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
新治理时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研究”课题组 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社会治理问题,社会治理理论产生了重大创新,提出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目标,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政策法规,各级政府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我国社会治理进入了齐抓共管、多元共治的创新发展新时期。基于上述背景,本书围绕中央有关社会治理工作的部署,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领域的进展进行了多维度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现有形式与问题的研判,同时对加强和创新我国社会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
健康老龄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课题组 著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本书以中国健康老龄化策略为研究主题,研究重点集中在四个主要领域,分别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征、中国老年人群生活与健康需求分析、中国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体系改革与完善问题以及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本书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到多地开展实地调研,并听取有关政府部门官员、专家学者以及产业界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为政府部门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体系、为学界进一步深化对老龄化问题的研究以及为相关产业发展和企业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人民日报评论部 著2022年7月26日至27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极大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团结奋斗,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
20世纪50年代归国留美学人陈丹 著《新中国成立前后留美学生组织研究》一书围绕20世纪50年代归国的留美学人这一群体展开研究,系统梳理了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及美方接收中国留学生的政策,详细介绍了中国学子赴美留学和留美学人在美建立和发展的留学生组织的情况。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留美学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归国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困境和重重险阻,以及他们在爱国之情驱动下突破困难归国的努力,并概要介绍了留美学人归国后为新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
代议机关投票表决方式研究刘妤 著代议机关的投票表决方式是代议制度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国家议会运行的关键环节,投票表决的方式和程序直接关系代表职能的有效实现和民意的充分表达,投票表决方式还影响着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民主的实现有重大影响。本书梳理了投票表决这一政治领域里的历史,对比了公民投票和代议机关投票的不同特点和演变历史。同时,结合代议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要求,探寻投票表决方式背后的理论支撑,并重点关注我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投票表决方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设想。
-
西北地区青少年国家认同培育研究邵晓霞 著我国西北地区地处边疆,这一地区青少年的国家认同不仅关系各民族大家庭的巩固,也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铸牢,更关系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未来的走向与发展。学校教育是国家事权,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和国家认同培育也是党和国家向来十分关注的事项,西北地区作为50多个民族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现实场域,各民族的和谐与共、圆融团结既是历史也是现实,更需要通过学校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有效传播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的路线政策方针,有效提升青少年民族团结意识,并由此塑造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违法与合理熊元彬 著历史上的过渡时期都充满着激烈的矛盾和斗争,而近代不同的政治制度模式及其相应的责任内阁又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错综复杂的因素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综合产物。清末过渡时期有别于以往的专制时代,其预备立宪既要在某种程度上仿行欧美日的宪政模式,如1911年梁启超在《立宪国诏旨之种类及其在国法上之地位》中所言,“立宪政体,以君主不负政治上之责任为一大原则,其所以示别于专制政体者,惟在此点”,其内阁由各部大臣组成,并代君主连带负责;同时,清廷又要结合自身的改革所需,因应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内外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采取“宪制本土化”步骤,甚至立宪派首领梁启超也主张“惟适是求”的宪制本土化。此外,清末预备立宪不仅关涉到中央与地方的权益,而且还关系到满汉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繁杂而又棘手的问题。其中,作为全国行政中枢,“暂行试办一年”的责任内阁是朝野讨论非常激烈、也是改革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此外,从民国初年的历史可知,即使民国的总统制被内阁制取代后,仍缺乏内阁制基本的形成程序及其运行机制。民国初期的内阁制甚至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法律依据,不仅总理由军阀首脑指定,并对其负责,而且内阁的更替也不是阁员全体辞职,仅是随军阀首脑的需要更换总理大臣或几个阁员而已,与清末总理大臣既无军权又无财权的暂行内阁相似,仍无法实现内阁制下内阁决定大政方针的作用。
-
内生与建构吴记峰 著21世纪初,发端于广西合寨村的村民自治在行政村层面走向式微,而以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为单元的村民自治却呈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为此,广东省清远市开展了村民自治重心下移改革,将自治重心下沉到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一级,以此激活自治的内生动力。《内生与建构:激活村民自治资源的尝试与悖论》以参与式研究的方式跟踪观察了这场改革,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改革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发现了改革的悖论,即以激活自治资源为初衷的改革反倒因随之而来的行政下沉而抑制了自然村自治的发展。因此,要着力在现代国家建构的体制背景下激活自治资源和自治动力。具体而言,要在现代国家建构中放活自治、在政府行政创新中激活自治、在基层组织重构中培育自治、在多种形式探索中丰富自治。
-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机制论程京武,江传月 著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立足新时代,聚焦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主题,从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规律、健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机制的角度,分析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机制、濡化机制、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从系统论把握精神文明的内在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以有效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
-
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论罗明星,吴阳松 著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廓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复合系统和内在结构,深入分析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进步的辩证关系,全面系统阐述新时代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勾勒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逻辑谱系,彰显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特征,展现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宏阔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