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
-
国际政治理论(美)沃尔兹 著引进和交流,是国际研究诸学科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环节和纽带。没有引进和交流,学术就难以活跃,也不易创新。每一位从事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学者、每一位学习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学生,无不深感阅读外文原文文献的重要性,他们都深知,原文的报刊、教材和专著,是获取*国际信息、*理论论争、*参考资料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来源,而获得这样的原文文献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因此,他们极其渴望更为方便地直接接触到原文文献。而在目前不易直接在国内购买原版书籍的情况下,采取原版影印的方式引进国际上的优秀教材和专著是解决问题的一条捷径,如此就可以使国内普通读者方便地获得有权威的原文读物,从而可以快速了解国外同行的教学和学术成果,为深入学习和研究、为开展有效的对外学术交流、也为国际关系诸学科在我国的创新和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这套“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原版影印丛书”,正是基于上述认识而组织出版的,并且得到了我国国际关系教学与科研领域有权威的专家教授们的认可,他们分别来自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院、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等单位,作为本套丛书的学术顾问,他们愿意向我国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广大学者和学生共同推荐这套丛书。本丛书批先行选入了一些经典文献选读性质的国外优秀教材,也包括美国大学中的一些知名国际关系学教员所编著的教材,内容主要在国际关’系理论方面,也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方面的优秀教材。它们皆可称为原文中的精品,值得研读和收藏,不仅如此,由于它们本身在国外的大学课堂里都是应用较广的教材和读物,所以特别适合作为我国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专业大学教学中的参考读物,甚至可以直接作为以外文授课的课堂教材。在每本书的前面,我们都邀请国内比较权威的专家学者撰写了精彩的导论,以指导读者更好地阅读和使用这些文献。
-
21世纪初期世界政治的基本性质和中国的应有战略时殷弘 著本书论说21世纪初期世界政治的基本性质,阐析中国面对的基本形势和当前主要对外问题,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各项分支性战略,以及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内统率对外政策全局的中国对外大战略构想。全书包含三大部分,它们就理论和思想方法而言,其特征分别在于:对当代世界基本状况和趋势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论析;关于冷战后(特别是美国“9·11”事件后)世界和东亚国际政治“经典式”的权势关系考察;与中国对外操作密切相关的国家大战略理论观念。
-
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研究魏亮著印度与中东(西亚)是人类古代文明的两大发源地,两者山水相连,文明交往高峰迭起,经年不断。20世纪以来,印度与中东国家面临殖民压迫和统治、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等严峻挑战,努力谋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经过多年积累,21世纪的印度与中东国家关系呈现出政治、经济、军事、安全“四角齐全”的崭新格局,全面发展双边关系成为双方有效应对当今世界格局变化和秩序重构的理性选择。印度与中东国家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维度和丰富的现实维度,因而有着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印度正在成为中东舞台上的“新玩家”。
-
悲剧悄悄来临姜琦,张月明 著在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8国共产党相继丧失执政地位,这场多米诺骨牌式政治大地震,演变为东欧社会主义悲剧。本书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景式的回顾和反省了东欧国家人民民主革命和建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从起源的视角,透彻分析了战后东欧社会主义成败得失,追寻探究了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与内外因素,展现了每一东欧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又如何丧失政权向资本主义方向演变的各自特点。本书以大量的事实和详实的材料概述了东欧剧变的全过程,个人见解可圈可点,所得结论令人信服,对深入研究和探讨东欧剧变、执政党垮台的原因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规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学习领会“三个代表”思想的丰富内涵,回答人们关注的东欧共产党为何丧权垮台、中国共产党为何兴旺发达等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切关注世界社会主义未来发展、关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前景人不妨一读。
-
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德国政府与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研究李以所著作为推行政府和民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后发国家”,德国民间部门的发展路径与英美存在较大差异,它既能与政府确立相对密切的关系,又能保持自身独立性,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德国政府拥有悠久的地方自治传统,常以实现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而著称于世,较为成功地引进并推广PPP发展模式即为其中的标志之一。PPP在德国的推行并非畅通无阻,自始至终伴随着诸多方面的批评和质疑。尽管中德两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本质不同,但在政府与民间合作领域存在颇多相似之处。本书系统性地从历史角度全景式地总结分析德国的理论探索、经验教训,观察其实操步骤和演进路径,对正在寻求中国问题解决方案的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美)吉尔平 著本书向读者介绍了一种国际政治变革中新的重要理论,它建立起了一个概念性框架,这一框架可能会改变我们看待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吉尔平教授认为,国际关系的本质数千年来未曾改变,他综合运用历史、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来论述世界秩序中引起变革的力量。讨论集中在国际体系中不同的力量增长以及这种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经济或军事力量平衡的变换削弱了现存体系的基础,因为改变这种体系所获得的力量取决于增加收益、降低成本。吉尔平认为,其结果是行为体通过领土的、政治的或是经济的扩张来变革体系,直到维持变革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当国家根据它们的利益来发展实力、变革体系时,它们会为之奋斗,不论是通过增加经济效率,追求共同利益的*化,或者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重新分配财富和权力。
-
中亚研究曾向红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近年来区域国别研究浪潮的兴起,近年来中国的中亚研究获得了强劲且良好的发展动力。不过,中亚研究的学理化程度仍有待提高是学界的一个共识。本书的主要目标在于讨论有助于提高中亚研究学理化水平的若干理论路径和攸关中亚地区稳定的部分核心议题。其中,第一部分考察了三十年来中亚研究的基本状况,并基于此分析了可针对中亚地区开展学理研究的两条路径:比较区域研究的运用和中层概念的创新;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三个或许可衍生相关学术命题的涉中亚研究议题:“颜色革命”、地区治理、地区秩序。通过在研究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内”“外”互动的结合,本书希望能在倡导并促进国内的中亚学理研究上做出初步探索。
-
国际政治科学阎学通 主编国际权力能否和平转移,从而霸权国与新兴大国这间如何实现和平共处,这被认为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期有两篇文章对此给予了实证分析。封永平的《认同变迁:英美权力的和平转移》一文对英美之间权力和平转换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冷战后,两次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所昭示的军事技术革命,促使人们对这一问题重新进行审视。本期有两篇文章围绕攻防论展开。邹明皓和李彬的《美国军事转型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回答的核心问题是9·11之后美国进行的军事转型将如何改变世界上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陈昌升的《论全球历史进程对国家主权的构建》所解释的问题是,为什么主权国家能够成为国际政治的基本行为体。作为本期的学术评论文章,宋伟的《结构现实主义是个体主义吗》是对温和建构主义关于结构现实主义批评的回应。
-
印太战略视阈下日本对外安全政策研究王竞超著近年来,印太战略已成为观察日本对外政策的重要视角。就日本印太战略的构成与内核来看,对外安全政策,特别是对外海洋安全合作一直被日本视作该战略的核心支点之一。本书以印太战略为视阈,围绕日本对外安全政策进行了详细梳理、深入剖析,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