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外交与军事历史评论梁占军 编《外交与军事历史评论》是首都师范大学文明区划研究中心和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共同创办的一本专题集刊。其本意在鼓励学者突破学科壁垒,从外交与军事互动的新视角来探讨国际关系史上应对国际争端的典型案例,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为现实国际问题的处理提供有效参考,彰显历史研究对现实的资政作用。本集刊的创办是寻求突破上述研究困境的一种尝试。它立足于从历史的实例中提炼和总结经验,鼓励通过跨学科、多角度的案例研究,为处理现实中类似的热点国际问题提供历史借鉴。所设定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青年论坛”“史料选编”“书讯与书评”“学术动态”等,兼顾现实热点问题与历史专题的研究。其选文优先侧重国际关系史上重大的国际冲突或国际问题的相关决策研究,注重分析各国政府在应对重大国际危机和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是如何借助外交和军事手段来化解危机或解决争端的。入选论文原则上以首发为主,中外成果兼收;同时也不排除经过修订和充实的已刊重要文章。其中“史料选编”栏目是从还原历史本真和细节出发,编译一些主题相关的档案或重要文献资料。其基本原则是选用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并尽量保持原貌,为读者提供更真实的参考。
-
国会委员会与美国对华决策研究张腾军 著“当国会开会时,它只是在进行公开展览,当委员会开会时,才是国会(真正)在工作”,美国前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国会委员会地位的阐释至今仍具有说服力。作为国会组织架构中的次级单位,委员会不仅掌握宪法赋予国会的大部分权力,且身处国会立法决策过程的核心环节,几乎没有提案能够不经委员会审议而最终成为法律。在国会政治体系中,委员会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精简到扩张再回到精简,在不断的自我变革中形成了成熟完备、等级化的制度体系,在国会决策中拥有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委员会权力之盛,使国会更一度出现“委员会政府”时期。 从外交决策上说,国会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均与委员会息息相关。但是,在美国对华政策研究中,国会委员会的作用常常受到忽视,这首先源于对国会及其涉华角色存在误解,体现为笼统且标签化的认知,也源于对国会委员会在国会决策中的独特作用认识不足,这直接影响到对美国如何对华出牌的预判。 本书的研究以国会委员会为出发点,旨在探究国会委员会与美国对华决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委员会发展历史的梳理与运行机制的介绍,结合其在国会决策尤其是对外决策中的重要地位,从美国对华政策的历史与现实着手,剖析国会委员会在对华决策不同阶段、类型、领域中所发挥的影响,并对其影响因素及具体效果进行评估,试图展现国会委员会对华影响的相对全面的图景,为有关国会与中美关系的研究提供微观层面的视角。 本书认为,从两国交往之初的鲜有作为,到关系正常化后的趋向主动,再到冷战结束以来的全面介入,委员会的对华意识显著强化,对华影响显著增强。甚至可以说,在委员会体系中,一个主动的对华政策议程正在形成。当前,在两党对华共识的强化之下,委员会内部对华立场趋同,与行政部门积极合作或形成默契,推动层出不穷的涉华立法,对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产生较大干扰。在美国国内外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时期,委员会体制的固有缺陷正不断显露,这将推动其以更加冒进的姿态深度介入对华决策,给中美关系带来更大挑战。
-
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马丽蓉,桂宝丽 编《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研究报告》从丝路地缘环境切入,对丝路绿洲地带、丝路草原地带、丝路海陆交会地带等三个不同区域展开深入研究,旨在梳理丝路不同地带的商路或古道、驿站或古都等的地缘环境变迁的内涵、方式,分析丝路不同地带间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的规律、特征,以及廓清中国西部周边地区间在辟路交往、靠路发展、借路繁荣的文明成长中所取得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等,最终完成由互惠型的经贸关系与包容型的人文关系所构成的“丝路天然伙伴关系”的实证性研究,为建设中国西部周边地区“丝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历史依据与现实基础。
-
新丝路学刊马丽蓉 编《新丝路学刊》创刊于2017年4月,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马丽蓉教授主编,是中国首本专注于“一带一路”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建构的学术集刊,并因每期刊发高比例专家稿及其卓见而引发国内外学界的关注。本刊秉承弘扬丝路精神的宗旨,助推百年显学丝路学的发展,在跨学科、多领域中形成问题导向型的研究范式,聚焦打造“一带一路”、丝绸之路、丝路学三个栏目,展开“一带一路”政策解读、丝路历史人文研究及中国丝路学理论体系建构,将丝路学研究的静态学术资源盘活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动态现实资源,以期为“一带一路”提供扎实且全面的学理支撑。
-
外交与安全的中国思路肖晞 著《外交与安全的中国思路》以外交与安全的中国思路为主线,立足理论、聚焦战略、关注区域、探索安全。作者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框架进行阐释,从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探寻外交思想的底蕴;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范式的安全研究进行总结;对中国国家安全思想、安全理论与安全战略进行解析研判;对优化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加强国际环境塑造能力提出思考。
-
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研究报告2019李训,黄森 等 著《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研究报告2019:国别投资合作效率评价与分析》选取中欧班列沿线重点交往的21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2008-2017年我国对相关国家投资合作效率的变化水平、区域特征、影响机制,并从投资便利化视角为我国开展对外投资提出相关建议。《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研究报告2019:国别投资合作效率评价与分析》共分为两大部分:首部分为总报告,根据我国对外投资特点及投资效率理论机制构建了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从投资综合效率、投资规模效率(“硬实力”)和投资纯技术效率(“软实力”)三个层面,系统分析了2008-2017年我国对中欧班列沿线21个国家的投资情况;第二部分为分报告,一共包含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德国和白俄罗斯5个国家投资便利化评价与分析,以期从微观视角为我国企业去相关国家投资提供理论与智力支持。
-
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戴瑞君 著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备受学术关注,也长期困扰实践。其根源在于中国宪法对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失声”。《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旨在透过基于一手资料的实证研究,把握国际条约与中国国内法关系的现状,发掘其中的问题,为制度设计提供依据。《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特色鲜明:一是从立法、执法和司法角度全面考察国际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实际地位;二是梳理世界193个国家的宪法如何规定国际条约与国内法的关系,以资参照;三是从宪法、立法、司法层面体系化地提出完善中国制度的具体建议。
-
中国学者朝鲜半岛研究文献分析王玮 著本书把朝鲜半岛研究文献分为了研究著作、集刊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五个部分,并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的学科分类体系和出版发表时间对各类型文献进行系统编排。作者充分利用各种数据库和相关软件,*限度地全面搜集文献,并对文献逐一进行筛选和甄别,确保了文献数据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这对于我们把握我国朝鲜半岛研究的发展特征,发现我国朝鲜半岛研究存在的问题,促进今后朝鲜半岛研究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学术意义。
-
澳美同盟的缘起、建构和稳固于镭,隋心 著澳大利亚脱胎于英国殖民地。基于安全忧心和地区霸权野心,澳大利亚自联邦成立之日起即将“与超级大国结盟”奉为立国之策,以抵御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威胁,并借力超级大国构建地区霸权。也是基于这“两心”,澳大利亚才较其他西方国家更为倚重澳美同盟,并对美国表现出其他西方国家难以企及的“忠诚”。与超级大国结盟之策既是澳大利亚在弱肉强食的西方国际政治游戏中的无奈之举,却又不乏深刻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强权政治的政治智慧。由于澳美同盟为澳大利亚带来了远远超越其国家力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因而成为澳大利亚外交和国防政策的基石,这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所致,很难因政府领导人的更迭,及其个人好恶而改变。
-
美国气候外交研究于宏源本书系国际展望丛书?全球治理与战略新疆域之一种。本书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政治与公共政策所所长,其主要研究领域是美国战略、气候领域政策等。本书围绕美国的气候外交政策,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公然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一事件,从政党基础、外交体制、经济因素、能源和产业结构、民意变化、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全球地缘政治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全盘考察,对美国历届政府的气候外交政策、周期性、易变性特点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学者的视角对今后我们如何应对美国气候外交提出了专业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出版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