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
老子与百姓生活姚淦铭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我们在制作电视节目时惊喜地发现,很多电视观众越来越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家是想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享受生活;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以更好地把握今天,展望明天。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百家讲坛》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让更多的专家学者走出象牙之塔,走向人气指数最旺的民间,去为普通百姓服务。姚老师用他诗化的语言、通俗的比喻,将老子的非凡智慧与百姓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巧妙地用老子的智慧为我们分析现代人存在的许多问题。他演讲生动深刻,脱口成章,循循善诱,春风化人,很受电视观众欢迎,觉得老子原来离我们这样近,老子的智慧原来是这么贴近我们百姓生活!本书是姚老师在《百家讲坛》演讲的基础上,再加工而成。本书的特点一如演讲,将深刻的哲理,用通俗的语言浅显地写出来,人人可读,人人可懂,人人可用。一书在手,可以启发新知,可以滋生新智,可以与大智者老子促膝谈心,可以与他结伴同行,心中永远盈满智慧。
-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美)史华慈 著;陈玮 译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天才诗人。由于他对现代中国之思想、制度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也由于他对建构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做出的重要贡献,几十年来,对毛泽东本人及其思想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长久意义的学术领域。毛泽东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国外的毛泽东研究在理论目标、分析方式、社会功能和学术立场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宏观视角下,其研究成果,应当被看作整体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国内毛泽东研究一起,对这一学术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私人生活的变革阎云翔本书刚刚荣获2005度“美国亚洲学会列文图书奖”。作者2000年出版的另一本专著《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的互惠则与社会网络》在学界获得很好的反响。本书可以说是上一本书,田野调查的延续。同样是以东北的下岬村为调查对象,分别从纵观下岬村这一本土道德世界的变化、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各种细节、家庭财产分割过程中三种相互关联的习俗沿革以及在彩礼上体现出来的巨大变化等,讨论了作为独立个体的个人的出现与发展和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以及个人主体性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结论是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在于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兴起。本书探究的是一个之前几乎无人触及的题目::中国乡村的私人情感和家庭生活。阎云翔70年代曾在一个东北农村当了七年农民,1989年他重回那里进行了将近十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研究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村民的私人生活和道德世界。他的研究视野从公共领域如社会关系、家庭财产和老人的赡养,一直延伸到私人情感、性、节育和性别的选择。这个课题是极有意义的。
-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美)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 Meisner)著;张宁,陈铭康等译作者是美国著名的中共党史研究专家,本书是其成名代表作,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典型分析思路和论证风格。作者以雄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力,试图全方位地恢复被扭曲的马克思著作中所谓“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他认为,如果失去了以追求未知世界为特征的“乌托邦主义”,那么,实际上就意味着人类减低或放弃自身的创造能力;之所以说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是由于他充分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同时又根据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与“民众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本书根据威斯康星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翻译。如果说毛泽东主义没有在中国创造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那么它确实造成了一个持久动荡的革命形势,为达到(或至少是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目标提供了可能性,如果马克思要改变世界而不是简单地解释世界的指令是衡量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准的话,那么,与列宁主义者相比,毛泽东最后或许可以被判认是一个更好的马克思主义者。……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邦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莫里斯·迈斯纳 (Maurice Meisner) 假如毛泽东的非列宁主义的《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民粹主义思想,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来推进中国对马克思主义预言的乌托社会目标进行探索的话,那么,这可能是一切悖论中最为奇怪的一个。——莫里斯·迈斯纳(编者:GQ)
-
史无前例的年代纪希晨著历史告诉未来。列宁说:“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忘记过去的灾难,就会给未来带来祸灾。“文革”过去了三十多年。亲自经历了那场浩劫的中老年朋友,回忆起那段痛心的历史,至今还心有余悸。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是由血泪写成的。“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不仅给人留下伤口,更留下深刻的教训。我们不应遗忘。遗忘历史的民族必然丧失前途。人民只有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邓小平指出:“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
宋楚瑜大陆行纪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研究部编《宋楚瑜大陆行纪实》以时间为经,以重大事件为纬,对宋楚瑜此次的大陆之行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提炼;在忠实、客观的记录本次事件的同时,也收录了多方的反映,评论及相关的背景和花絮。五月十二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讨论两岸关系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必须以宽广的眼光审视当今世界和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顺历史潮流而动,应人民要求而行。两岸共同发展繁荣正面临着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会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胡锦涛首先表示,今天同宋主席的会谈,是我们两党高层举行的第一次正式会谈,这对于加强我们两党的交往、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当前,两岸关系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两岸关系能否向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牵动着两岸同胞的心。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宋主席毅然决定率团访问大陆,同我们就此交换意见,是难能可贵的,我们对此高度赞赏。胡锦涛先请宋楚瑜发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意见。 宋楚瑜说,这一个月来,中国共产党邀请国民党和亲民党来交流、对话,寻求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共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全世界都感受到两岸中国人希望创造中华民族和平繁荣的愿景。宋楚瑜表示,亲民党始终坚持三个基本立场。第一,坚持“九二共识”,从来没有动摇。第二,反对“台独”,这个立场坚定不移。从来不认为“台独”是台湾的选项。“台独”之路行不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认同“台独”。因此,我们主张诚实地面对现实,务实地面对未来。第三,两岸要和平。两岸人民血浓于水,同是中华民族一分子。两岸和平是两岸中国人最大的期盼、共同的心声。中国人要重新振兴,是大事。
-
17岁,我在美国当“政客”丁超著17岁,来自北京的丁超,在美国加州读高中,他利用暑假时间跨越整个美国前往乔治城大学参加了“青年美国”高中社团的有趣的活动。这使丁超得到机会?兔拦嶂械谋J嘏珊涂髋商致壅庋茄奈侍猓α私馑堑牧⒊。酝荚げ馑腔岫宰约鹤婀睦嬗惺裁囱挠跋欤核虢哟サ笔钡拿扛鋈耍刖】赡芾米约罕桓璧乃谢幔私饷拦姆椒矫婷妗? 自从四年前来到美国读书,他就提醒自己要尽力融入这个大环境,不能只站在边缘。他看到了许多不曾了解的东西,他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身上的责任,他在期望着自己祖国的未来。 从开始的犹豫,到后来踌躇满志地来到华盛顿,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最后离开时候的感慨万千;整个儿就是一个高中学生短暂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年轻人成长瞬间的加长版。 栩栩如生的动人故事,展现年?崛说恼媸稻透惺堋? 17岁丁超的所见、所闻、所想将真实地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了解他眼中看到的一点一滴。 该书介绍了作者自从4年前来到美国读书,他看到了许多不曾了解的东西,也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身上的责任。他在期望着自己祖国的未来。 在参加“青年美国”社团活动期间,他曾与美国政府官员、议员、五角大楼的将军谈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会制度、司法制度、外交政策、国际关系等话题,书中描写了“青年美国”高中社团里一群对政治和社会问题很感兴趣的美国高中生。
-
连战大陆行纪实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研究部编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汜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于二OO五年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三日访问大陆。这是国共两党一次重要的交流与对话。在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四月二十九日,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在北京举行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这是六十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首次会谈,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四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会见了国民党访问团全体成员。两党工作机构负责人进行了工作会谈。基于两党对促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承诺和对人民利益的关切,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全文如下:五十六年来,两岸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十多年前,双方本着善意,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开启协商、对话与民间交流,让两岸关系充满和平的希望与合作的生机。但近年来,两岸互信基础迭遭破坏,两岸关系形势持续恶化。目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上,两岸不应陷入对抗的恶性循环,而应步人合作的良性循环,共同谋求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互信互助,再造和平双赢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实现光明灿烂的愿景。
-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葛兆光著本书精选一批有特色的选修课、专题课与有影响的演讲,以课堂录音为底本,整理成书时秉持实录精神,不避口语色彩,保留即兴发挥成分,力求原汁原味的现场氛围。希望借此促进校园与社会的互动,让课堂走出大学围墙,使普通读者也能感知并进而关注当代校园知识、思想与学术的进展动态和前沿问题。这份课堂讲录大致可以按内容分为四类:一类是讨论现代西方新理论和新方法如何能够运用到中国思想是的研究中,这里包括年鉴学派、福柯和后现代历史学;一类是讨论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包括考古发现、文物、图像、甚至地图,主要是想改变过去思想史研究资料狭隘其实是视野狭隘的缺欠;一类是尝试使思想史与其他历史研究领域——比如文明史、知识史、观念史、法律史以及社会史——之间有沟通和互动;一类是与传统的思想史研究不同的一些想法,比如作者首倡的思想史研究中“加法”和“减法”。此外,在一头一尾,还讨论了近来中国文史学界的一些新变化和关于文史研究的学术规范问题,力图在更大的背景上考量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境遇、问题与方法。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叶永烈著本书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领袖是党的旗帜,革命的舵手。中国共产党在一九二一年诞生后,到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走马灯似的换了六个领袖,即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直至遵义会议,才确立了毛泽东的领袖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因为毛泽东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挫败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虽然毛泽东曾受到王明、博古“左”倾路线的残酷打击,被剥夺军权达两年零三个月之久。但是,历史证明他所确立的方针、路线、战略是正确的。正因为这样,他受到全党的拥戴,成为党的领袖。从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也是十四年。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十四年间取得辉煌胜利。从前十四年与后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足以看出为什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本书作者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井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