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
-
阿拉斯加北坡石油开发与管道建设争议及影响张文静 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计划,简称“优博出版计划”,2020年开始实施,对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择优支持出版。《阿拉斯加北坡石油开发与管道建设争议及影响》主要论述了二战后美国极高的能源消费水平与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之间产生了剧烈的冲突,从而引发了阿拉斯加北坡石油开发与管道建设争议。这一争议影响深远,促进了有关阿拉斯加土地和资源开发的一系列关键法律的颁布与实施,既有效地调节了阿拉斯加开发与环保的冲突,又推动了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与进步。
-
冲突与治理靳晓哲 著,郑先武 编本研究具有以下现实意义:一,对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探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分离运动产生的原因,为发展中国家解决族群冲突等问题提供一些指导。族群问题既是现实问题,又是历史问题,特别是在东南亚这样历史上存在诸多民族纠葛的地区。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现实,探究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的起源问题,可以为处理当下各国面临的族群矛盾与冲突,提供更为详细的历史素材,为解决相关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从分离运动的起源看,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要素,均可能成为诱发分离运动的原因,但在具有的案例中不同因素的表现不同。就东南亚地区而言,除上述因素外,殖民的历史、外部的干涉、国际环境等的变化,都是分离运动演化的重要背景。英国、荷兰等西方殖民国曾在东南亚推行“分而治之”和“以夷制夷”等统治、管理政策,在殖民统治即将结束之际,因不情愿就此撤离,“有意”制造了一些跨界或跨地区民族矛盾,为该地区复杂的族群冲突埋下了隐患。贺圣达先生认为,英国在缅甸推行的“分而治之”政策,将缅族和少数族群区分开来,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这对独立后的缅甸族群关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恶劣影响。因而,以历史为基础,从历史出发对东南亚分离运动的起源与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对于理解当前东南亚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发展中地区的族群冲突、分离主义现象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对东南亚地区分离运动的治理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总结各国、各地区族群政策的经验与教训,为应对相关威胁与挑战开拓新的思路。在全球化时代,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分离主义问题属于族群矛盾的一种,与民族国家建构几乎同时出现。作为一种人类社会长期存在的矛盾,族群问题与分离问题的治理,有赖于各国政府在处理、应对时的能力与经验。实际上,分离运动的发展与分离运动的治理,是同一问题的两面,其区别在于站在谁的立场上进行思考。作为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先进的政治社会结构,主权国家的性质决定了各国治理分离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而且,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国家是基本的分析单位。正因如此,站在主权国家的立场,思考自身的民族政策及分离运动产生的原因,尤其是区分分离运动精英与普通成员行为动机等差异,对于更好地解决分离问题,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各国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家结构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处理分离问题时政策各异。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共性。
-
20世纪上半叶自华赴美的俄国侨民[俄罗斯] 伊戈尔·波兹尼亚科夫 著,黄明拓 译本书介绍了一个特殊群体——俄罗斯海外侨民20世纪上半叶迁入中国继而移居美国的历程。作者往来于太平洋两岸的上海和旧金山等多地,从历史人类学视角,考察和评述了基于民族自我认同的自华赴美俄侨移民史,追溯了时代背景与社会文化渊源,研究了美国俄侨向中国俄侨提供援助的项目及美国移民法,分析了中国俄侨的身份转型因素,介绍了自华赴美俄侨作为离散族裔的现代生活状况。全书主体内容包含四部分:1.档案文献及史料综述,介绍中国和美国关于该主题的档案馆藏情况;2.民族心理学分析,从民族、性别、年龄等角度出发,论述俄侨的身份认同特征;3.介绍在20世纪上半叶美国移民法日趋严格的背景下,美国俄侨对中国俄侨的援助;4.部分自华赴美的俄国侨民的履历生平。本书吸收了中美两国丰富的史料文献,所开展的社会人类学和民族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对于增进中俄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在科学教育领域的人文合作具有积极作用。
-
一带一路国别研究报告刘阿明 等 著,王振,王健,李开盛,王震 编本丛书系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项“‘一带一路’沿线国别研究报告”的成果,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发展为着眼点,对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重大专题以及与中国的双边关系进行比较深入、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本丛书的特色是:首先,通过跨学科协作,突出基本国情研究的综合性,分别从综合国力、人口结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结构、政治生态、民族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对沿线国家的基本国情进行深度剖析。第二,结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突出重大专题研究的专业性,重点关注各国的中长期战略、投资与营商环境、中心城市及其区域影响力等方面。第三,着眼于务实合作,突出双边关系研究的纵深度,从历史与前瞻、中国观、“一带一路”与投资贸易关系等方面呈现沿线国家与中国的关系。
-
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威廉·琼斯 著在造就新世界方面,“一带一路”厥功至伟,其全部活动本身,不仅是一股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力量,而且是通向和平与繁荣的稳定发展之锚。 在过去第一个十年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延伸到了五大洲各个角落,足迹遍及160多个国家。当地社会深受其益,在开展“五通”和项目落地的过程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源自中国的经济动力,也体悟到与以往各种全球化运动大为异常的精神禀赋,即中华文化的义利观,以及当代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生活哲学、管理理念和奋斗取向。 毋庸讳言,“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伟大的创举,是中国对全球化下半场的杰出贡献,也是世界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一场解放运动,或许还是对人类本质在世界范围的一次淬炼和提升。
-
联合国发展系统功能实现与改革方向研究梁琳 著本书基于作者在联合国的工作经验,总结联合国发展系统对世界发展和变革的作用,概述了联合国发展系统从产生到演变的全过程,并对现在联合国发展系统组织分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创立后是如何通过吸收先进的经济思想,实现了从片面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向消除全球发展不平衡的转变。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立足于联合国发展系统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进一步阐释并强调了联合国发展系统内部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
非洲新思想者[南非] 奥尔加·比亚洛斯托卡 著,[南非] 奥尔加·比亚洛斯托卡 编,杨晓华,田春霖 译本书是一部论文集,学者们围绕非洲大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安全、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如何影响发展战略等问题展开讨论。整部著作由四部分组成,学者们共同认为,文化的广义定义为生活方式、价值控制体系、实践表达方式,是重新将非洲构想成融合、民族自觉、社会经济繁荣之地的核心;他们通过情景化发展论述,意在影响政策和实践,使二者的叙述方式由“一刀切”转变为更道德、更社会多元化的模式。
-
1549年英国凯特起义刘博 著1549年凯特起义是英国中世纪末期都铎王朝非常大的一场人民起义,当时的英国正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一个重要阶段。凯特起义是一场富裕自耕农领导的,由城市自由人、手工业者、商人、小农和流浪汉等城乡社会下层劳动人民广泛参与的,反对贵族压迫、追求社会公正的暴力抗议活动。凯特起义是16世纪中叶英国动荡年代诸多起义中发展非常成熟的起义,是英国社会危机的集中表现。这场社会危机是由圈地运动、宗教改革、政治改革、货币贬值、人口和社会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的。凯特起义对英国政治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是英国“大众政治”的标志性事件。《1549年英国凯特起义》分析社会危机的发生规律,认为大众政治有革命、起义、骚乱、请愿和舆论五种形式。
-
公平的南非农村社会经济变革[南非] 彼得·雅各布斯(Peter T.Jacobs) 编,邢玉堂,李朝渊 译结构性两极分化在21世纪日益加剧,对农村社会经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公平的南非农村社会经济变革:土地、气候和技术革新》是首本围绕该主题进行多维和综合分析的著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全球经济财富和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且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农村地区土地不平等十分突出,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错综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变革?作者在探讨土地不平等、气候变化和技术创新等相互关联的主题时提出了诸多关切,进行了原创性思考,并提供了全新的真实视角,重新审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不平等。该书主要考察了南非的情况,部分章节涉及卢旺达和巴西。
-
奥古斯特·倍倍尔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赵婷 著奥古斯特·倍倍尔(1840-1913)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主要领袖和创始人之一,也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的政治家和活动家。倍倍尔的一生,经历了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壮大的整个历史时期,即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至后来社会主义工人政党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奥古斯特·倍倍尔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主要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议会斗争、妇女解放、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等方面阐释了倍倍尔的社会主义思想。他的这些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