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构造学
作者:李德生 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0-01
ISBN:9787030357540
定价:¥18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精)》旨在研究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国大陆及陆架盆地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由多块体、多山系和多盆地拼合而成,形成多旋回、多期次,海相和陆相都很丰富的油气生成和聚集过程。我国石油地质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大庆长垣二级构造带整体含油的理论与实践”;70年代提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滚动勘探开发的理论与实践”;80年代提出“古潜山”、“古隆起”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理论与实践;90年代提出“前陆盆地逆掩断层相关褶皱的理论与实践”。进入新世纪以来,对四川、鄂尔多斯、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和准噶尔等多旋回叠合盆地重新认识,加入了页岩油、页岩气等新元素,建立了“立体勘探”的新模式,预测南方地区各盆地古生代海相页岩会成为勘探页岩气的新领域。2010年9月,李德生院士在“盆地构造研究前缘与新进展”研讨会上作了“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会后,由李德生院士主持,何登发、吕修祥、吴晓智和李伯华等专家选定有关论文并撰写主要章节,同时邀请国内专家补充相关论文,完成本著作。《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构造学(精)》学术性和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可供油气勘探、科研管理工作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作者简介
李德生,院士,(1922-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原总地质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特征
多期叠加盆地古隆起控油规律
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特征及其控藏模式
天山—兴蒙海槽石炭一二叠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勘探前景分析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油气田“内油外气”有序分布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含油气性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一二叠系油气成藏体系构想
“断—拗”叠合型盆地断裂系统及与油气“层楼式”聚集模式——以松辽盆地长垣以东地区为例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成因演化探讨及其油气聚集主控因素分析
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中国东北地区断裂系统及其控藏特征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结合,创建能源发展多元化新时代
中国油气勘探的理论与实践
编后记
序二
序三
中国多旋回叠合含油气盆地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立体勘探论
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特征
多期叠加盆地古隆起控油规律
断裂带的输导与封闭特征及其控藏模式
天山—兴蒙海槽石炭一二叠系构造沉积演化与油气勘探前景分析
“源热共控”中国近海盆地油气田“内油外气”有序分布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含油气性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一二叠系油气成藏体系构想
“断—拗”叠合型盆地断裂系统及与油气“层楼式”聚集模式——以松辽盆地长垣以东地区为例
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规律
准噶尔盆地陆梁隆起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柴达木盆地成因演化探讨及其油气聚集主控因素分析
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中国东北地区断裂系统及其控藏特征
石油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结合,创建能源发展多元化新时代
中国油气勘探的理论与实践
编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