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
-
德国蓝皮书郑春荣德国蓝皮书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组织编写,逐年对德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形势进行跟踪介绍与分析,为了解和研究德国提供最新的信息、动态、发展趋势及相关学者的观点。本年度的主题是“‘时代转折’下的德国”。2022年是朔尔茨政府执政的第一年,由于受俄乌冲突和对俄罗斯经济制裁的影响,德国经济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正在经历一场“时代转折”,本书分析在此局面之下朔尔茨政府所采取的内政与外交举措以及俄乌冲突给其带来的各方面挑战。“总报告”从总体上分析了2022~2023年德国内政外交的走势。“分报告”聚焦德国2022年的政党格局、经济与公共财政状况、外交与安全政策。“政治专题篇”评述了“交通灯”联合政府执政第一年遇到的多重危机和内外矛盾、俄乌冲突背景下德国能源与气候政策的调整、能源危机背景下德国社会动荡形势的走向与影响。“经济专题篇”介绍了多重挑战下德国新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朔尔茨政府科技创新政策调整趋向、德国专业人才新战略,以及德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政策规划与创新路径。“外交专题篇”剖析了俄乌冲突背景下德法关系的走向、德国对美俄政策的调整、朔尔茨政府对华经贸政策及中德经贸关系走向。
-
美国问题研究吴心伯 编暂缺简介...
-
南非和解事实的再思考[南非]凯特·莱夫科·埃弗雷特,[南非]拉詹·戈文德,[南非]唐纳德·福斯特主编本书以南非民主转型后的社会变迁为主题,分为几个部分综合研究:第一部分,转型正义(涉及对社会变迁的衡量、转型正义评估等);第二部分,社会关系(涉及城市化、种族隔离和种族间接触的变化特征等);第三部分,转型(涉及南非黑人阶级形成的社会影响、职场平权运动等);第四部分,政治参与和机构(涉及对政治信任与达成和解之间关系的探讨、种族隔离时期南非人民的反抗等);第五部分,身份认同(涉及国家建设、少数族裔身份认同等)。
-
政治发展比较研究房宁,郭静主编本书汇集了“亚洲工业化时代政治发展比较研究”课题组成员十余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主要是在对象国家和地区开展较大规模的田野调查,以现场观察、访谈为主要手段开展专门化、系统化的比较研究。由十余位国别区域研究和比较政治研究领域的中青年学术精英组成的调研团队,足迹遍及亚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对重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考察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状况,剖析多国工业化时代政治进程的演进机制。这一研究项目开启了中国比较政治学研究的新范式,把中国的比较政治学研究从案头带到了现场,推进到了实证性研究的新阶段。
-
遭遇发展【美】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汪淳玉,吴惠芳,潘璐北美和欧洲的工业化国家何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仿效的模板?战后的发展话语如何创造了所谓的第三世界?在《遭遇发展》中,阿图罗·埃斯科瓦尔揭示了发展政策如何成为一种控制机制,其广泛而有力的控制毫不逊于殖民统治。埃斯科瓦尔对发展的话语和实践进行了富有启发的分析,并讨论了后发展时代的替代性愿景。他着重指出经济学家在发展话语建构中的作用,仅以哥伦比亚的案例就足以表明,粮食生产的经济学话语带来的只是不切实际的计划和更严重的饥饿。新版的前言内容充实,埃斯科瓦尔回顾了自 1995 年本书出版以来有关全球化和后发展的论争,提出对“后发展”进行重新界定,以适应当下急剧变化的时代背景。他还以近年来拉丁美洲的社会运动为例,呼吁拓展发展的“多元研究”领域。
-
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邹治波著本书研究对象为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国际安全秩序与规则,重在厘清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体框架、构成,分门别类梳理国际安全的规则,使人们对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体概貌和各国需遵循的各领域的国际安全规则有一个全面认知。本书厘清了国际安全秩序的概念、构成要素、定义及内涵,阐述了其评判方法、标准及框架;追踪和总结了国际安全秩序演变的历史和规律;提出了国际安全秩序体系建构方法并据此给出了现有国际安全秩序的框架、组成和内容,梳理出国际安全秩序的整个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对主权与领土安全、国际公域、和平解决争端、武装冲突与战争、裁军和反恐六大安全领域的154个国际安全规则进行了全面梳理;提出未来国际安全秩序的发展目标、方向和行动、措施。本书兼具学理探索、政策研究和工具使用特性,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
美国卫星产业组织研究李卓键 著本书从产业经济学视角,梳理了美国卫星产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组织特点,分析了美国卫星产业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总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阐述了美国卫星产业组织擅用市场机制改善寡占型市场结构,管理层引导市场行为及产业经济绩效高、社会效应强的优势,也存在集中度偏高、市场风险大及限制性条款制约发展等问题,期望能从中去粗取精,对我国卫星产业发展有所助益。
-
拉丁美洲的民粹主义董经胜民粹主义是遍及全球的政治现象。与其他地区相比,拉丁美洲的民粹主义运动声势更大、更加频发,拉美地区似乎培育了更加适合民粹主义生长的土壤,其根源何在?拉丁美洲的民粹主义有何独特性?民粹主义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民粹主义是推动还是削弱了拉美的民主制度?搞清这些问题,既有助于理解20世纪以来拉美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可以丰富学术界对民粹主义的研究。本书探讨了拉丁美洲民粹主义发展的三次高潮,即20世纪初到60年代以巴西和厄瓜多尔为代表的经典民粹主义、90年代以秘鲁和阿根廷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21世纪初以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为代表的左翼民粹主义,对于不同时期拉美不同国家民粹主义的具体特点进行了细致分析,并阐述了其对政治改革和经济建设影响。
-
地缘战争王德培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本书阐述了从古典时期,直至到近现代,伴随着地理发现、重商时代、工业革命等历史重要转捩点,而出现的因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引致的大国冲突;分析了海权与陆权在历史上的三次重大博弈,以期洞悉其中兴衰的脉络,透视百年变局的底牌。
-
谁是世界的威胁保罗·乌里奥本书系统解读了美国是如何向世界强行推行自由民主等观念及其表现出的各种优越感的。美国在建立后,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扩张,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本书深刻理性系统地评判了美国是如何对世界进行霸权渗透的。美国非常迷信自己的“优越”与“进步”,霸道地对待敌人和盟友,不断向全世界推销“普世价值”,翻新各种版本的“美国故事”,并传播布道各种迷思。苏联解体后,美国相信自己站到了历史的顶峰,将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下统治全世界,基于其意识形态和利益格局构建新的国际规则,并用新的战略、新的故事遏制中国,预言“历史的终结”已经到来。本书深入分析了关于美国对中国的迷思和谬见,并对中美意识形态数百年来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追溯。本书研究表明,美国难以适应国际体系变化,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将西方思想和儒家价值观相融合,形成新的意识形态,更具韧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美国的霸权并没有将推行不同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国家推向“历史的终结”,相反,反抗霸权的力量风起云涌。西方统治世界的帝国历史正在走向终结。美西方对中国存在诸多谬见,尤其习惯用其自身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解释中国,并为干涉中国经济找到“正当”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