采用“2+5”的内容结构形式。其中,“2”为“主题报告”和“年度形势分析(2017)”,主题报告从文明发展的角度,对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新传播与国家形象建设进行思考。该报告指出,传播既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也是决定国家行为的空间边界,还是显示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该报告还论述了全球环境的变迁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面临的调整,并从内外贯通、媒体融合、官民并举、军民协同、多元表达的层面,提出了加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应对策。年度形势分析(2017)包括4篇子报告,从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国民四个领域展现了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基本现状。《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的主体是围绕前述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五个焦点话题构建的板块。具体而言,“热点篇”包括3篇子报告,就2017年的一些热点议题展开分析,从中透视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图景。“国别与地区篇”包括3篇子报告,主要从全球传播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话题。“专题篇”包括3篇子报告,分别从纪录片传播、影视传播、海外民意调查的角度,就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相关专题展开分析。“案例篇”包括3篇子报告,分别以体育事件、中华饮食和微视频国际传播的相关案例,就国家形象传播的议题展开分析。“附录篇”包括3篇子报告,主要借助于华中科技大学国家传播战略研究院2016年度的全国性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心目中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形象。《国家形象蓝皮书: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报告(2017-2018)》对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集中的考察,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意义,涉及宏观与微观、实证与理论、现实与历史、本土与海外等多重视角,论述丰富而多元。
-
一带一路王灵桂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周年,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一周年。8月2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性质、建设目标、下一步的建设方略做了详尽的阐述,为下一个阶段的“一带一路”建设书写了“工笔画”。《“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国外智库论中国与世界)》是反映国外重要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评价和看法的新集成之作。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张蕴岭 高程中国社科院国际学部每年推出一本集刊,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涉及国际问题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挑选国内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编辑成册。本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与世界》主编为张蕴岭、高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特色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与之相应,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家发展战略的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对中国外交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并促进中国外交战略的新调整。本文拟依据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有关内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有关论述以及中国共产党已有的外交战略思想,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梳理、解析,以期在理清各外交思想、理念、战略、政策等在体系框架内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关系上做出初步探索,以助于学界从学理上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做更深入研究和实务部门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把握。
-
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研究刘子奎冷战后,随着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美国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核武器扩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和挑战,美国面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尤其是核武器攻击的可能性增加了,甚至世界发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冲突、尤其是核冲突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为防止上述情况真正出现,美国冷战后对防扩散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力图在单方面、双边和多边层次上构建更为严密的防扩散网络。但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美国政策本身的原因,美国冷战后防扩散政策的结果并不如人意。就研究方法而言,本项目立足于防扩散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防扩散外交和战略安全环境三个层面研究美国冷战后防扩散政策。具体说,一层面,探讨美国政府内不同部门参与防扩散政策的过程和执行三位一体的防扩散、反扩散以及后果管理政策;第二层面,考察美国防扩散外交,分析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冲突,展现美国试图通过防扩散政策的美国化来实现美国在防扩散机制中的历史性领导地位和制度霸权;第三层面,把政策制定与实施、防扩散外交置于冷战后的战略安全环境的语境中考察,彰显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对美国防扩散政策的影响。其创新点在于把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防扩散外交和战略安全环境三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既深度研究专题个案,又反应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全貌。就观点而言,冷战后美国防扩散出现了新方式、新手段和新模式;其防扩散目标与具体政策之间表现出鲜明的矛盾性;与国际社会在防扩散上的合作表现出不对称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但更多强调军事手段;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的实质是防威胁,常借防扩散之名,行防威胁之实。究其价值而言,体现在以下方面:学术史上,本课题以美国政府有关不扩散政策的原始文献(如反扩散计划审查委员会、、国防部生物和化学武器防务年度报告、国家安全总统指令)以及有关研究论文的解读为基础,全面而系统的展现冷战后美国防扩散政策,弥补学术界于此问题研究的不足;理论上,本课题力图阐释,美国在防扩散国际机制中的制度霸权及其动辄进行威胁或制裁的做法并不能阻止扩散。相反,走合作安全和维护传统机制而采取渐进的外交以及经济方式,可能更有利于国际不扩散事业;就现实意义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将总结冷战后美国不扩散的特点和实质,可为防扩散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为我国制订防扩散政策和参与防扩散国际合作、促进中美关系和发展提供参考。
-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徐黎丽《中国边疆安全研究(四)》的贡献有二。一是提炼出中国边疆治理理论——通道地带理论,即由长城、丝绸之路及藏彝走廊组成的夹杂在中国四大生态文化区——北部蒙古高原、西部沙漠戈壁绿洲、西南青藏高原、东部平原区域之间的农牧混合地带,不仅连接了中国四大生态文化区,而且是中国祖先起源、发展、向四周拓展的区域,更是中国边疆与中心聚合和离心力量相互博弈的纽带。二是以文献资料与田野资料相结合的方法,系统书写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志,旨在为国家建设边境口岸提供有益的参考。
-
建设新丝绸之路范景峰〈建设新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书通过对跨境三国进行实地访谈和座谈、采访方式,深入到孟中印缅四国的相关政府机构、企业、商会、高校、社团和社区、乡村,举办座谈,交流意见,汇集各国民情社意,集中反映沿途四国民众和社会各方对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热切期待和良好心愿。通过真实的记录,大量的专题图片,反映各方意见,为孟中印缅的实际建设提供参考资料并预先作好国际宣传动员工作。
-
普京大外交赵鸣文 著本书是一部大篇幅 、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全景”论述1999—2017年俄罗斯对外战略的专著。全书以1999年普京进入俄罗斯领导中枢到重回总理职位,再到第三任总统任期为主线,跟随其执政以来践行的外交轨迹,深入分析和论述这一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全貌及其特点。作者将常年在驻外使馆一线工作的感悟与所掌握的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理论有机结合,以事实为依据 ,历史和辩证地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大量史实进行全面梳理和多视角剖析,既对重要案例展开微观论证,也注重从宏观和战略层面来把控和提炼, 进而从大量纷繁杂乱的历史碎片中厘清和揭示普京治下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基本脉络和特征。
-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欧亚人文交流研究孙玉华本书汇集了2017年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会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哈萨克斯坦研究”会议的会议论文,涉及区域研究与国别研究两大类。书中文章不但关注区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而且对各国的语言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加以阐述。本书的出版对区域与国别研究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