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增补卷王希恩本书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选》(共五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的增补卷。原五卷书是根据版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问题文献所做的集中辑录,成为国内权威的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资料选编,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但限于条件,经典作家的另外一些文献未被收入。因此,近几年来课题组在学习研究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过程中,也对尚未收入五卷本中的其它民族问题文献做了集中的收罗、甄别和整理,力图作为增补卷出版。增补的文献多数未被研究者关注,但价值很高,故本书的出版是对原五卷本的极大补充,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创造条件。
-
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国的建立吴汉全 著本书在梳理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的衍化及其激进化态势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五四时期“主义”崛起与“主义时代”的到来、民众意识的发展及民众本位观念的确立、“社会主义”在思想界的话语权势、组织意识的发展与政党思想的形成等具体问题,阐明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国建立的内在逻辑及其历史必然性。本书基于思想史研究的视角,在五四时期社会改造思潮激进化背景下,呈现马克思主义“革命话语”在中国建立的光辉历程及其思想表征,有助于推进“五四”思想史研究及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的深化。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202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持编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是目前全国一部全面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学科建设的综合性年鉴,主要汇集上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新成果、新进展、新走向,具有权威性、学术性、时效性。关于本卷的栏目设置,说明如下。一、“重要文献”栏目收录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献。二、“重点文章”栏目选取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知名专家的重要成果或该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的文章,具有学术前沿性。三、“学科建设”栏目由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综合反映2020年度学科发展情况、进展及今后发展方向。四、“热点聚焦”栏目集中反映2020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界争鸣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五、“论文荟萃”和“著作选介”栏目选取2020年度具有影响力或观点新颖、有一定代表性的文章和著作予以介绍,以期对本领域研究有所启发。六、“课题概览”“会议综述”等栏目展示2020年度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活动,使本年鉴的信息量更加丰富,更具有学术收藏价值。七、“大事记”以及“附录”中的“新书索引”“论文索引”“主题索引”系统,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查阅年鉴中的相关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年鉴编纂的规范化水平。本年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的基础上创办,今后将进一步成为全国理论工作者、党政领导干部、高等院校有关师生、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资料室)的工具书和参考读物。
-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发展逻辑赵峰著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自由与制度的关系及其关联互动”为中心论题,以西方传统哲学对自由与制度问题的关注以及现代以来在各国社会实践中自由与制度问题的现实遭遇为背景,以马克思所建构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基本框架和方法论原则,将制度建设作为统一人的自由和社会发展的纽带,以期澄清历史唯物主义创建过程中所蕴含的“通过制度建设实现人的自由与发展”的内在发展逻辑,并梳理出一条当今中国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解决自由与制度问题的基本思路,期望以此厘清马克思的自由观与西方自由主义等相关哲学思潮在制度建设、制度评价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的本质不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规律性研究有所启示。
-
守正出新鲍金 著马克思主义观是人们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观点、看法和评价的总和,是一个历久弥新、意蕴丰富、不断被人提起又内含时代新意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观。本书分章节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根据,马克思主义面临的现实挑战、主题与特征、功能与指向,马克思主义的文本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深化路径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国家职能演变研究钢花 著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视角,结合中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分析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国家职能的演变规律。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国家职能表现出不断扩大与增强的趋势,但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家职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资本主义发展受到的限制依然是资本本身。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国家充分发挥了主导性作用,通过渐进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顺应了社会化发展趋势,激发了市场活力,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彰显出社会主义协作的优越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势和国家职能的本质。
-
马克斯·舍勒对伦常行为和伦常共同体的现象学研究张猷著本书通过对现象学家马克斯·舍勒的名著《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进行批判性地解读,分析了舍勒从基本的感受行为,到人格、情感,后到伦常世界构成的思想路径,并在与同时代思想家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价值的分类与等级、德福一致的伦理学难题、榜样作用和伦常共同体的历史生成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同时对当代社会的伦理状况进行了批判性研究。
-
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原理刘思华 著《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一书,第一版问世于2006年。它最初源自200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生态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界的极大关注,故在法国巴黎荣获2009年首届世界政治经济学杰出成果奖。应土耳其卡努特(Canut)出版社之约,出版了土耳其文版《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上、下),并获2013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这次入选《人民文库》(第二辑),删除了附录,压缩了江泽民、胡锦涛期间内容,增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希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更好发挥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变革,全面创新与绿色转型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更希冀推动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深入探究和创新发展,促使当今世界经济科学园地增添一门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创新经济学能在当下社会主义中国产生与形成。
-
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研究谢年华 著本书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微观研究方法,以认知机制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为对象,在借鉴国内外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和有关认知机制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精心梳理出其研究的理论依据,理性概括实践的经验教训,建构起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结构、功能及运行在内的理论体系(从微观上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生成的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其规律性,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何以可能),并以此为工具深入分析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之困境及其根源,进而提出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以破解当前困境的具体对策,为有效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乃至大众化提供理论参考。
-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刘化军 著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公平正义思想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自身是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性特征体现在多个维度和层面:既体现在其形成发展创新的纵向历程中,又体现在其理论内容的横向统一中;既体现在其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中,又体现在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既体现在其价值目标的完整性方面,又体现在其理论内容自身的完整性方面。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同样展现出了整体性。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整体性作为研究主线和主题或者说从整体性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形成路径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理论内涵、理论品质与理论特征的整体性、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中国化过程中整体性的具体体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整体性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