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国际网络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本书专家组 著“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丛书(中、英文版),全面、深入地向国际社会阐释中国的全球治理观,展现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并以踏实稳健的步伐,推动构建合作共赢、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机制。 中国从“接入”互联网的第一天起,就成为推进互联网全球普及与应用、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重要力量,其中不仅有理念的输出,更有实践的推进,二者相辅相承,共同构成中国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路线图。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双刃剑”作用的日益显现,当前网络空间治理在追求“发展”与“安全”的 平衡过程中,不得不将治理重心更多地向网络安全治理倾斜。在此过程中,中国全方位、多渠道地参与了相关治理进程,与国际社会各方一道共同探索有效治理的路径与方案,共同致力于“和平、安全、 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建设。 In China and Cybersecurity, the authors summarize China’s efforts to work with other countries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cyberspace governance system with a view to establishing a safe, open, and cooperative cyberspace, and building a multilateral, democratic, and transparent framework for global Internet management. The book also covers China’s involvement in the formulation of relate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hosting the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and 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cybersecurity among Chinese netizens.
-
德国国际危机管理与实践研究邹露 著一、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国际政治–安全领域的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梳理相关中、德、英文献和政府官方文件,探索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理论基础,再通过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案例分析和对比,对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和机制研究结论进行论证,最终得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结构与特征,并总结其借鉴意义。(二)研究重点问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试图解释以下问题:①\t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是什么?②\t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考量因素有哪些?③\t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由哪些部分组成?④\t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可行性与局限性体现在哪?⑤\t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三)主体部分框架第一部分对西方国际危机管理理论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对德国和中国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梳理与详细介绍,为本研究做好知识铺垫。第二部分是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借助角色理论、文明力量理论和欧盟危机管理理论及模式,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梳理德国政府危机管理相关文件、报告及论著,对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理念、战略基础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深入探索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从法律基础、原则与手段、决策机制、三段式实施机制,结合国际组织框架,提炼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的整体框架。第五部分以乌克兰危机和难民危机为案例,对危机管理实践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对比。最后一部分对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进行总结,对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德国国际危机管理机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并对德国国际危机管理的前景进行展望。二、主要观点第一,德国高度重视国际政治-安全危机及其管理。第二,德国认识到必须与世界上所有重要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才能有效管理国际危机,并在实践中力图与世界上重要国家及国际组织合作。第三,德国在国际政治-安全危机管理中注重民事危机预防,倾向于不轻易动用武力或至多有限地使用武力,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冲突升级或发展,造成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第四,德国国际危机管理始终离不开欧盟框架,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为德国参与国际政治-安全危机管理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形成一定的制约。
-
公众舆论与北洋外交应俊豪 著本书是“文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以巴黎和会“山东问题”为切入点,探究北洋政府在处理此一事件时与当时公众舆论的互动关系,进而呈现出有异于以往面貌的北洋外交。特别是中国公众在看待对外关系上的种种问题时,所抱持的态度与产生的舆论倾向,其中“反日”舆论与“亲美”舆论的产生与互动,则是本书的研究重心所在。
-
多维北极的国际治理研究赵隆 著随着各国和非国家行为体北极活动的不断增加,北极治理的赤字现象逐渐突出。本书针对北极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跨域性特征,基于主体间的认知异同提出“多维北极”概念,探索北极问题的气候与环境边界,分析北极的知识权力构成与认知共同体建设,评估北极多利益攸关方的战略取向和博弈态势,总结北极开发的成本与收益平衡原则,在此基础上梳理北极国际治理的体系化进程。
-
中国的海外利益蓝皮书于军 著海外利益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海外延伸,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海外利益覆盖经济、资源、文化、安全等领域,并由原来单纯的地理空间拓展到国际制度层面,已经凸显为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议题。本书综合研究2018-2019年中国的海外利益,包括导论、6章内容和大事记。
-
面向新时代的中拉关系吴白乙,王荣军 编《面向新时代的中拉关系》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拉关系和对拉战略研究”结项成果。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基础上,该书逐层分析中拉合作的各个领域,明确指出中拉关系进入“构建发展”的新阶段,面临转换、提质的历史机遇。中拉关系的未来发展应当打造以经贸合作为主线的全方位整体合作,扎实推进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彼此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政策和资源配置的联通、兼容、共济。
-
欧亚大陆的黎明布鲁诺·玛萨艾斯 著,刘晓果 译融合历史、外交和历时6个月的欧亚大陆旅行见闻,从巴库到撒马尔罕,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北京,玛萨艾斯描绘了一幅变革中的地缘政治图景。我们能够从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香港和新加坡等城市的全球化繁荣,在土耳其日益重要的全球角色,以及美国对其全球定位的重新思考中,看到欧亚主义正在到来。特朗普掌权和英国脱欧都应被视为对全球秩序大转变的回应。 通过与伊朗艺术家、俄罗斯特工、中国学生、土耳其革命分子、切尔克斯时尚设计师和布鲁塞尔政治家的对话,玛萨艾斯描绘了一幅引人入胜的欧亚边界变迁的画卷。《欧亚大陆的黎明》认为应该尽早地结束对世界上大岛的人为隔离,以超大陆的视角看待今日世界。
-
白宫掌权者孙成昊,肖河 著权力的游戏 揭开白宫决策中枢的神秘面纱这是一群“出类拔萃之辈”,也是美国政坛最有权势之人,这些人如何在历史风云变幻之中主导白宫决策?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本书力求剖析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对外决策机制70余年的历史演变,揭露白宫内部总统与核心幕僚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探秘白宫决策的“神经中枢”!
-
全球卫生治理中的中等国家徐文姣 著本书以中等国家理论和自由国际主义为理论基础,全面考释了加拿大在全球卫生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其在参与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路径选择以及影响角色变迁的国内外因素。作者认为,中等国家在国家意愿和能力达到匹配状态下,可以在全球治理的“低政治”领域担当倡导者,但在参与路径上具有对多边合作的偏好,并善于在本国具有资源优势和专业技术领先的领域选择性地担当倡导者。
-
双重结构与俄罗斯的地区一体化政策顾炜 著书稿以俄罗斯为对象和切入视角,探析俄罗斯在冷战后近30年对后苏联空间发展一体化政策的影响因素,归纳和总结其政策变化特点,进而判断俄罗斯的政策走向和后苏联空间一体化的发展前景。作者从层次分析、地区、地区主义和地区一体化等国际关系基本概念入手,在全面梳理国家参与或支持地区一体化发展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以更好的解释俄罗斯的政策和行为。作者将研究视角落于结构因素对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她认为“一超多强”的体系结构和“一强多弱”的地区结构共同影响了俄罗斯对外政策意愿。近30年来尽管地区结构和体系结构的基本形态没有发生明显的质变,但体系结构和地区结构的不同变动情况,以及俄罗斯在每一结构中的相对权力地位存在的不平衡变化,分别对俄罗斯的地区一体化政策和意愿提供不同的激励或者制约,从而影响了俄罗斯的态度立场和政策选择。在搭建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本书将1991年以来的近30年划分为6个阶段,分析每个阶段中俄罗斯地区一体化政策的特点,把握双重结构中俄罗斯的相对权力地位和主导观念的变化,从而阐释俄罗斯在不同的阶段节点改变或调整其地区一体化政策和立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