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
-
香港回归十年志陶存,等 主编香港回归十年志》的出版发行是香港回归十周年的系列重大纪念活动之一,该书展示了现在的香港用实践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符合香港的实际,是一个更加安定、繁荣,更加重视民主、民生的香港。《香港回归十年志》全面、客观地再现了香港回归十年来的历史,是纪念香港回归庆典活动的最权威的大型史书。该书采用大十六开本,豪华精装,体现了庄重喜庆礼品书特点。《香港回归十年志》的资料来自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数十家权威通讯社和媒体的公开资料以及香港特区政府资讯中心,由国务院港澳办和在京部分专家学者编纂而成。该书采用编年体,综合了志、鉴、史的编纂特点。每卷开篇,即以“卷首语”的形式,概括评点了当年香港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在此背景下,《香港回归十年志》将这一年中每一天发生在香港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以日记体的方式通过日志、附录等简短文字和千余幅图片逐一呈现出来。内文主体则是纪实文章,将那些对香港具有最重要影响的事件详加叙述。这样,《香港回归十年志》既是为研究者提供分析香港十年发展情况的详细索引,又能让一般读者较为详细地了解每一个重大事件的前因后果。纵观十年,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香港政治、经济、社会在这期间的风雨发展历程。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祀仁以《创造历史的十年》为题,为该书作序。香港回归,国耻洗雪,百年梦圆,来之不易。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这样一套由国内权威专家主持编纂的全面反映香港回归祖国10年来发展历程的大型图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香港回归十年志》(10卷),由国务院港澳办和北京有关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学者主持编纂,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同时,由香港大公报出版社在香港出版繁体中文版,负责在香港和海外发行。所收内容时限为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初,全书500万字,配有上千幅珍贵图片,分为十卷,每年一卷。每卷具体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卷首语”。概述本年度的主要事件,类似大事记的提要,同时又是对本年度的分析和总结2、正文。 包括三部分内容(1)日志:每天一志,除列明年月日、星期等基本信息外,对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以标题的形式列出(2)事件:以纪实、记事的形式,对本年度发生在香港或者虽然不发生在香港但对香港有重要影响的事件进行记述。所选取的事件,内容包括香港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内部事务涉及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外部事务主要包括香港与中央政府的关系,香港与内地各地方的关系,香港与澳门、台湾的关系,以及香港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根据事件的重要性和对香港的影响程度,又分为重大事件和一般事件(3)经典图片和相关链接:每卷配插一些有代表性、有意义的图片,增加相关补充资料链接,使各部分相互结合,互为补充3、序言和附录。序言追述香港问题的由来、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阐释了香港十年来发展的成就、经验;附录提供了有关年份的基本资料,便于读者全面查阅了解有关香港的基本数据和情况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和山东省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中央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高祀仁、国务院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出任本书的荣誉顾问本书采用16开本,豪华精装,定价1997元,适合党政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图书馆使用、收藏。
-
民国官场迷信实录刘秉荣假作真时真亦假,庄为谐处谐还庄。是史实?是演义?是戏说?见仁见智。可谙史,可明事,可笑谈,醒世警世。民国时期的许多军阀和政要都信奉迷信,他们在政治、军事、生活中遇到重大事件或将做出重大决定时,经常借助风水、测八字、卜卦等迷信活动。书中记述了这些军阀和政要的荒诞故事。这些故事虽非正史,但亦非作者杜撰,均有事实根据。通过阅读本书,既可了解民国时期各个利益集团的纷争以及军阀、政客们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又可透过迷信活动的荒诞与虚妄起到警醒国人的作用。
-
中国(德)康拉德·赛茨 著;许文敏、李卡宁 译康拉特·赛茨讲述了中华千年古老的的历史和她"完美的文明";讲述了十九世纪儒家帝制的崩溃以及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失望;也讲述了1949年诞生的新中国,以及之后中国全力发展经济,奠定了未来强国基础的历程。20年后成为经济强国的中国,是否还会陷入古老帝国的传统之中?她是世界的合作伙伴还是霸权者?有一个事实正在被关注:一个世界强国已经崛起。康拉特·赛茨,1934年出生,先在德国学习古典语言学、历史、哲学,后在美国福勒策学院学习国际经济和政治。他曾任外交部长根舍的政治秘书及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12余年,随之先后出任驻印度、意大利大使,继1995-1999年任驻华大使后,又出任驻日本大使。康拉德·赛茨1990年发表《日本:美国的挑战》一书,在德国的经济和政治界引起很大反响,之后其作品一直畅销不衰。他是当前德国及欧洲颇有影响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常出现在“中国-东亚问题”研讨会等有影响的学术交流场合中。
-
民国政治旋涡中的幕僚李英铨 著近代中国社会纷乱,人物风流,群星璀璨。幕僚群体更是叱咤风云,纵横椑阖,大显身手,他们当中有谋略家、管家、阴谋家、偷奸耍滑小人……各种各样的人物应有尽有,他们的政治舞台上从容自如,其智慧、谋略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虽然有很多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但也有不少人物成为政治的主宰或政治的弄潮儿。本书从历史及政治的角度对民国整个幕僚群体进行了描述,重在突出他们的政治舞台上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对近代中国政治产生的影响。由于幕僚在这方面的活动个案太多,资料零星散乱,不易收集,因此还有一些内容和个案没有收集到,尤其是民国的后半期,光蒋石的幕僚就可以成一本书,加上有关蒋介石幕僚这方面的书出来的也多,因此该书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就显得了一些。
-
像雷锋那样吴红梅、王凯博★当年,雷锋是个好农民、好公务员、好工人、好战士,★如果在21世纪,他也一定会是一位划时代的楷模。★让我们继续向雷锋学习吧!雷锋是楷模,无私奉献的榜样。在今天看来,雷锋更是一个规划人生、自我激励,并取得事业成功的完美典范。回顾雷锋短短22年的生命故事,他自动自发做到的事情,完全符合当今人们对自己进行人生规划的理念。学习榜样也要与时俱进。让我们一起重温雷锋的历程,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向雷锋学习待人接物、融入社会、规划人生、执著奋斗……本书力求通过对雷锋人生经历的再梳理、再认识,为21世纪的青少年、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的新时代军人、奋斗在职场的金领白领蓝领们,提供一份待人接物、融入社会、规划人生、执著奋斗的可资参照的范本,更希望通过表面上的文字传播,能够在社会上真正掀起一次学习雷锋精神的新热潮。了解雷锋真实的人生历程会发现,雷锋那样的人注定是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就丝毫不比任何现在社会上耳熟能详的西方励志榜样和成功学大师逊色!
-
教你看懂唐太宗与贞观政要高谈文化 编著《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涵盖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孔颖达等四十五人的政论、奏疏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其治国真理,足以借鉴当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发动“玄武门之变”,靠兄弟相残而取得帝位的唐太宗,如果背后没有时时刻刻鞭策他的臣子,怎能造就辉煌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霸主,创造出诸多非凡的功业,除了依靠他本身的优越才能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知人善任、举用贤良。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它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褚遂良、温彦博、刘洎、马周、戴冑、孔颖达、岑文本、姚思廉等四十五人的政论、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全面地反映了太 宗 君臣论政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治国方针、接受历代统治中的经验教训、培养专制统治的接班人,以及精简机构、选贤任能、谦逊谨慎、尊崇儒术等许多方面的具体材料。 《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除了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唐初历史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以外,不论是唐太宗兼德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还是以魏征为首的直言谏诤精神,都足以作为今日朝野关系的模板、建设国家的圭臬。
-
政府精细化管理温德诚2006年12月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将突破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说明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也从一些数据中看到了许多不足和很大的改进余地:我们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而水资源的消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这是2004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不需要节约了吗》所引用的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更有数据显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消耗及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截至2005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5,70%以上的草地严重退化,70%的江河污染严重。破坏环境也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据统计,近年来生态灾害造成的损失占GDP5%~13%,许多地方因连续受灾而返贫;化肥使用量是发达国家安全上限的2倍,利用率仅为40%;土地资源迅速缩减,2003年以前的7年间,耕地减少1亿亩,超过耕地总量的5%……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由此可见,单纯的经济发展已经不是评价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唯一标准,政策、规章制度等的制定也不是衡量一个政府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尺。除了上面提到的环境问题外,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经济发展不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区域差距扩大、社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等等。2003年10月初,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最早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概念。随后,在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所做的题为《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确立“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4月17日的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也指出: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土地退化、沙漠碰头”等现象。如果再不重视保护环境,今后治理的成本会更高,付出的代价会更大,环境将更难以恢复,我们就可能犯难以改正的历史性错误。我们绝不能做“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蠢事。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了政府工作的方向,那就是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转变。这一系列转变表明,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种高度的指导下,政策的制定、落实都围绕着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率展开,中国社会的发展要走科学健康的发展之路,而政府管理必须走精细化的道路。“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精细化管理研究者,我非常希望能为社会的进步做一点微薄的贡献。从1993年开始,我和余明阳、孔繁任一起做咨询,主持过二十余个行业的全国性调查,参与近五十家企业的策划项目。这期间,我接触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和同事、朋友及同行整理出一系列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后,我更是全身心投入到精细化管理的研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汪中求先生等友人的帮助与支持。通过不断地对精细化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总结、提炼,我于2005年5月出版了《精细化管理II——执行力升级计划》一书。没想到的是,这本书一年内就重印了5次。一些石化、证券、银行类大型国企领导看了这本书后,觉得有适用性和操作性,适合他们企业的情况,指名要我为他们做培训。西北石油管理局在培训过后一周,就成立了精细化管理办公室,而且再次请我为他们下属单位做培训。从民企到国企,再从国企到政府部门,不断地深入接触与研究使我更进一步发现:在政府组织中导入精细化管理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这也是促使我写作本书的最主要原因。我深信,在中国目前的特定环境背景下,推行精细化管理将更有效,也更适用于大部分企业和各种公共组织。可喜的是,在精细化管理的推行上,我们已经有了不少先例。在企业中,海尔、万科、东方希望等知名企业都成功了;在政府部门,深圳市政府、青岛市政府等地方政府,石油、税务等系统单位也成功了。正是这些先驱们在推行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实践,使我坚信在中国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我们看到,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一条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本书在中国国情以及精细化管理方法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各地、各级政府最突出的、带有共性的三大问题,即行政成本问题、执行力问题、衔接配合问题,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因此,政府精细化管理的主攻任务或着力点,应放在解决这三大问题上。同时,本书还集中讨论了精细化管理的8个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方法解决这三大问题。由于成书时间仓促,书中缺点错误一定不少,内容也有待完善和深入,欢迎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真诚地感谢新华出版社、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感谢为本书的写作提供多方帮助的所有政府工作人员!
-
共和国红镜头顾保孜 撰文,杜修贤 摄影独家视角的红墙影像记录,政坛鲜为人知的风云往事。杜修贤曾握住过中国最高新闻媒体的触角,在政坛新闻上“行走”了10多年,对中南海的领导人们有着很深层次的了解。本书就是他摄影政治生活的生活写照,它带读者走进照片构成的历史长河。伟人领袖、风云人物,都在这条历史长河里挥展身手、表现才略、在镜头里沉浮、流动、定格……特别真实的画面与特别真实的话语让人感到了历史的沉重与伟大。杜修贤曾握住过中国最高新闻媒体的触角,在政坛新闻上“行走”了10多年。然而,离开中南海20年后,他还是那样不善侃说,看上去有点威严冷峻,回避着好奇者刨根问底的纠缠,更不允许作家们任意的文学加工。他说,他这一辈子只讲真实和真情。杜修贤的政坛镜头和红墙故事就能给人们带来亲切、真实,也带来沉思和震撼。和他熟了,开始窥视到他那似乎严厉的外表下善良温和的心灵,他走上摄影路之前的穷困与艰辛。故事滔滔不绝流出他的心窝,故事也滔滔不绝流过我的笔端……
-
长征王树增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的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百件重要事件。其中一件就是始于1934年的长征。可以肯定的是,来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在评选一千年间影响了人类历史进程的一百件重要事件时,他们在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共产党人并无共同之处,他们也不是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红色武装的军史角度来看待长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长篇纪实文学《长征》,这是一部历时六年,历经艰难的厚重之作,是第一部最全面纪实长征的文学作品。《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在大量描写长征的作品中显得特色鲜明,可以说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里最有阅读价值的一本书。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王树增的《长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实地采访了许多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美)史华慈 著;陈玮 译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本书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毛泽东是举世公认的20世纪最为重要的政治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天才诗人。由于他对现代中国之思想、制度和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也由于他对建构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做出的重要贡献,几十年来,对毛泽东本人及其思想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长久意义的学术领域。毛泽东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尽管国外的毛泽东研究在理论目标、分析方式、社会功能和学术立场等方面与国内存在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宏观视角下,其研究成果,应当被看作整体毛泽东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国内毛泽东研究一起,对这一学术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