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九十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朱志方,吴根友 编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01
ISBN:9787509739150
定价:¥2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九十周年纪念文集》汇集了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三代学人极具代表性的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哲学学院近三十年来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哲学问题上的理论思考。其中,陈修斋先生的“哲学无定论”,江天骥先生对“相对主义问题”的细致梳理,萧萐父先生的“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说,陶德麟先生关于“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的关系”的论述,刘纲纪先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的论述,等等,在当今中国哲学界都卓然成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朱志方,1961年生,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武汉大学皮尔士研究中心主任、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等。主要从事英美哲学、归纳逻辑、决策论、科学哲学、语言哲学、符号学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机遇与冒险的逻辑——归纳逻辑与科学决策》《科学革命与人类知识》《社会决策论》《逻辑、历史与社会一一科学合理性研究》等,译著《真与美——科学中的美学和动机》《宋明儒学思想之旅——青年王阳明》等,先后在英国《教育哲学与理论》、奥地利《欧洲符号学研究》、《哲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和译文多篇。
目录
上 篇
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陈修斋
相对主义的问题——江天骥
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萧萐父
庄子超越精神赏析——李德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方法初探——段启咸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反思——萧汉明
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杨祖陶
论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杰出贡献——为纪念恩格斯诞辰190周年而作——朱传棨
论实践目标——胡寿鹤
《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雍涛
《周易》与21世纪——唐明邦
论说明、理解与反思——陈祖华
科学逻辑的研究纲领——张巨青
从相对论的建立看思想实验——陈克晶
吸收和借鉴人类哲学文明成果与我国哲学的发展——徐瑞康
论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发展——陈楚佳
情绪智力辨析——肖静宁
中国古代生命整体观及其现代价值——程静宇
我们的“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核心理念——桂起权
论李约瑟的中国自然哲学观——童鹰
整体结构实在论与科学合理性辩护——王贵友
试论莱布尼茨的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对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一个重大问题的回应——段德智 李文潮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陈望衡
一个自然主义者的非自然的批判
——论蒯因批判分析—综合陈述区分的合理性——孙思
下 篇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陶德麟
实践本体论——刘纲纪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汪信砚
作为哲学家的罗莎·卢森堡——何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科学”——陈立新
实践论和辩证法的分离与统一——萧诗美
重新理解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赵凯荣
论认识协作关系——姜锡润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李佃来
老庄之道论及其异同——郭齐勇
现代大学哲学系的出现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的开展——李维武
《老子》“道”论新探——田文军
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徐水生
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吴根友
《墨子·墨语》成篇时代考证及其墨家鬼神观研究——丁四新
张载、吕大临、康德与道德形而上学——文碧芳
翻译何以可能——朱志方
西方哲学中知识与信念关系探析——雷红霞
伽达默尔的教化解释学论纲——何卫平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麻天祥
当代道教主神的逻辑结构——宫哲兵
托马斯难题:宗教信念的认知合理性是否可能——翟志宏
梅兰芳的“表情”与“京剧精神”——邹元江
感性的解放与美的发生——论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和发生的思想——范明华
作为研究“应当规律”之学说的伦理学——论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张传有
朝向未来与立足当前——孟子与荀子人性论及其效应的比较考察——储昭华
问题的哲学意涵——张掌然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钟年
编后语
关于哲学本性问题的思考——陈修斋
相对主义的问题——江天骥
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萧萐父
庄子超越精神赏析——李德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方法初探——段启咸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反思——萧汉明
德国近代理性哲学和意志哲学的关系问题——杨祖陶
论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杰出贡献——为纪念恩格斯诞辰190周年而作——朱传棨
论实践目标——胡寿鹤
《实践论》《矛盾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雍涛
《周易》与21世纪——唐明邦
论说明、理解与反思——陈祖华
科学逻辑的研究纲领——张巨青
从相对论的建立看思想实验——陈克晶
吸收和借鉴人类哲学文明成果与我国哲学的发展——徐瑞康
论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产生与马克思主义伦理的发展——陈楚佳
情绪智力辨析——肖静宁
中国古代生命整体观及其现代价值——程静宇
我们的“物理学哲学研究”的核心理念——桂起权
论李约瑟的中国自然哲学观——童鹰
整体结构实在论与科学合理性辩护——王贵友
试论莱布尼茨的现象主义与单子主义的内在关联——对国际莱布尼茨研究中一个重大问题的回应——段德智 李文潮
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陈望衡
一个自然主义者的非自然的批判
——论蒯因批判分析—综合陈述区分的合理性——孙思
下 篇
逻辑证明与真理标准——陶德麟
实践本体论——刘纲纪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汪信砚
作为哲学家的罗莎·卢森堡——何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科学”——陈立新
实践论和辩证法的分离与统一——萧诗美
重新理解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赵凯荣
论认识协作关系——姜锡润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两种逻辑——李佃来
老庄之道论及其异同——郭齐勇
现代大学哲学系的出现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哲学的开展——李维武
《老子》“道”论新探——田文军
中国古代哲学对日本近代文化的影响——徐水生
言、心、道——戴震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及其理论的开放性——吴根友
《墨子·墨语》成篇时代考证及其墨家鬼神观研究——丁四新
张载、吕大临、康德与道德形而上学——文碧芳
翻译何以可能——朱志方
西方哲学中知识与信念关系探析——雷红霞
伽达默尔的教化解释学论纲——何卫平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麻天祥
当代道教主神的逻辑结构——宫哲兵
托马斯难题:宗教信念的认知合理性是否可能——翟志宏
梅兰芳的“表情”与“京剧精神”——邹元江
感性的解放与美的发生——论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和发生的思想——范明华
作为研究“应当规律”之学说的伦理学——论康德对休谟问题的回应——张传有
朝向未来与立足当前——孟子与荀子人性论及其效应的比较考察——储昭华
问题的哲学意涵——张掌然
中文语境下的“心理”和“心理学”——钟年
编后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