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

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

作者:陈兴良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01

ISBN:9787300164779

定价:¥1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刑法学要想成为一种自觉的理论,就必须采取一种反思的态度,回归历史。学术史的研究不是为了将我们的目光吸引到过去,而是要使我们面对将来。我国的刑法学面临着一个重大的知识转型,只有完成这一转型,我国刑法学才能在一个新的起点向前发展,才能在一个新的平台向上提升。刑法关涉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甚至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国家兴,则刑法兴;国家亡,则刑法亡。因此,刑法的兴亡,刑法学的兴亡,是与国家兴亡、民族兴亡密切相关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刑法学的学术史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历史的一个缩影。只有在这个高度,我们才能获得某种历史感.并将这种历史感注入刑法学的学术史。《中国当代法学家文库·陈兴良刑法研究专著系列:刑法的知识转型(学术史)》是作者关于刑法的知识转型之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对于拓展我国刑法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作者简介
  陈兴良,1957年3月21日生,浙江义乌人。1981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1984年12月获法学硕士学位,1988年5月获法学博士学位。1984年至199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刑事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科评审组专家等职。1997年入选国家教委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当选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000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奖;2001年中国司法制度与司法改革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2004年经人事部等八部委批准,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文科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2004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5年“刑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作为课程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刑法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目录
第一章 刑法学:向死而生
一、清末民初:刑法学的艰难草创
二、共和国的前30年:刑法学的由生而死
三、共和国的后30年:刑法学的起死回生
四、历史反思:刑法学的知识转型
第二章 行为论的正本清源
一、行为论的体系性地位
二、行为论:从存在论到价值论
三、行为论与构成要件论的关联
四、行为论与实行行为论的界分
第三章 犯罪论体系:从四要件到三阶层
一、犯罪论体系的传播前史
二、犯罪论体系的苏俄模式
三、四要件体系的本土生根
四、三阶层体系的重新面对
五、犯罪论体系的理论辩驳
第四章 犯罪客体的去魅
一、行为客体的旧貌
二、犯罪客体的新颜
三、犯罪客体的反思
四、行为客体的复归
第五章 犯罪主体的消解
一、犯罪主体的辨析
二、犯罪主体的质疑
三、犯罪主体的分解
四、特殊主体的归位
第六章 构成要件论的反拨
一、构成要件论的观念史
二、构成要件论的苏俄改造
三、构成要件论的中国蜕变
四、构成要件论的本土转换
第七章 违法性论的重塑
一、违法性与刑事违法性的错位
二、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分离
三、违法性与法益侵害性的勾连
四、行为无价值论与结果无价值论的聚讼
第八章 有责性论的转向
一、责任理论的线索勾勒
二、刑事责任论的苏俄生成
三、刑事责任论的中国承继
四、责任理论的前缘再续
五、责任要素论的渐次深化
第九章 不作为犯论的生成
第十章 因果关系论的回归
第十一章 违法阻却论的演化
第十二章 过失犯论的展开
第十三章 未遂犯论的滥觞
第十四章 共犯论的嬗变
第十五章 罪数论的转换
附录一 参引书目
附录二 主题索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