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国际关系
-
互不信任的差异性结构与锁定状态下的中日关系陈实 著《互不信任的差异性结构与锁定状态下的中日关系》提出了一种解构21世纪中日关系多次起伏的研究角度,即分析中日关系中存在的具有差异性结构的互不信任问题。《互不信任的差异性结构与锁定状态下的中日关系》认为,日本当前更关注的是基于中国综合国力上升的战略问题,而中国目前更关注的是有关历史的道德问题。中日关系之所以陷入僵局,是因为双方在战略和道德问题上的核心关切不同、结构不对称,从而形成了难以化解的结构性互不信任。其中,由于日本多次在历史问题上出现不负责任的举动,且认为历史问题已经解决并因此不回应中国的合理关切,导致中国对日本的道德不信任不断加剧;同时,日本在“中国威胁论”的基调下,视中国为对自身安全的威胁并产生了对中国的战略不信任,但由于日本的战略不信任源于不合理的“中国威胁论”且无法反映中国和平发展的意愿,因此中国不可能给予日本理想中的“回应”。由于核心关切领域不同,两国因此缺乏同时解决问题的动机,这因此导致中日关系锁定在时好时坏的状态中。《互不信任的差异性结构与锁定状态下的中日关系》通过定性分析确定中日互不信任的关键领域,并对相应指标进行包括官方话语的定量分析、民意调查结果解读和学界访谈等多角度分析,以论证互不信任的差异性结构的存在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
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石善涛 编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中篇为和平发展:开创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下篇为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书梳理和总结70年来外交战线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积淀和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化解和处理未来面临的问题、遇到的风险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文化冷战张杨 著冷战时期,历届美国政府为了实现其多重冷战政策目标,制定并实施了种类繁多的意识形态战、信息战、争夺“人心之战”和文化冷战等活动,“青年领袖项目”是其中为重要且持续时间长的项目之一。尽管历幅政府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随时调整其政策目标和策略手段,但“青年领袖项目”的总体目标和核心思想并没有改变。概括言之,美国“青年领袖项目”致力于影响“潜在青年领袖”这一特殊的目标群体,在冷战背景下,要实现的目标主要有三个:其一,识别并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领袖,使其“摆脱”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接受西方的民主自由观念,为促成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改变”积蓄力量;其二,接触并培养新兴国家或转型国家的潜在青年领袖,使其接受并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所在国家的道路选择;其三,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维持美国与结盟国家友好关系,塑造美国的正面形象,帮助美国冷战政策目标和外交政策目标的更好实现,为美国的实力政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全球要事报告2019-2020王宪磊 著《全球要事报告(2019-2020》的主报告“全球大势”是主编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等的体会,在各个专题报告和历次“大事要事研讨会”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各位作者和专家集体智慧的汇集。各个专题报告的观点,凸显了年轻的博士、博士后们的原始创新观点和思维。中国视角、全球视野,对大事要事深入研判预判的新理论新方法。若把各个报告连起来阅读,学养深厚的读者们会聆听到新时代的“全球大势”、看到全球的“全球大势”,这对如何“下好先手棋”和怎样发挥好“临门一脚”功夫给予智慧上的启迪。
-
中欧关系70年大事记钱小平 著《中欧关系70年大事记》以编年体大事记方式,从历史的角度记述了70年来中欧关系的发展演变历程,涉及欧洲众多国家,兼顾欧盟有关各个区域组织,内容涵盖中欧关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及科技等各个方面;便于人们梳理巾同与欧洲国家关系发展的脉络,认识中国与欧洲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进而归纳总结中欧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规律,以便把脉未来相关政策走向。
-
文化冷战与认同塑造翟韬 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当时中美对抗的形势之下,美国很担心东南亚华人华侨成为当地社会和新独立国家产党力量的急先锋和“第五纵队”,所以对东南亚华侨华人群体投注了异乎寻常的关注和行动,主要依靠宣传文化手段来争夺当地华人华侨人心,期望使其心向“自由世界”。冷战时期美国对华人华侨宣传是美国对外心理战很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该问题的研究对理解当前的中美关系和大国竞争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研究王磊 著本书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王磊主编,是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研究丛书的成果之一。本书主要以《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相关报道为语料,选取了关于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北京国际电影节、2020年世界休闲大会、大兴国际机场、2022年冬奥会、中关村科技园、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等在北京举办的活动的相关话语,运用语篇历史研究方法,结合北京市相关部门话语传播的成功经验,从北京国际交往中心话语建设角度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北京如何在话语建设和话语传播方面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推动北京国际城市形象传播,提高城市影响力。
-
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刘波 著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是参与全球化的先锋力量,北京作为中国超大型城市,正努力打造国际交往活跃、国际化服务完善、国际影响力凸显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0)》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外国问题研究所主编的年度发展报告,内容力求思考与回应北京城市国际化前沿热点与焦点问题,把脉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趋势,顺应全球化下国际大都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发展报告既关注关乎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历史方位和内在规律等问题,也体现平台建设、路径选择等主题,以期实现城市行为体首都北京与国际其他行为体之间的多向度比较研究。报告围绕北京国际交往中心研究专题,共设六个板块。“城市外交”板块主要探讨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外交配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参与全球治理、促进地方发展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贸会展”板块主要探讨城市经贸会展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未来趋势、品牌建构以及国际城市会展比较等。“文旅形象”板块主要探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过程的软实力因素,以及北京城市形象与品牌建设。“服务设施”板块主要探讨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过程中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设施以及其他国际城市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经验。“组织管理”板块主要探讨京津冀三地在建设世界城市群过程中,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2022年北京冬奥会”板块主要探讨2022年冬奥会赛事筹备组织工作,以及国外体育城市发展情况。
-
文化欧洲的分与合张惠玲,贾庆军 著本书分上篇(“脱欧” 还是“回归欧洲”?——政治文化视域下的英欧关系)和下篇(当代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认识欧洲一体化的一个视角),试图从文化视角分别解读英欧关系以及欧洲一体化进程。上篇主要是从文化传统和现实因素的角度考察战后英国对欧政策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轨迹,试图揭示出文化因素是决定战后历届英国政府对欧政策的一种深层次的动因。下篇探讨欧洲文化认同及其建构与欧洲一体化的互动关系,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体化与民族化的对立与冲突,从这一意义上讲,一体化的过程就是欧洲国家在各种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的过程。欧洲文化认同的建构必然走多样化与一体化相结合的道路。
-
均势与合作刘琳 著《均势与合作:东南亚军事与安全问题研究》希望围绕一个综合性架构,结合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特别是均势与合作这两个视角,全面分析和探讨与东南亚军事和安全有关的问题。同时,与不少研究从大国角度看待东南亚不同,该书主要从东南亚国家和东盟的视角来审视相关问题。第一章主要是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的总体分析,其中既包括领土海洋争端等传统安全问题,也包括恐怖主义、海盗、跨国犯罪、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还涉及东南亚各国内部的分离主义活动,以及各国政治转型等对其自身和整个地区的安全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章还对东南亚安全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与归纳,特别突出均势与合作安全理念,这是贯穿书后续章节的主线,因其提供了对东南亚诸多安全问题和安全实践进行解释的理论框架和深层逻辑。第二章从均势理论角度探讨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这是冷战后东盟及东盟各国处理与大国关系的主要思想,其内涵及演变对东南亚地区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自16世纪逐渐沦为西方殖民地以来,东南亚便成为大国争夺和关注的地区,大国对东南亚安全的影响深刻而持久。也正因为如此,东南亚安全中对均势的关注一直很突出。各大国努力实现有利于自身的力量平衡,而东南亚国家则试图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及亚太地区安全形势的重大变化,东南亚因其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及对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各大国的重视,同时,东盟也在不断调整着自身的大国平衡战略。第三章探讨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主要是从建构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视角来审视东南亚安全。众所周知,冷战结束后,从1994年发起成立东盟地区论坛,到其后的一系列军事与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东盟均试图通过多边主义与安全合作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同时促使各国形成合作习惯与地区认同。这是东盟对地区安全的重要贡献,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均势与合作:东南亚军事与安全问题研究》从第四章开始主要关注东南亚的军事问题,因为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东南亚各国在维护自身安全时,除了利用大国平衡和多边机制的约束力,还很重视自助,即发展自身军事力量。这是其实现有利于自身的均势所做的努力之一,也是冷战后东南亚出现“逆裁军”现象的原因,近年来东南亚各国正在继续加速推进军事现代化建设。第五章探讨东南亚军事安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事一军事关系。基于历史、传统等原因,东南亚各国军队历来在其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同一般的作用,对东南亚各国的军事发展乃至政治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时也是我国学者在研究中关注比较少的一个方面。第六章研究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和防务合作问题,既包括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军事合作,也包括东南亚国家与诸大国的军事合作。利用军事防务关系影响调动与大国的关系,也是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的一部分。第七章则从中国的视角考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军事和防务关系,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